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有哲思润物细无声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文章标题醒目,观点明确。文章选取③⑤两则名言立意,并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体。开头引用雨果的名言,引出两则名言,亮明自己的观点,即“只有经历苦难磨砺,筚路蓝缕,才能玉汝于成,修炼成真正的美玉。”然后分别阐述了两则名言的内涵,并结合现实进行举例论证,并连用反问句和假设论证,加强语势,令人深思。不仅引用多元,而且还能使文章更加充实。最后,收束全文,再次点明主题。
  文章中心明确,观点集中,始终围绕两则名言的内涵展开论述。文章诗意盎然,情感充沛,大量名言的合理使用增加了文采,也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这是一道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要求学生从六则名言中选取至少两句来确定立意,写作空间比较大,这样就为学生在立意与选材上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
  立意前,需要分别确定六则名句的内涵。“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强调的是要隐忍,要有积淀,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说的是要像深林里的芝兰一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讲的是只有能够吃苦,才能做任何事;“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强调的是要有积累,要刻苦,要坚持;“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意思是没有经历过贫穷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人才;“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强调的是人要有内涵,要有内在修养。
  据此,可以参考立意:选①④,可写注重积累;选③⑤,可写经受苦难,方成大业;选②⑥,可写坚定信念,加强修养;选④⑤,可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为了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做难事方能成大业
  成就一番事业,往往需要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对风险和挑战,是一味避让,畏首畏尾,还是迎难而上,蓄积干劲?
  1947年7月,毛泽东要求刘邓大军“下决心不要后方”,千里跃进大别山。面对困难,邓小平没有退缩。他在野战军直属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上指出:“困难一定要克服,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我们要有信心克服困难,我们一定要站住脚,生下根。”历经几个回合的艰苦斗争,刘邓大军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实现了党中央所寄望的“争取最好的前途”。
  “越困难越有劲”是邓小平的战略选择;“愈艰难,就愈要做”是鲁迅的处世态度。“善行者究其难”,事实一再证明,没有艰苦奋斗,哪来波澜壮阔?一切不平凡的成就,皆源自不弃涓滴的付出;绚烂的光彩,往往隐匿于困难背后。不立志实干,不敢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总想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收获颇丰,无异于痴人说梦。“不畏苦寒,自得其芳。”不懈努力、坚持奋斗,一个人才能成就自我,书写辉煌的业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留在此岸无须劳心费神,抵达彼岸却要翻山越岭,踏平坎坷。现实中,一帆风顺的工作少之又少,困难是人生的常客。然而,总有人害怕困难,一有任务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总有人缺乏干劲,消极应付难题,凡事以“退却”为上策;总有人追求舒服安逸,向往不劳而获,荒废了解决困难的本领。凡此种种,尚未出发便已被困难绊住双脚,又岂能期待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
  甘做难事,方能胜任大事。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南仁东24载不舍昼夜,终于建成中国“天眼”这项世界级工程;建设者坚忍不拔,连续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成就了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的港珠澳大桥。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榮耀总是垂青那些不惧困难、担当任事、保持干劲的人。愿不愿直面问题,敢不敢跳进矛盾漩涡,能不能攻坚克难、开路架桥,考验的是觉悟,决定的是成败。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党的十九大为未来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但好的设计不会自动实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奋斗不止,把困难当作垫脚石,把干劲当作催征鼓,我们才能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让梦想渐行渐近。
  (转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8日)
其他文献
秒读,在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在极短时间内快速阅读。听起来很“诱人”,在当下社会上也的确涌现了一股“秒读图书”热。不过,在这股热浪背后,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客观的看待这种现象的。因为从根本上说,秒读是不实际的。  既然如此,那是什么促使秒讀图书“一炮走红”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消费者主观因素。为什么要秒读,在图书消费者看来,省时是主要原因。这种求快心理其实可以归结为懒或是倦怠。人们不愿花费大量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同咆哮著的巨兽,撕咬着一座又一座城市。仿佛上一秒还是喜气洋洋的全家团圆,下一秒便进入了死气沉沉的封城状态。何其有幸,有一群人,高高举起火把,愿捐躯赴国难。现在黎明破晓,春光已至,仍有许多感人的场景让我们的眼中含泪。  信念的力量使我们落泪。某夜,一扇扇窗户不约而同地打开,人们出现在窗边,灯火点缀夜空如同繁星,此起彼伏的歌声响了起来。国歌的旋律如同一束巨光,划破了死寂的长夜。你
正值午后——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一位老婆婆坐在一间简陋的店铺里。她头发已近全白,眼睛也黯淡无光。衣服虽有些破旧,却干干净净。门口挂着一块简陋的小招牌,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制帽铺。  她空洞地望着远方,喃喃自语:“天儿,真是燥热呀!”  远处走来一个年轻人,站得笔挺,对婆婆说:“婆婆,做一顶帽子,军队那种帽子料,好不好?”  婆婆声音有些发颤:“军帽?你们这是又要去打仗了?”  年轻人笑了起来:“可
对于我而言,青春最有趣的事莫过于看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走向现实——那就是投稿登上了《科幻世界》,完成了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  最初对科幻的记忆,是儿时在图书馆中翻阅《海底两万里》时的那份惊奇感。那时候看了很多故事,却并不知道它们是科幻小说,一个好看的封面,一个很酷的书名,就足以吸引我去阅读。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我看的很多书是凡尔纳写的,而凡尔纳是科幻之父,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喜欢的是科幻小说,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档综艺节目:节目组要求录制节目的人现场给父母打电话,只说一句话——我爱你。而录制节目的人窘态百出:有些人憋红了脸却始终张不开口,有些人变得支支吾吾起来,与他们平时在台上自如的表现大相径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竟然让“身经百战”的综艺节目录制者窘态
古人有言:“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隐居”两字在人们眼中好像非常高古,撇开别的不讲,单是“隐”这一字便给人一种高雅之感,似乎任何与“隐”字沾边的词汇都超凡脱俗。但是,我认为“隐”不是文人墨客故作高雅的姿态,而是一种人生进退的大智慧。  有一种“隐”,叫隐姓埋名。谋士范蠡,虽出身贫贱,却博学多才。他因不满楚国政治黑暗,与楚吏文种相约奔越,一起辅佐越王勾践。会稽兵败,越国灭亡,他又
原创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30多年来,晚会文化已衍变出各种形式,如跨年晚会、公益晚会、竞赛晚会等,无论如何变化,历经时间沉淀的晚会文化不仅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记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原 题 回 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抢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洪水;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冠状病毒,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自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观众朋友,宣讲对
最近阅读了许多名篇佳作,其中让我产生共鸣最多的,还是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成为我自己》。  初见题目我便被吸引:谁不想成为不可复制的风景?谁不想闪耀独一无二的光芒?我突然明白:我也要“成为我自己”。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大概是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最常思考的问题。有人要做“王者荣耀”里大显身手的英雄豪杰,有人要做各类选秀中脱颖而出的明日之子,有人要做诗词大赛中独占鳌头的风华少年,还有人要做文山书海中
1  今天我们接收了一位新的病人。他年纪很大,之前住在养老院,因为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养老院的员工没办法再提供妥善的医疗照顾,就被转到我们医院来了。  克罗斯比医生把我叫过去,递给我那个病人的医疗记录。“看看这个,”他说,“你会发现这不是一般的医疗记录。说里面的信息残缺不全都只是比较委婉的说法。这个患者甚至连社会保障号码都没有。这里面有些古怪,我觉得可能有人不想要我们知道这些信息。”  虽然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