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信心地优化国际新秩序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un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正值中国、美国都面临领导人换届之际,此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与美国各界交往中表现出了官员中难得一见的平易、亲和,最为罕见、可贵的则是他的幽默感。如此轻松的神态、心态,或可在很大程度上预示未来中国对美国、对于既有国际秩序的态度。
  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础性规则是在中国缺席的情况形成的。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人被迫面对这个秩序,随后开始了漫长的调适过程。20世纪以来,因为中国内部政局的剧烈变化,这一调适过程经历了多次剧烈反复。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先是40年代末一边倒向苏联,60年代则与苏联分裂,70年代初与美国建交,80年代中美关系升温,但到了80年代末,两国关系急剧降温,随后缓慢恢复。
  中国国际大战略如此剧烈波动导致了严重的后果: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虽然是大国,却始终没有参与到可持续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塑造过程中。对这个秩序而言,中国始终是局外人,且中国始终具有局外人的心态。另一方面,在频繁的大波动中,从政治家到外交界,从学界到民众,人们经常被经济变换以及政治冲突所导致的激烈情绪左右。
  中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在经济、乃至综合国力上崛起的。按照某些计算方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中国越来越深入地渗入其他国家:中国诸多产品占领了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家在世界各地购买资源、资产,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富人甚至中产群体,在巴黎、纽约疯狂抢购奢侈品。
  总之,国际秩序的均衡点开始大幅度地偏转。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之外的世界,这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国际秩序正在经历苏联崩溃之后的一次大调整。而从长远来说,这次调整乃是国际秩序形成大约三百年来最为重大的。因为,此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如此巨大的规模。完全可以确信,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最为重大的国际事务就是中国与国际秩序之调适,直到中国扮演起与其规模相当的、恰当的国际角色。核心问题是,中国的恰当角色究竟是什么,中国是否以及能否承担这个角色。过去的十年还只是这个相当漫长的调适过程的一个开端。
  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各方心态、策略、战略的犹豫不定。面对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主要是欧美的第一反应似乎是中国威胁论。稍微平静下来之后则出现了中国责任论。“中美共治”是中国责任论之美国版本。显然,美国、欧洲正在适应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并且准备在国际体系中接受中国处于重要位置。当然,这未必是中国最终的恰当位置。
  中国的态度同样经历了较大变化。从最早的韬光养晦,到中间的和平崛起,再到和谐世界。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具有了主动参与国际体系之意识。与中国责任论相呼应,过去十年来,中国在很多方面也确实承担起了责任。
  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套获得上下普遍认可的稳定的国际秩序观。举其大者,如何对待美国就是一个总能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有不少人把美国视为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认为美国必定遏制中国。根据这一判断,有人提出中俄应当结盟,以抗衡美国。另有人认为,欧美要求中国承担责任,乃是给中国设下的一个圈套,中国不应当承担。这种分歧有些时候会反映到短期外交政策中。
  出现这种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内部。具体而言,中国尚处于改革过程中,因此,不同群体间的观念可能存在较大分歧,并且由于制度约束,难以达成共识。比如,对于中国的国力究竟处于何种状态,中国应当在国际秩序中追求何种位置,不同群体间的看法差距极大。哪怕在政、学界精英群体内部,对上述问题似乎也难以达成共识,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这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体只能以短期的策略被动地应对,而无法主动追求自己的明晰目标。中国的这种状态反过来又引起外部世界的迷惑与狐疑。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访美所展现的从容与信心,让人对于未来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或可保持某种乐观。未来的国际秩序是否还能保持稳定,取决于中国与之调适的战略是否明智,而这又取决于中国的领导者是否具有长远眼光,取决于精英群体是否能够凝聚共识,从而在二三十年内始终追求一个目标。换言之,国际秩序之维护与优化取决于中国人的心态,从容和信心是一个良性的开端。
其他文献
借着新军事战略的发布,奥巴马终于将自己从战争的泥潭中拖了出来,并且,在这份名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二十一世纪的国防优先任务》的报告中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更灵巧、更敏捷、更注重亚太和中东。  当然,对于这份战略的公布,奥巴马也有着十足的底气:告别了伊拉克战争,杀死了本·拉登,帮利比亚结束了“卡扎菲时代”。    奥巴马的心血之作  1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一个平常的周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召
是否需要新设一个行政机构,来管理119万亿国有金融资产?针对这个问题,眼下似乎有了答案。  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未提及传闻中的金融国资委,有关金融监管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主要提到了两点:“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以及“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金融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成立金融国资委的动议或已正式出局。    “金融国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刘泽彭曾在2010年两会上提案,建议所有新任公务员先到西部支教一年,以解决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水平、 办学条件、 经费投入、 师资队伍、 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基础教育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状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全国教育最薄弱的一部分,”他说,“但也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  刘泽彭呼吁政府正视这个问题。“讲师团、公务员支教、志愿者支教,都是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小支流,政
几年前,我的导师、备受尊敬的骨科医生查理发现他的腹部有个肿块。他让一位外科医生进行了检查,结果,这个肿块被诊断为胰腺癌。给查理看病的这位医生是全美最棒的外科医生之一,他曾设计出的一套癌症治疗的新方案,能够将患者的5年存活率增加到原来的3倍(从5%增至15%),只是这期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不高。查理对此并不感兴趣。第二天他回到家,关闭了自己的诊所,从此没再踏进医院一步。他把全部时间用来和家人在一起度过
中国高等教育界呼唤“通识教育”已经有数年之久,“通识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我不妨先讲两个故事。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21世纪大学中心的主任理查德·A·德米洛是惠普公司前高管,非常务实。本世纪初IT产业泡沫破灭时,大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德米洛先生时任计算机学院院长,问某企业高层究竟需要什么人才,对方答: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不缺,但那种有讲故事能力的人才特别稀缺,因为计算机游戏正热,游戏需要精彩
当年的“饥饿”沉默在乡村里,吴文光和一群80后年轻人试图展开一次跋涉,一点一点去寻找那些记忆,以免它们永远被埋葬  吴文光留着圆寸,戴着黑框眼镜,穿着黑色对襟中式外套,在草场地并不引人注目,对于初来乍到者而言,他就像这片北京东北部城郊结合部的本地居民一样,自然地融化在灰色混杂的环境里。  这位1956年生于云南昆明的导演,经历丰富,1974年中学毕业后到农村当“知识青年”务农,1978年国家开始推
大概十多年前,我看到这样一个笑话:  爷爷抱起孙子,给他讲人生的道理。讲完后,爷爷问孙子有什么感想。孙子说,爷爷你嘴好臭。  后来,我把这个笑话当作一个关于解构的故事写进我的文章里,以此诠释这个解构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旧制度、旧思想与旧权威,看似铜墙铁壁的意识形态统治等等,都将面临来自信息接收者的挑战。  “文革”时期流行“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唱者与听者毫无防御地接受字面上的意义,对
火车到站后,儿子却不愿下车,他指着地面说:“脏!”  前来接站的亲友一阵大笑。  昨夜一场大雨,车站的地面湿漉漉,到处是泥水,被淋湿的瓜果皮、纸屑和垃圾裸露在地面上,苍蝇在上面忙碌着。  儿子才三岁,有点被吓到了。母亲梁鸿后来说,儿子不知道,这是内地县城最普通最常见的一个场景。外面的世界不断地提速,生活节奏、城市建设,包括火车的物理速度,但是,对于故乡梁庄所在的这个县城,那些只是风景而已。  梁鸿
此前参加一档电视节目录制。录制过程中,有多位嘉宾提到同一个例子,就是过去20年来,当选我国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者,除外籍院士外,全都是在我国读完高中、甚至本科,才去国外留学的,为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我国基础教育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例子很有迷惑性,可是,这是一个毫无逻辑的论证。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选的就是本土科学家,哪怕中国整体科学研究水平不高,也能从矮子里拔出高个子,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学者的
诺罗敦·西哈努克的命运仿佛是“冷战”时中美苏三国外交关系的一个提要。这或许成就了他“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10月15日早上6时,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发布政府公告:西哈努克因自然原因于凌晨1时20分(北京时间2时20分)在中国北京医院逝世。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柬埔寨王国太皇诺罗敦·西哈努克陛下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稍后,中国官方通讯社发布了这一消息。随后,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