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聚与价值链嵌入位置——基于企业出口上游度的分析视角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从企业角度研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采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基于企业出口上游度的分析视角,探讨了产业与企业的空间集聚对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中国企业出口上游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产业和企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上游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促进出口企业向价值链的下游消费端靠近;这一影响在不同的企业所有制和贸易方式下存在显著差异,即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影响大于私营企业,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果依然稳健;经济集聚的分解效应表明相对于邻近企业数量,邻近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上游度有更大的影响。本文结论对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助推企业价值链攀升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贸易潜力指数(TPI),从收入角度测度分析了1995—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通过构建包含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等变量在内的扩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和比较分析了沿线21个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算出口贸易增长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经济带国家的农产品总体贸易潜力最大,环中亚经济带国家次之,亚欧经济带国家最小;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平均可拓展为实际出口贸易额的10.02倍。其中,2008—2016年环中亚经济带国家对
2019年WTO受到了中美之间相互博弈的影响,美国要保持对中国的竞争优势并决心全面改革WTO,WTO成员围绕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和上诉机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些变化透视出在WTO和中国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愈加趋于强硬,也更加不顾及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回顾2019年的WTO,本文认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出现了两面性:一方面是通过传统施压迫使中国更加开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关闭部分美国市场促使美国与中国实现半脱钩。中美之间的矛盾或者战略竞争在短期内不会结束,WTO的发展将持续处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多边贸易体系的信誉和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冲击,口罩、呼吸机等必要医疗产品出现短缺和贸易限制现象。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主动开展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本文回顾了抗疫医疗产品谈判的前期工作,提出了抗疫医疗产品谈判范围,分析了抗疫医疗产品关税和成员分布情况,客观评估了我国参与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的基本路径,包括制定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便利化行为准则、探讨开展《医药产品贸易协定》扩围谈判、启动全球抗疫医疗产品开放式诸边谈判等。对于中国来说,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谈判成果的最终归途应是
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与中国有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往来的165个经济体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计算出口效率,运用面板GMM实证分析了中国OFDI对出口效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提高了出口效率,而且促进效应主要来自出口实际值提升;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OFDI的出口效率促进效应优于对贫困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促进效应;投资扩展边际对出口效率的促进效应优于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扩展边际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国家表现最优,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在发达国家表现最优。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角度,全面透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新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趋势,从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两个层面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文章利用2008—2017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信息化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密度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提高0.033,但是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技术能力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系数高达0.074,且远远高于其对全球价值链嵌
中国是否具有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直接影响着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及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成本与风险。本文利用2013—2018年国际大豆市场月度数据,从贸易结构和市场势力视角分析国际大豆市场竞争格局,测度大豆主要出口国的市场势力指数,进而研究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的决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豆市场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进口"大国"地位、巴西出口"大国"地位不断增强;主要大豆出口国的市场势力指数都比较显著,但中国自身需求仍是提升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尽管中国和巴西分别是国际大豆贸易中最大
基于微观农户数据,本文测算出我国31个省份1996—2011年的FGT贫困指数。结合构建的农产品贸易开放指标,运用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产品贸易开放对贫困的影响,发现农产品出口显著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贫困,农产品进口对贫困减少有负面影响。分地区结果显示:农产品进口降低了南部及沿海省份农户的贫困深度和强度,但对其他省份农户仍具有不利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出口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售会带来显著正向影响,进口则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农产品出口对农户贫困形成、出售收入和生产量的影响都要大于进口,总体上农产品贸易开放带来
本文依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的影响,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贸易越开放的地区,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越强,且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要高于向下流动的可能性。机制分析表明:贸易一方面通过增加较开放地区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进而增加子女职业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促进个体向较开放地区迁移进而提高代际间的职业向上流动性,而贸易引致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的变化并不能提高代际的职业向上流动性。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载体,多产品出口企业通过企业内产品转换进行资源配置,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从而提升生产力。本文使用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考察了多产品制造业出口企业的产品转换情况,验证了增加产品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发现,产品转换是企业内资源再配置的重要途径,近60%的出口企业发生了产品转换,多产品出口企业的经济表现系统性地优于单产品出口企业,多产品出口企业更偏向劳动密集型,增加出口产品行为会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学习效应在即期TFP提升中占到45%,累计T
2008年以来,我国对外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一种不局限于应急保障功能的"新型"金融工具。基于资本账户约束视角,本文构建2009—2014年中国对168个结算国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当结算国或地区的资本账户开放度高于中国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当结算国或地区的货币自由度高于中国时,结算国或地区的货币自由有利于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通过突破资本账户约束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