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听说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涉外英语教材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听说课的情境创设、听说课的听说并举以及听说课的导入三个方面来阐述何种教育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中职学校涉外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以及如何正确的利用语言实验室来提高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涉外专业 听说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52-01
英语听说课程在中职涉外英语听说教材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为落实大纲规定的“培养在口头上和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的设计中,编者既对语言的功能予以强调,又注意了语言结构的合理安排。但是,教材所提供的只是对话的文字和极有限的图片,学生的课堂操练和语言运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设法创造交际情景,便于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运用所学的语言。在听说课教学中,不但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合理利用语言实验室,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效果。
1 听说课的情景创设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交际情景的创设在对话课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过程是对进入感官进行刺激,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运用语言实验室创设视、听、说的环境可以为在对话课教学中开展、口笔头交际创造良好的条件。
1.1 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体验,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先让学生观看地震资料片段,学生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体验quake和shake等词的意义,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cut off和fall down等词组的用法。
又如,在学习有关音乐的课文时,与其教师大谈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乐等之间的区别,倒不如在语言实验室利用VCD(或放录音、上网寻找有关资料等)让学生鉴赏各种有代表性的音乐。这样,既可以增加学习内容的真实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1.2 利用声像效果拓宽学生的交际领域
语言实验室处理视听材料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采用无声观像和画面定格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其中,画面定格是拓宽学生交际领域的较好方法。
如果要使某一畫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按下放像机的定格暂停键,使屏幕上的画面静止不动。此时,学生可以仔细观看,并有机会相互交流。例如,描述外国游客游览北京的对话课及练习中涉及天坛和颐和园的名胜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放VCD时作画面定格处理,然后与学生交谈。
2 听说课的听说并举
中职涉外专业听说课,顾名思义,听和说是重中之重。可是由于语境的原因,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听和说都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配合为学生尽可能提供提高他们听说能力的环境。而语言实验室不仅能优化学生“听”的效果,而且也可以为学生的“说”提供更为宽松的条件。在普通的教室里,如果学生对讲话的答案没有相当的把握,一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因为他们害怕在众目睽睽之下出“洋相”,丢面子。而在语音室上课时情形就不同了。学生戴耳机,与老师和同学通过传声器进行交流,他们坐在近乎封闭的“私人房间”无需面对全班同学注意的目光,平时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安全感增强了。宽松的交际环境使学生们争相把“听”到的东西“说”出来。此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通过监听、提问、个别通话或小组对话等手段,对学生的听说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控。
为了给学生的“说”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设置抢答题和智力测验题等,鼓励学生用call键使对话听说并举。
3 听说课的导入
通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听说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导入”这是我们采用的是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和实验操作导入法几种方式手段导入课堂教学。
(1)题导入法。
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和发出点,它能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疑导课是常用的导课方法之一。
(2)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就是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感悟到教材中所应掌握的一些重要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3)实验操作导入法。
学生们普遍具有好奇心,特别爱观察,摆弄一些新奇的事物和器皿,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也是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于理科学科适用,而且在英语课堂上也同样适用。
从学习心理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就是要唤起学生学的兴趣。导入的方法运用的好,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上出高质量的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学生分小组重新编对话,拓宽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我表现的能力,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同时,可以融视、听、说(甚至包括写)为一体,优化对话课教学。“视”为对话课营造了气氛,它对视觉刺激的效果是普通课堂无法相比的。把教材中需要讲解的语言现象设置成问答题、讨论题或单项选择题等形式,可以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而且教材中设置的practice多数可以处理为“说”的练习。这些“说”的活动都可以在语言实验室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操练,充分展示对话课的生机。
虽然效果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果根据对话的内容编写适量的听力理解题,既能帮助学生熟悉与理解对话的内容,又可以训练学生听的技能和技巧,这样会更好。
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中职涉外英语专业的听说课的授课模式仍有待于创新,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专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争取不断提高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燕慧.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试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1(S1):76-78.
[2] 赵玉君.浅谈突破传统模式的英语教学[J].石油教育,2003(3):57-58.
[3] 陈丽霞.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1):98-99.
[4] 党兰玲.英语教学应重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9-100.
[5] 李春梅.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24-26.
[6] 红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4):37-38.
[7] 李冲.英语教学中的智力因素[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6):76-78.
[8] 赵大中.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31-32.
关键词:中职 涉外专业 听说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52-01
英语听说课程在中职涉外英语听说教材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为落实大纲规定的“培养在口头上和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的设计中,编者既对语言的功能予以强调,又注意了语言结构的合理安排。但是,教材所提供的只是对话的文字和极有限的图片,学生的课堂操练和语言运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设法创造交际情景,便于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运用所学的语言。在听说课教学中,不但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合理利用语言实验室,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效果。
1 听说课的情景创设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交际情景的创设在对话课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过程是对进入感官进行刺激,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运用语言实验室创设视、听、说的环境可以为在对话课教学中开展、口笔头交际创造良好的条件。
1.1 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体验,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先让学生观看地震资料片段,学生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体验quake和shake等词的意义,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cut off和fall down等词组的用法。
又如,在学习有关音乐的课文时,与其教师大谈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乐等之间的区别,倒不如在语言实验室利用VCD(或放录音、上网寻找有关资料等)让学生鉴赏各种有代表性的音乐。这样,既可以增加学习内容的真实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1.2 利用声像效果拓宽学生的交际领域
语言实验室处理视听材料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采用无声观像和画面定格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其中,画面定格是拓宽学生交际领域的较好方法。
如果要使某一畫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按下放像机的定格暂停键,使屏幕上的画面静止不动。此时,学生可以仔细观看,并有机会相互交流。例如,描述外国游客游览北京的对话课及练习中涉及天坛和颐和园的名胜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放VCD时作画面定格处理,然后与学生交谈。
2 听说课的听说并举
中职涉外专业听说课,顾名思义,听和说是重中之重。可是由于语境的原因,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听和说都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配合为学生尽可能提供提高他们听说能力的环境。而语言实验室不仅能优化学生“听”的效果,而且也可以为学生的“说”提供更为宽松的条件。在普通的教室里,如果学生对讲话的答案没有相当的把握,一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因为他们害怕在众目睽睽之下出“洋相”,丢面子。而在语音室上课时情形就不同了。学生戴耳机,与老师和同学通过传声器进行交流,他们坐在近乎封闭的“私人房间”无需面对全班同学注意的目光,平时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安全感增强了。宽松的交际环境使学生们争相把“听”到的东西“说”出来。此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通过监听、提问、个别通话或小组对话等手段,对学生的听说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控。
为了给学生的“说”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设置抢答题和智力测验题等,鼓励学生用call键使对话听说并举。
3 听说课的导入
通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听说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导入”这是我们采用的是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和实验操作导入法几种方式手段导入课堂教学。
(1)题导入法。
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和发出点,它能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疑导课是常用的导课方法之一。
(2)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就是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感悟到教材中所应掌握的一些重要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3)实验操作导入法。
学生们普遍具有好奇心,特别爱观察,摆弄一些新奇的事物和器皿,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也是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于理科学科适用,而且在英语课堂上也同样适用。
从学习心理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就是要唤起学生学的兴趣。导入的方法运用的好,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上出高质量的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学生分小组重新编对话,拓宽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我表现的能力,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同时,可以融视、听、说(甚至包括写)为一体,优化对话课教学。“视”为对话课营造了气氛,它对视觉刺激的效果是普通课堂无法相比的。把教材中需要讲解的语言现象设置成问答题、讨论题或单项选择题等形式,可以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而且教材中设置的practice多数可以处理为“说”的练习。这些“说”的活动都可以在语言实验室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操练,充分展示对话课的生机。
虽然效果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果根据对话的内容编写适量的听力理解题,既能帮助学生熟悉与理解对话的内容,又可以训练学生听的技能和技巧,这样会更好。
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中职涉外英语专业的听说课的授课模式仍有待于创新,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专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争取不断提高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燕慧.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试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1(S1):76-78.
[2] 赵玉君.浅谈突破传统模式的英语教学[J].石油教育,2003(3):57-58.
[3] 陈丽霞.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1):98-99.
[4] 党兰玲.英语教学应重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9-100.
[5] 李春梅.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24-26.
[6] 红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4):37-38.
[7] 李冲.英语教学中的智力因素[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6):76-78.
[8] 赵大中.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