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运输规模效应与网络拥堵的中欧班列运输网络优化

来源 :铁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整体运营效率与社会福利,构建考虑运输规模效应与拥堵效应的中欧班列集散中心选址与流量分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通过决定集散中心选址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下层为基于Logit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设计嵌入MSA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在现有5大中欧班列集散中心的背景下,以国内主要始发城市到莫斯科的运输网络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始发城市的自身货运需求与城市的区位条件来进行选址能提高系统社会福利.此外,中欧班列货运规模的增加能产生运输规模效应,但也会加剧运输网络中的拥堵并降低社会福利.可增设新集散中心来缓解拥堵和满足货物集散需求,新集散中心选址可优先考虑太原、徐州、石家庄和济南.
其他文献
客流控制是当前大城市轨道交通应对高峰拥挤的重要措施.既有研究较少考虑客流常态波动导致的方案可靠性降低问题,为此构建客流不确定条件下控制方案编制鲁棒优化模型,以期降低潜在运营安全风险.首先,分析进站流及站间OD流波动特征;其次,以确定型控制模型为基础,以乘客站外总延误时长最小化和客运周转量最大化为目标,基于相对鲁棒思想构建控制方案编制鲁棒优化模型;最后,以北京地铁5号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牺牲较小的目标损失能够有效降低客流淤积风险、提高方案的鲁棒性;在方案实施周期(1个月),鲁棒型方案相比确定型方案优势
为解决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各环节信息相对孤立、信息共享及业务应用相互脱节等难题,结合智能化技术在我国高速铁路的创新应用,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构建智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形成有效推动全流程对称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整体效益最佳、全过程正向反馈的新思路.在智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下,结合管理成本最优的系统目标,创新提出静态时间截面全要素协同的基本前提、动态时间轴全过程状态监测的必要手段和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过程流信息流深度融合管理的内在机理,为推动新时期中国智能高速铁路发展提供新
针对永磁悬浮结构的刚性解耦与振动抑制问题,以单自由度永磁悬浮系统为对象,研究弹簧阻尼结构对永磁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调节机理.将阻尼悬挂的动力学特性引入永磁斥力型悬浮模型中,分析表明弹簧阻尼悬挂并不能直接改善永磁悬浮结构的零阻尼特性.引入并联式混合悬浮结构,构建弹簧阻尼影响下的电磁永磁混合模型,并在电流/间隙双环反馈控制下,改善永磁悬浮结构的动、静态特性,结果表明:弹簧阻尼结构加剧了被控系统模型的复杂程度,但合理的弹簧有利于车辆减振与控制解耦,为进一步考量中小型悬浮架的机械解耦、车辆减振等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编制行包运输方案是铁路行包运输组织的关键环节,在旅客列车挂运行李车的方式下,仍然依靠人工经验编制,存在运输能力与行包流在时空上不完全匹配的问题.根据其性质和特点,采用时空网络建模方法,将其转化为多商品流问题.为保证时效性,以行包运输时间最短为目标,考虑行李车载运能力、行包中转次数以及各项时间约束,建立二元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模型规模庞大、精确求解困难的特点,提出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求解算法,将原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最小费用路径子问题;设计上界启发式算法,弥补拉格朗日下界解不可行的不足.经算例验证,模型与算法具有良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撑装置顶紧螺栓在列车长期运行中会产生松脱和脱落等不良状态,针对其缺陷样本不足、状态变化特征粒度差别小不易判定等问题,提出SSD512和U-net8两种深度学习算法.并基于SSD512定位算法和U-net8语义分割模型的设计,实现顶紧螺栓状态的智能检测.通过SSD512实现了顶紧螺栓区域的定位和截取;通过U-net8将顶紧螺栓图片中薄螺母、螺杆等语义信息进行不同颜色的标记;通过语义图片的判定,实现对顶紧螺栓的状态检测.通过在顶紧螺栓的定位、顶紧螺栓的语义分割两个数据集上进行训练、验证,结果表
信号集中监测(CSM)系统通过对无绝缘轨道电路(JTC)指定位置的数据采集,实现了对JTC的故障诊断.为进一步提高CSM系统的诊断水平,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的JTC故障智能诊断方法.首先,通过传输线理论,对CSM系统所采集的JTC数据进行建模,并利用JTC半实物仿真平台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采用故障注入技术,利用所建模型,对JTC的典型故障模式下的CSM监测数据进行仿真,以此建立故障特征集;最后,制定包含再训练过程的JTC故障智能诊断策略,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设计相应的故障诊断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基于CS
转辙机的健康状态评估是实现状态修的重要技术之一.提出基于时域、时频域特征与循环神经网络的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原始信号分解,得到不同时间尺度的固有模态分量,并提取每个分量的模糊熵与6个时域特征组合作为原始特征集;然后利用局部加权回归对特征曲线进行平滑以捕获退化趋势,并利用特征的固有属性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将最优特征子集作为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时间序列特征与转辙机健康指数的非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利用转辙机原始功率数据准确提取并选择混合特征,有效识别早期故障,评估转辙
针对经典云模型在绝缘子憎水性相邻等级之间评价比较模糊的问题,通过对经典云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可改善边缘特征提取能力的过渡云模型.首先,基于确定度在0.5附近的不确定性最大这一特点,结合过渡态理论,在保证论域范围与雾化特性与经典云模型相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确定度0.5以上云滴的舍弃-镜像-拉伸-重新生成等步骤,构造过渡云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与经典云模型以及传统的基于图像的复合绝缘子憎水性等级判定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型在保证水珠边缘像素信息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相比其他方法能较准确地分辨出交叉处
针对执行器效率部分损失情况下高速列车对期望速度曲线的跟踪控制问题,并考虑模型参数时变不确定、附加阻力干扰、执行器输出饱和受限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基于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技术的高速列车有限时间容错跟踪控制策略.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模型参数标称值与系统集总不确定性上界的在线估计;引入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技术实现高速列车速度跟踪误差和位移跟踪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依赖于故障检测与诊断设备,不需要模型参数和系统集总不确定性的先验知识,可以有效补偿由附加阻力、执行器故障、输出饱和受限、模型参数时变不
传统无砟轨道板由于钢筋网片形成的感应阻抗,恶化了无绝缘轨道电路的一次参数,通过添加绝缘套管或卡子的处理方法可改善轨道板的绝缘性能.然而,这种绝缘方式可能影响无砟轨道板的结构疲劳性能.为此,对6块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RC板)进行静力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其相应的损伤规律,参数主要考虑荷载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板经过疲劳循环加载后的破坏形态为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断裂;荷载水平控制着结构挠度和裂缝的发展;疲劳荷载上限值对无砟轨道板混凝土及受力筋应变影响很大.最后,给出裂缝宽度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