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模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模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再发现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宏观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藉此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关键词】问题  情境  解决问题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07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理性选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也是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是反观当前高中的课堂教学则不难发现,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和“高耗低效”等现象依然存在,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自主性、创新性、育人性和个性发展等问题。如何弥补这些缺失已成为高中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问题模式”教学法是教师提供适于学生发挥主体性资料,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情景、提出问题,这是课的引入,它的目的有两个,首要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得以保持,其次是引导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活动,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课堂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确定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灵魂,因此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又能够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活动去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思考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起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等创造思维的品质,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1 归纳整理问题,把问题分类。
   2.1.1化学史问题。
   化学作为一门严密完整的科学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而其发展史也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从现有的认识出发,恰当的提出“某某结论是如何提出的?”之类的问题。例如:结合元素周期表的讲解,我们可以向学生设问“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通过对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回顾,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性规律的理解,并从门捷列夫思考“Mg应该和Ca、Sr、Ba为伍,还是应该与Zn、Cu、Hg为伍?”这样的问题出发,找到存在的矛盾,然后提出并完善新理论的过程的介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在化学规律的揭示过程中问题追踪方法的重要性,因而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1.2试验问题。
   化学试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面,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试验来增强化学课堂的生动性和有趣性,而其中用问题来阐述化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说明金属和盐的反应时,可以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硫酸铜溶液中的试验,让学生观察试验后分析“问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进而问“如果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如何呢?”学生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硫酸钠和铜单质的结论,此时再演示铜和硫酸钠反应的试验,让他们观察到不同的试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保持学习热情。在讲授时,我们要灵活的运用问题的多种形式,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但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问题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设计巧妙;问题的难度应适中,启发引导要合理;出题意向要明确,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要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有针对性的设疑问。
   3.自主解决问题。
   问题的解决,表示认知就前进了一步,因此解决问题是构建良好认知结构,培养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解决问题提出一个在它的原有认知结构中设有的新概念或新规则或证实一个假设等,都应该是一种创新。这种思维品质和智力本质一旦形成的话,在未来工作中的潜能将是巨大的。因此培养创新精神不是一句空话,完全可能在教学课堂中实现。
   解决新情境中的化学问题,是教学构建的最好内容。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去领悟和体会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达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进行归纳小结时,应将策略性知识作为构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一个更重要的部分加以总结。这是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标志。总之,“问题模式”教学法立足于当今科技应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较为全面的先进教育思想。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加之方兴未艾的教育潮流之中,不再是追赶。
  参考文献
   [1]杜义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师论坛》, 2001 (8):15~17.
     [2]钱猛.问题设计是启发的关键[J].《化学教育》,1998  (10):10~12.
   [3]吴光棣.高中化学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及教学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0 (10):36-39.
其他文献
在精神分析文艺理论的视野里,梦与文学在形成机制、构成方式和作用效果这三个方面存在相似性.在形成机制里,梦的形成方式与文学的一部分表达方式存在相似性;在构成方式上,梦
Theodore Dreiser is the pioneer of American naturalist novels. Sister Carrie is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Naturalism. It tells the story of a beautiful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环节,充分
作为影响当代年轻人时尚观念的摄影师,蜷川实花极力追求独特的色彩与光.她将镜头捕捉到的绚丽场景运用独特的手法打造出梦幻般的色调,把观众带入梦幻世界.她拍摄的电影《狼狈
杨夔文多揭露时代痼疾,含蓄多讽.其文既是对命运历程的书写,又是对世相百态的悲患,反映出晚唐的种种社会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长久以来,其文未受学界重视.本文即通过结合晚
由于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同,英汉这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今,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不仅已经成为英汉学科科研热点,对我们做好翻译工作也有帮助.本文从第十七届韩素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为生活提供服务的学科,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中有处处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内容应力求从小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来设计数学的问题,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们从生活经历而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师们应该注意要主动引导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变成有趣的容易理解的事物,贴近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际生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兼并、整合、重组成为常见的企业运营形态。然而,就笔者的观察和实践看,这些重组真正称得上成功,即顺利实现了“1+1远远大于2”的只是极少数
“赵氏孤儿”的故事源自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真实故事,晋国的异姓公族赵氏在“内忧外患”中被灭族,史学家们将这场“赵氏族灭案”称之为“下宫之难”.其后以此故事为蓝本创造
其实,“德国效率”真的只是个传说而已,这其中的根源牵扯到宗教、民族主义、启蒙思想和一系列的战争.rn2011年夏天,我在柏林的一家小旅行社上班,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有客户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