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芭蕾舞者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xi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濒危物种
  20世纪60年代初,普氏原羚和青海湖裸鲤曾是人们度过饥荒的主要食品,牧民们回忆,在那时青海湖附近还有成千上万只普氏原羚。20世纪80年代后,草原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青海湖地区农业的扩张,使得仅存的普氏原羚栖息地进一步减少。据报道,1986年生活在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已不到350只。20世纪90年代,大面积推广的牧民承包网围栏,再次分割了草原牧场,普氏原羚栖息地进一步被隔裂开来,变得破碎化。1994年,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蒋志刚考察的普氏原羚已经不到300只。他在1995年发表的论文中写道:“普氏原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该物种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即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
  
  考察地点:青海湖沿岸
  比大熊猫更珍贵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生活着一种中国特有羚羊—普氏原羚。它们比“雪域精灵”藏羚羊更稀少,比“东方宝石”朱更濒危,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然而世人却对它知之甚少
其他文献
寻找志趣相投的自行车朋友,吸收最新的自行车文化,了解你最关心的自行车赛事,混迹于各大网站、论坛、俱乐部,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骑友要抱团儿,先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才好成全你那小小的梦想。  骑盟网  专注于国内自行车赛事报道的网站,包括中国的民间赛、品牌赞助赛、国家级专业赛、职业赛等,图文结合的报道是新闻性与故事性的有机结合,所有想了解国内大小赛事的预告信息、报名链接和实况播报的骑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2013The North Face?/BLACK DIAMOND 老君山传统攀岩交流大会于11月1~3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和欧美韩国等近200名传统攀岩的岩友参与了此次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和传统攀岩爱好者的我感到非常开心。下面跟大家分享下活动的点点滴滴。  起因  我算是国内第一批传统攀岩者,近20年来一直见证着我国传统攀岩的发展,全国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仅仅几百个传统爱好者,发展
路线推荐:  北京 西安 成都 昆明 勐腊 磨憨Mohan(中国口岸) 磨丁Boten(老挝)会晒HOUAYXAY(老挝口岸) 清孔Chiang Khong(泰国口岸) 清莱Chiang Rai 清迈Chiang Mai 拜县Pai 那空沙旺Nakhon Sawan 大城Ayutthaya 曼谷Bangkok 苏梅岛Sumui 甲米Karbi 普吉Phuket 华欣Hu
轻意味着无限可能。户外的乐趣就在于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应对超出计划范围的状况,完全在于充份的准备。我们不能降低山的高度,也不能缩短路的距离,更不能舍弃为我们带来保障的装备,但我们可以选择更轻的。减少装备自重,您会有更多的能量去完成更大的目标:提升速度,您将有更多时间感受自然之美:掌握节奏,您就能在多变的天气环境中应对自如。  奥索卡TM户外装备轻型系列的设计,就是沿着这样的理念不断前行,让每一件装备
大石围天坑底部海拔900~1000米,从天坑四周俯瞰天坑底部森林,由于各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底部森林形态也各异;一年四季的变化,天坑底部森林外貌也有不同的天然色彩。天坑底层植物终年生活在水雾弥漫、相对无风的环境中,相对湿度常保持在70%以上。天坑的植被遮天避日,密林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叫声。    天坑底部    天坑底部独特的小气候和地形环境,使这里的植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态,这些植物一旦脱离天坑这
全球气候异常让各国饱受旱洪之苦,虽然不少国家都致力进行节能减碳,但全球暖化至今仍未得到显著改善。眼看海平面不断上升,这激发俄罗斯建筑师设计出一座漂浮酒店方舟(The Ark)。这座新式建筑集合了多项创新和绿色理念,不但能建造在陆地上,也可防洪漂浮于海上。Remizov对自己的设计深表信心,组装方舟既快又简单,只需要三到四个月就能使用。而且就算建造在地震频繁的地区也无需担心。看似鹦鹉螺造型的方舟内部
余光中说: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行的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会变得更宽广。    主要生活在高山草甸与森林交界地带的台湾水鹿为台湾特有亚种,曾一度走向濒危的边缘,近年来由于台湾地区加大了保护力度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其种群得到了很快恢复。台湾水鹿生态摄影师林军佐逐鹿山林长达八年,为完整记录水鹿生态曾在
应当承认,(珠峰上)有我所见过的最陡峭的山脊和最嶙峋的悬崖,而所有那些声称它只是一个可以轻松征服的雪坡的言论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亲爱的,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我无法形容山峰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以及它所呈现的景色是何等的雄伟壮丽!  —乔治·马洛里写给妻子的一封信  俄罗斯定点跳伞传奇人物Valery Rozov站在珠峰上海拔7220米的地方,身后是“触手可及”的珠峰峰顶。他穿上专门定制的翼形服,
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对于健全人来说无疑也是困难的。一个没有双腿的人登上乞力马扎罗山,更是难上加难。31岁的美国人斯潘塞·韦斯特做到了。韦斯特四岁时因遗传缺陷失去双腿。漫长的岁月里,他只能用手走路。今年6月,靠着一双有力的手,用了八天时间,登上了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并且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可能。  斯潘塞·韦斯特在过去四年里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作为一个励志演说家,为当地一个名为“解放
生命如流,既有海浪的激越,亦有涧溪的舒逸;既有狂风中的高昂,亦有夕照下的低回。无论是在缤纷中绚丽,还是于淡雅里清新,我们都为生命注入了属于自己的韵味,为我们的人生画卷烙上了生动的底色。     2011年10月,《户外探险》编辑部前往新疆,此行的采访目标是北疆哈萨克牧民的秋季转场。在富蕴县的吐尔洪乡,正逢我们所在的村落举行婚礼,一行人忍不住介入,摄影师王翊、段离、小杨以从未有过的敏捷身手,攀上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