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评估及启示

来源 :欧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区域一体化新的参与者,其成立与发展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该研究通过贸易规模、占比、结构和依存度等指标对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进行了评估.结果 表明,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并没有有效促进联盟内部贸易的发展,联盟内部贸易不仅规模小、占比低,而且结构低度化问题突出,联盟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远超对内部市场的依赖.欧亚经济联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组织,内部贸易发展也并非是联盟成立的主要目的 ,而是其主导国对生存空间拓展的现实需要,由此引发了对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与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其他文献
铁路项目建设“跨越式”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地方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地方铁路融资路径受限,内源性融资无法充分利用,铁路投资建设资金缺口不断加大,由地方出资主导的铁路项目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筹措以及如何解决后续的还贷压力,地方铁路公司融资可持续发展路径迫切需要研究思考.
目前,农村集群发展是全新农村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农村集群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各地只有不断加大农业建设发展力度,实现农业集群发展,将农业发展推到国际,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推动国际贸易的开展和进步.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层面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面临着认识不足的问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且可用于全国的智能系统应用体系,无法引发全国范围内智能化社会治理图景的质变.既有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之间缺少连通性,存在中央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落地难、见效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回答“如何认识”“怎样构建”“如何实现”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诸多问题.在厘清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内涵的基础上,结
文章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决策作为论述方向,通过对理论及案例的总结,提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决策影响因素,搭建一套具备操作指导意义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模型”,并以Z集团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来验证模型是否有效.经过验证,本模型虽未能做到绝对的精准,但测算结果与Z集团现有的四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际选址结论基本匹配,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基于品牌生态位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婺源篁岭为研究对象,探究乡村旅游目的 地品牌成长过程动态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品牌成长主要是由品牌生态位的调整或跃迁所导致的,随着品牌生态位的不断优化,品牌市场地位逐步提升,最终成长为市场领导品牌.品牌生态位由生态位宽度、重叠度、优势度三个维度组成,品牌生态位变化的最佳方向为生态位宽度最大化、重叠度最小化、优势度最大化;引发品牌生态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对这两种影响因素的有效应对能促进品牌生态位的优化.
现阶段的产业园塑造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对象,产业园的塑造目的,在于孵化出更多的优质项目,推动城市向前发展,减少隐藏的问题,及时的转变发展思维.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难度并不低,不仅要掌握好设计的风险、隐患,还要对设计的具体方向高度明确,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究,提高设计的综合水平,对产业园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俄罗斯国际收支运行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在此之前,俄罗斯在不到20年时间里曾先后遭受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冲击.该研究比较分析了三次风险事件冲击对俄罗斯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三次冲击在性质上的差异是冲击效应不同的重要原因;金融账户在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冲击后通常面临着较大的资金流出压力,跨境资金的集中流出又对本币汇率产生了较强的贬值压力;面临风险事件冲击时,对外资产负债状况是决定金融体系能否继续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更富弹性的汇率制度可以更为有效地
从“农户”的收入与“农户间”收入差距入手,分析其对新农保制度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收入和农户间收入差距与新农保制度信任水平之间呈现出多层嵌套特征.经济发达和欠发达乡镇高收入农户都表现出较低的制度信任水平;经济欠发达乡镇低收入农户表现出较高制度信任水平;使用相关收入测度农户收入与农户间收入差距更能够体现收入对制度信任的影响且符合实际情况;不同收入层级农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观预期与养老保险制度信任水平关系呈现差异性,高收入农户会主观调低对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水平,而低收入农户则表现出高信任度.农户主观感
文学符号与结构在文化的沉淀中延续,其深厚底蕴于集体情感的汇流和集体智慧的累积中形成.但文学符号的固化和文学结构的封闭也制造危机,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缺失使意指的合理性丧失,文学表达趋于僵化,文学符号与结构存在的根本意义难以被维系.创作者的情感与认识作为文学符号与结构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为其存在提供依据,也是促成其“延”与“变”的要素.独特的情感与更新的认识激发创作者改变的欲望,促使指涉的形式或内容发生演变,从而为文学符号与结构注入持续的生命力.为了满足文学表达的需求,文学符号与结构在自然的延续与演变中保持着可
裁判文书是观测应急法律法规实施的独特视角.透过司法之维分析援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684份裁判文书,可以发现这部“应急领域基本法”在执法司法适用方面存在明显的场景偏差问题,亟须在修法、适法环节正本清源.研究同时显示,围绕应急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突发事件的认定等具体问题,行政与司法之间保持着既默契又分歧的张力关系,而基于“功能性分权”理论的“合作程度”分析框架有助于重塑两造关系.在此基础上,法院应当针对应急行政行为的特点探索构建一套适合应急状态的司法审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