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关键在“期”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期而遇“的意思是彼此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相遇。语见南朝梁·萧纲《湘宫寺智蒨法师墓志铭》”:伊昔倾盖,于彼朱方;不期而遇,襄水之阳。“例如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八回:”今日不期而遇,天使然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二回:”前日来此,才打发小价到吴江问候,不料反于此地不期而遇,真是快心之事!“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二:”他们都没向瑞宣打招呼,而只微微的一点头,像大家都犯了同样的罪,在监狱中不期而遇的那样。
其他文献
AI算法推荐机制影响新闻生产、分发、反馈的全过程,可能引发法律定性及权利主体不明、侵犯用户隐私权、滥用避风港原则等法律风险。因此,明确AI算法新闻的法律定性及权利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新闻平台用户隐私保护机制、严格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条件,是对AI算法推荐新闻规制的必经之路。
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策划组织创排大型原创交响合唱《百年放歌》,5月19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响亮初啼。俞峰指挥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与爱乐男声合唱团、北京音协合唱团联袂演出。这部作品以百年大党重要历史节点为发展脉络,全篇由序曲、上篇《光荣之路》、下篇《破浪远航》和尾声构成,采用合唱、领唱、独唱、重唱、表演唱等声乐形式,将16首原创歌曲以交响化的器乐演奏联缀一体。
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民族歌唱艺术,在腔音关系方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日益丰富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音体系研究,为人们在认识腔音这一中国音乐最为独特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大量的成果,如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1),沈洽《音腔论》(2)与《描写音乐形态学引论》(3),杜亚雄《汉族传统音乐中“音”“腔”与“节奏”的概念》(4),赵红柔《润腔与润色——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5),孙宝萝《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的音腔研究》(6),杜亚雄、秦德祥《“腔音”说》(7),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8)和洛
本文是我的音乐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主要针对钢琴作品)的自我概述和介绍。适逢今年八十岁,权当做一个总结。在此,对于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帮助过我的师长和同行,以及钢琴家和广大听众们的厚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现将自己从事音乐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并求学界同仁指正。创作历程我的音乐创作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程。从1956年的二胡独奏《村歌》到1961年出版了两首钢琴作品《江南情景组曲》和《变奏曲》,再到新世纪问世的钢琴独奏《茉莉花幻想曲》(2003)、《中音萨克斯管协奏曲》(2
微博树洞是基于去世用户的账户而形成的匿名网络交流平台,其“身体在场”特殊性和平台成因、传播特点值得探究。对典型的微博树洞账号——“走饭”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个体自发的情感表露需求使树洞得以形成,同时个体在树洞中建立了与博主的准社会关系,并在树洞中进行自我表露、获取社会支持,而数字化在场方式使得树洞成为铭刻个人以及集体记忆的虚拟墓碑。
一《人民音乐》创刊70年以来一直且将永远是中国音乐界最重要的期刊。以现在时髦的话语言之,它在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意义的引领及影响之大没有之一。《人民音乐》以其月刊的出版周期和发行量成为音乐纸质媒体辐射面最广泛的期刊。《人民音乐》以其栏目内容最为全面和丰富成为最完整反映中国音乐生活的表征。《人民音乐》以其广义的批评性、及时性和现实性成为中国音乐艺术及文化建设与发展导向的风向标志。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战果辉煌。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大批革命志士倒在了血泊中。“左联”的行列里“五烈士”等人被杀害,田汉、阳翰笙等人被捕入狱,鲁迅、夏衍也多次被迫离家避险。面对敌人带血的屠刀,左翼人士虽然手无寸铁,但毫无畏惧、勇往直前,为建立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为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本刊讯]近日,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论证,决定命名榆林市榆阳区为“中国民歌之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组先后来到榆阳区“非遗”展示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陕北民歌博物馆、陕北民歌大舞台实地考察,通过听讲解、观表演、查资料,深入了解榆阳区陕北民歌的特点、历史沿革及保护、传承、发展陕北民歌工作开展情况,对榆阳区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借助于流行的真人秀形态,一批文化类真人秀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与褒扬。本文以北京卫视2020年推出的《了不起的长城》作为研究对象,从制造 “体验”的视角入手,分析如何制造“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节目的价值取向。
《二泉映月》是中外音乐交流舞台上上演率极高的曲目,在海内外乐坛享有盛誉。从相关已有研究看,有关《二泉映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音乐分析、历史评价、创作改编等角度,对于《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尚无相关学术研究。《人民日报》作为反映党和国家声音的权威媒体,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读者群,是世界观察和了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通过梳理《二泉映月》海内外舞台演出在《人民日报》中的报道,(1)可以管窥其对外传播的特点以及《二泉映月》是如何与政治、外交、社会等因素相结合,搭借唱片、卡带、CD、乐谱等多种媒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