榜样的力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成长。它生动、形象,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而且迎合了青少年心理发展所需的模仿性和崇拜性。因此,榜样的力量对初中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难忘的。基于上述认识,近几年来我坚持在初中生中进行榜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抱着抛砖引玉的态度,谈谈点滴见解。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1.讲究风度仪表。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相当的学识水平,具备心灵美的素质,而且还要注意经常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语言美、仪表美”。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就课堂教学而言,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教师身上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具有语言美,还必须使仪表和穿着等无声语言与课堂气氛相合,与教师的职业品德相符,与教师的气质相衬,所以教态必须自然、大方、亲切、严谨。
  2.注意语言示范。怎样使语言产生榜样力量?一是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化,说话尽量不要有口头禅,要努力做到概念清楚,用词恰当、表述准确,同时要使用职业语言,讲好普通话。二是语言要有指导性,正所谓“普教者,使人继其志”。再次,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讲课一定要善于启发诱导,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难,为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联想,激活他们的思维。同时,语言还要有艺术性。教师的语言要注意情感,与教材相通。我随时告诫自己要言传身教,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言传上,懂得道理,从自己的行为中受到感染。归结起来,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做榜样,要具有感召力。
  二、让榜样产生牵动力
  在学生群体中树立的榜样是很有牵动力的。为树立榜样的全面带动性,建设好学风、班风,我构建了“挖、诱、访、评、培、树”的“六字”工作法。
  1.挖——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加以引发。实践中我特别注重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成为由差转优的典型,为班里的学困生树立榜样,从而牵动一大片。
  2.诱——诱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初中生年龄小,分析问题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如能正确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平时我一方面用心观察、了解学情,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学生民主生活会,引导学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兴起正确的群体舆论,诱发学生们健康向上。
  3.访——有针对性地家访,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议、解决问题。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并经常取得联系,交换意见,共同引导和教育学生。
  4.评——组织学生评优,包括优秀个人,优秀集体。实践表明,评优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培——培养学生执行《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感情。我的做法是:(1)着重艺术形象的感染。(2)在谈话中做到动之以情。(3)表扬先进,鼓励后进。(4)关心体贴学生。除此之外,在课外组织《名言警句默写》《新三字经》等朗诵和写读后感等活动。使“中学生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班学生都把“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作为座右铭,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6.树——树优等生、班干部为榜样,发挥榜样力量。每当我在学生中发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或勇敢诚实,乐于助人,遵纪守法,勤奋上进的优秀事例,便在学生中广为宣扬,并让他们写文章、出专刊。后来班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小雷锋”事迹。
  此外,以校外英模做榜样,也很有影响力。笔者认为,伟人、英模的精神境界,无不蕴含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榜样。如毛泽东的尊师故事,列宁的高尚品德,雷锋的奉献精神,孔繁森做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等等。这些英模的生活片断,都是行为的“规范”,都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为此,我经常选用伟人、英模的光辉事迹来鞭策及鼓舞自己和学生,让学生们学习伟人、英模的优秀品质,激发求知欲,培养意志、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回眸“榜样教育法”的效用,“榜样教育”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既能使基礎好的学生稳步向前发展,又能促使学困生转变为优等生。总之,榜样的力量能促进全班学生增进团结,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局面,为实现全班学生都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班主任,最快乐的莫过于看到“榜样教育”的高效应:送走了一届初三学生,又迎来了新一届初三学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四有”人才,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踏进高一级学校深造;尤其是眼看着班里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榜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优秀班集体!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关爱生命,安全第一。  2011年,江苏丰县发生校车侧翻事故,造成12名小学生死亡,3人重伤,令国人震惊。2009年12月湖南湘潭市发生了校园踩踏事件,次年3月福建南平市发生校园凶杀案件……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及各项保护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学校门口有校警站岗;学校内有教师们分时段负责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除举办各种安全知识讲座外
尽管如今的语文、历史学科各自独立,自成一体,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无法割断两者之间天然的渊源关系,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文史相互交融、血肉相连,故有“文史不分家”之说。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树立起大文科的观念,教会学生将文史知识融会贯通,一定能使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唇齿相依,相得益彰”——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提供解题新思路  许多
最近在我市组织的高中历史优课评比活动中,笔者抽到的课题是人教版选修Ⅰ的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要求只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教授完这一单元的内容。接到通知后笔者感觉到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但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指导下还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就结合这次公开课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规定,大胆取舍、详略得当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
美术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的机会,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体悟作品的精神内涵,提高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陶冶思想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发展的态势,因受教学方法和教师本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就是爱,有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只有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和信任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从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好。那么,怎样真心地爱、艺术地爱,使班主任的爱结出丰硕的成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  
当今时代是个快速高效發展的新时代,不管哪个行业都讲求一个有效,有效的课堂也呼之欲出。历史教师要让历史课堂“有效”,我们的课堂就要像专家指引的那样具备以下的要素:让课标引领我们前行,以情境丰富我们的课堂,以简约勾勒我们的课堂,用评价反馈我们的课堂,用心思营造我们的课堂,这样才能让我们成功在课堂。一堂有效的课好比一碗白花花、香喷喷的豆浆一样要反复打磨才能磨出滋味。  一、“磨”备课,让备课更有效  一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不善于反思,不去总结经验教训,那么等待他的必将仍然是失败。因此,笔者认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反思才是成功之母。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
2011年的政治高考试题保持了稳定性,保持了高考的基本要求:重视知识考核,强化能力立意。试题注重基础,更多地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重在能力的考查,与新课改要求接轨;以“小事论大事”,从小处入手,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主题,小巧而有深度。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部分比重分别为34%、38%、28%。试题结构与2010年的试题基本保持一致,选择题共有12题,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
从2010年1月对高一年级体育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起,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把我校进行学分制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同行共勉。  一、确定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天峨县高级中学课题组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师资情况,采用学年学分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设置了教学模块。设置必修课 选修课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体质健康标准为必修课,球类、体操等教学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人的政治观、人生观、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有的文明行为规范。过去,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习惯于一种模式,一个教学大纲,一种教学要求,一个教学计划,一种教学方法的“五一”格局。由于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实践和体会,学生被禁锢在课文狭隘的小天地里,他们头脑中被灌输的只是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