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115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疼痛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 017年3月收治的7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疼痛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CHEOPS评分基本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FACES评分基本满意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7.37%)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3.69%)。结论:对临床脑瘫患儿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显著,临床效果明显,促进患儿身体康复。
  【关键词】小儿脑瘫;疼痛护理;效果
  【申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89-02
  小儿脑瘫是指出新生儿出生的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运动障碍综合症。导致新生儿脑瘫的原因包括以下:前置胎盘、先兆流产、产伤及核黄疸等【1】。由于患儿是脑部病变,常伴有智力异常、精神异常、行为异常、视力、语言等其异常。本文就我院76例腦瘫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现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3月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脑瘫患儿,男性患儿53例,女性患儿23例,其中25例患儿1岁内,33例患儿2-3岁,18例患儿4-6岁,15例患儿是手足徐动型,13例患儿是共济失调型,18例患儿是痉挛型,12例患儿强直型,11例患儿是混合型,7例患儿是震颤型;46例属于轻度症状,30例属于中重度症状;11例患儿听力异常,13例患儿口面功能异常,21例患儿语言异常,26例患儿视力异常。
  1.2 护理方法
  所选取的患儿均接受院内护理,除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外,实施疼痛护理,护理干预内容具体如下。
  1.2.1按摩推拿脑瘫患儿护理
  每日对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后,对其局部进行轻柔和捏搓,疏通其静脉;并在对患儿进行推拿按摩,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肌肉张力及血液循环。推拿按摩可很好的辅助患者进行锻炼,每日的对患儿进行按摩推拿应该控制为15分钟左右,并且结合患儿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bobath法、上田法、Vojta法、),以促进患儿正常发展,对患儿的不良行为产后抑制效果,降低其肌张力和提高其肌力的作用【2】。
  1.2.2镇痛镇静技术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脑瘫会引发无法忍受的痛苦。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护理工作者需要进行耐性的安抚;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麻醉性止痛剂或者催眠累镇静剂【3】。
  1.2.3心理护理
  由于脑功能受损,脑瘫患儿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如:好哭、任性、孤僻、情绪不稳定和激动等,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患儿的这些情绪反应,并及时对患儿情绪进行引导。并同时与家长进行教心理教育和指导,在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使其与护理人员能更好的进行配合。
  1.3观察指标
  CHEOPS:共6个项目,患儿疼痛程度越痛则所得分越高,有明显疼痛分值为≥6分,基本满意分值为<6分,6个项目分别为:1、面部表情,2、紧张程度,3、口头的疼痛表达,4、哭闹情况,5、腿部活动,6疼痛点的反应。观察6~ 14岁患儿临床针灸疼痛表情情况,主要用FACES。该方法分为0-10分,分别是通过微笑、悲伤至痛苦得哭泣的图画的6种面部表情来表示疼痛情况。根据患儿在疼痛评估时选择的脸谱,得到相应分数,疼痛度越高则分数越高。有明显疼痛分值为≥6分,基本满意分值为<6分。
  肌张力改善,发育接近正常或正常.对称的肢体运动能力,能够正常行走,矫正异常姿势,改善患儿反应能力,智力与语言无异常;显效:患儿运动能力明显好转,异常姿势消失,能有主动行为,肌张力明显好转,反应能力和智力明显好转;有效:下治疗前相比,患儿异常姿势有进步行,运动能力进步;无效:患儿症状无变化。
  1.4统计和数字分析
  采用SPSS12.O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数字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CHEOPS与FACES评分比较
  护理后,CHEOPS评分基本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FACES评分基本满意率差异无著性(P>O.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29例,无效1例,97.37%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通过对比,发现患儿的临床疗效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并。其中25例1岁内患儿,
  痊愈2(8.O%)例,显效3( 12.O%)例,好转19( 76.0%)例,无效1( 4.O%)例,96.0%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33例2—3岁患儿,痊愈3(9.09%)例,显效5( 15.15%)例,好转22( 66.67%)例,无效3(9.1%)例,90.9%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8例4~6岁患儿,痊愈1(5.55%)例,显效4(22.2%)例,好转11( 61.11%)例,无效2(11.1%)例,88.9%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3.讨论
  小儿脑瘫作为一种发病于婴儿期且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临床主要特征是:病程长并且不易恢复、具体极高的致残率。引发该病的原因包括:早产、环境污染、窒息等,其中产时与新生儿期是最主要的原因。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主要是提升其独立生存、自理的能力。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也在不断加重,为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需要应用各种有效护理措施[4]。
  疼痛护理是一种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的方法,但小儿常因疼痛而产生较强的焦虑、紧张情绪,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5]。本试验应用疼痛护理干预脑瘫患儿治疗过程出现的焦虑和疼痛。其虽然不能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的焦虑、疼痛感,但能在患儿停止哭闹后经护理人员的引导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明显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和疼痛感。试验还观察到疼痛护理干预脑瘫患儿时的焦虑情绪和疼痛感可能与其能降低脑瘫患儿的血压和心率有关[6]。
  综上所述,对小儿脑瘫实施精心、全面的疼痛护理,对于增强整体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珂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29-230.
  【2】马红桂,刘萌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8):113-113.
  【3】李姗姗.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5):145-146
  【4】裴善爱,郭雯雯,李永珍,等.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4):13-14
  【5】王永莲,王晓芳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00136-00136
  【6】陈露露康复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饮食保健,2016,3(5):117-118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2013年18家临终关怀试点机构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上海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
目的:通过观察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咳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来评价针刺督脉背段治疗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GE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队迅速壮大,严俊的财务职业道德问题随之而来。本文在分析了财务职业道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措施,同时也指出了财务人员职业
农产品价格保险是一种对农产品价格低于既定价格或价格指数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的新型险种。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尚处于初期试验阶段,不仅保费规模小,试点区域有限,而
针对不正常航班恢复以及民航调度系统中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之间复杂的协同调度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的不正常航班调度系统分解方法.首先简述了基于CDM的航班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秋季易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开展方式。方法:选择乡镇医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为其一年的时间里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对其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后,患者改善自身的生活方法,大多数患者能够维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效避免机体的不良反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8.6%。讨论:秋冬季节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还需要乡镇医院
【摘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地理课堂“动”起来。在教学中,可以在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堂活动等环节创设情境,活化地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 导入 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11-01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对课堂导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