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哈佛到底有多不公平?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人对于国外名校的关注逐年上升,人们已经越来越熟悉中外名校对于申请者能力的不同要求。相较于“一考定终身”的中国高考,哈佛、耶鲁这类顶级名校并没有明确的分数线,而是要看每一个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再酌情录取。
美国哈佛大学是大陆学生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之一。

  但一旦需要“综合考虑”,“酌情录取”也就意味着录取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操作空间。比如说2013年有一则新闻,美国华人学生王某把哈佛大学告上法庭,理由是哈佛不公平,他的SAT成绩非常好,几乎甩掉了99%的考生,其他各种社会活动所获得的奖项也很多,甚至还参加了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的合唱团,但除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外,没有第二家常春藤名校愿意录取他。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那些学生甚至还因此建了一个网站,名字就叫“哈佛不公平”。这些名校到底怎么进?里面上学的究竟都是哪些人?名校的招录取中又有多少灰色区域?

  从录取数据来看,那些更有希望被录取的中国籍高中生往往提前在美国的高中就读,如此,他们不仅更早适应美国文化,也有更多机会参加美国高校认可的学科竞赛、社会活动和科研项目等。

大陆学生录取率持续走低


  作为大陆学生最爱的留学目的地,近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各大名校,关于2023届本科生的常规申请录取结果已经全部公布。其中,哈佛的录取率再创历史新低:43330名申请者中,只有1950人拿到了入学资格,录取率仅为4.50%。
  在中国学生录取率方面,今年哈佛录取了6名中国大陆高中生,相比2018年减少了三位,6位录取生有一半来自北京。与此同时,哈佛录取学生中亚裔比例却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申请哈佛的亚裔美国学生人数上涨了5.1%,录取占比也从去年的22.7%上升到了25.4%,首次超过白人学生录取率。有评论认为,这可能受到哈佛亚裔歧视诉讼的影响,当然,哈佛方面则认为这都是正常的数据变化。
  不过,除了哈佛之外,大陆学生的受欢迎程度下降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有媒体统计,在“哈耶普斯麻”五所名校中,2023届录取生中大陆仅占37人,相比去年48人的结果来看,下降幅度非常明显,麻省理工学院今年的预录取更是“全军覆没”。
  录取率的持续走低,并不是大陆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因为除了大陆学生的考试高分之外,美国的顶尖大学更加重视申请者的“软实力”,如领导力潜质、社会责任感等等。
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媒体上表示,“美国人民认为精英阶层破坏了教育系统,侵占了他们的利益,这种看法并不完全错误”。

  从录取数据来看,那些更有希望被录取的中国籍高中生往往提前在美国的高中就读,如此,他们不仅更早适应美国文化,也有更多机会参加美国高校认可的学科竞赛、社会活动和科研项目等。而在被名校录取的大陆高中生中,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学生数量也是名列前茅,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不论是提前赴美读高中还是在大陆申请美国名校,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一切也几乎无从谈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承认这一现象的确存在,他对《新民周刊》表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的确能够享受更多的资源来达到进名校的条件。
  在BBC的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中,这种贫富差距导致的受教育差别更为显著。私立学校的招生条件中,父母不仅要出得起高昂学费,孩子的成绩也必须达到优秀,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满满当当各种行程;但公立学校的孩子们,8点起床,3点放学,放学后可以一直打电脑游戏到吃晚餐。
  长此以往,私立学校的孩子越来越优秀,而公立学校的孩子自然面临着一轮一轮的淘汰。
  越有钱越努力的确成为了一种趋势。讽刺的是,一些家庭用经济实力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宽的视野,也有一些家庭,通过行贿为孩子购买进入名校的资格。

“钱才是真正的平权行动!”


  3月,美国爆出史上最大的高校招生丑闻。随后,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媒体上表示,“美国人民认为精英阶层破坏了教育系统,侵占了他们的利益,这种看法并不完全错误”。
  美国的大学极其注重体育,运动队的强弱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荣誉和名声。为了提高运动队成绩,不少主教练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的特权,为了提高校队成绩,不惜给予全额奖学金招揽体育人才。
  有特权的地方,腐败也更容易滋长。丑闻被曝光后,一名普林斯顿大學的学生在网上发表了评论:“原来钱才是真正的平权行动!”
  事实上,作为世界一流的名校,无论是哈佛还是耶鲁,他们太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人想去他们的学校,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选择权。有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此次招生丑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并且,他提醒道:“这起丑闻并没有涉及美国最最富有的人,他们可以直接给大学捐楼,给学校捐上亿美元的捐款,这些人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这起案件涉及的是相对比较富有的人,这些人可能没有足够的钱去捐楼给大学,但是却可以花五六百万美元去运作。”
  此前,美国资深媒体人丹尼尔(Daniel Gordon)写了一本书《录取的价格》(The Price of Admission)。其中有一个案例谈到了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作为一个美国房地产“富二代”,早在他读高中时,他父亲就开始为大学做准备,承诺向哈佛捐款250万美元,分十年付清,每年捐款25万美元。自然哈佛也对他敞开了大门。   據该作者介绍,对普通申请者,哈佛的录取率是20人里选1人(5%)。但对于豪门贵族,进入哈佛的比率远超50%。

进入名校的3种途径


  说到这里,我们或许得提一提,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究竟是什么?对此,著名学者万维钢曾直言,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几乎都是私立大学,它们从来没说过要公平,甚至从来都不公布它们的具体的招生规则。
  “美国是个有严重阶层区分的国家,各社区按房价自然分开,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由所在学区的房产税而来,这意味着富人区的学校更有钱,可以请更好的老师、用更好的设备、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学生们其实是在跟自己同阶层的人一起上学。”
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和女婿库什都是靠着各自父亲的捐款入读名校的。

  他指出,各阶层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完全不同。尽管人总是有主观能动性,但真正能突破阶层的孩子,其实并不算多。所以,有人这样总结道,在中国,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普遍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和升学比例的多少,只是“量”的差距;但在美国,不同学校的教育,却代表着不同阶层的“质”的差别——美国培养出了大部分连3乘5都需要计算器的普通群众,也培养了一小撮引领整个人类飞升的社会精英。

  教育公平不能只盯着名校,而必须拓宽选择,让各类教育平等发展,“地方本科和职业院校作为大部分学生接受教育的机构,不再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没有来自社会的评价标准,那么名校情结也就不会影响教育公平。”

  万维钢曾介绍美国高中生进入名校的三种途径,第一条是有特长,尤其是体育特长,如击剑、滑冰、打高尔夫球。这些特长的存在往往能把有钱的家庭挑出来,“能否进入这些学校上学,不在于你上学时将要花多少的学费,而在于你上学之前能在这些特长训练上花多少钱。”
  第二条则是家长是校友。美国名校有一句话叫做“一代藤校,代代藤校”。萨默斯曾坦陈:“我们招收校友的孩子,这是我们建设我们自己社区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条路则是捐款。校友捐款是这些私立学校很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香港的慈善家陈乐宗,一次性给哈佛大学捐款3.5亿美元,第二年学校招收华人学生的比例就提高了一倍。
  当然,名校在作出选择的同时也深知,如果不能对申请者一视同仁,一味从一个阶层录取生源,那么死水微澜,与真正的人才失之交臂,名校也会逐渐沦为二流。
  为此,从社会到学校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但制度漏洞、权力寻租的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一所学校,而招生程序寄托着年轻人和家长们对公平和正义的期待。
  大洋彼岸,除了学校内部程序调查,美国司法机构也介入高校招生丑闻,涉案的斯坦福大学帆船教练被辞退,校长和教务长在学校官网上作出回应。其他7所高校也作出回应,涉案人员被停职或开除。
  名校被寄予更多期待,但也不必神话它。正如新华社的评论指出,守住教育公平的底线,仅靠“名”字靠不住。
  事实上,美国名校的毕业率出奇地低,比如斯坦福大学2011级的本科生毕业率仅为76%,这意味着四分之一的人拿不到文凭。再比如,哈佛的毕业生去的地方可谓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不是什么挣大钱的地方。
  而毕业于北上广的名校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大城市,选择基层工作就业。
  对于这些现象,熊丙奇向《新民周刊》表示,教育公平首先是要理解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素质教育并非单纯的减负,而是像陶行知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体验生活,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其次,教育公平不能只盯着名校,而必须拓宽选择,让各类教育平等发展,“地方本科和职业院校作为大部分学生接受教育的机构,不再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没有来自社会的评价标准,那么名校情结也就不会影响教育公平。”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事件


  2016年7月末,梨花女子大学突然成立了一个“未来life学院”。进入这个学院,比其他学院容易,要求低得多,学费要贵得多。这使得学生不满,她们认为这是校方敛财的方式。
  然而这时候,有位大小姐还在网上炫富,说自己的一匹马就要十亿韩元,并且说其他学生是loser,要怪就怪自己的父母没本事。
  于是网友一扒,发现这位大小姐叫郑维罗,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亲信崔顺实的女儿,在2014年以马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梨大。而在此之前,梨大的体育特长生项目中,并没有“马术”这一项,这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于是,学生们纷纷表示抗议,在学校游行示威。校长找了几千名警察镇压,学生们觉得校长背后肯定有人。而后,韩国电视台JTBC记者徐福贤从崔顺实废弃的办公室里,在她助理丢弃的箱子翻出崔用过的平板电脑,发现里面有200多篇机密文件。
  其中44篇是朴槿惠的演讲稿,内容不仅涉及朝鲜半岛危机等国家机密,甚至还有崔的批阅修改纪录。
  最终JTBC台长孙石熙批准播放,JTBC电视台揭露了这场轰动全球的丑闻事件,把所有文件完整地呈现给所有韩国人。
  确凿的证据让朴槿惠政府难以搪塞过关,迫使朴槿惠隔天公开向国民道歉,并最终把崔顺实和朴槿惠送进了监狱。(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假装在纽约”《韩国记者真是一个让人佩服的群体》一文)
其他文献
即使曾遭废弃,如今也鲜少使用——爱尔兰民族仍珍视它们自己的语言。身在都柏林,作者对此深有感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  有人说,扫雷官兵是“刀尖上的舞者”,和平年代,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每向前一步都是在用生命前进,都是在叩响死神的大门。  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的一枚加重手榴弹,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让战友艾岩退后,独自查明情况。因遭遇手榴弹爆炸,杜富国身负重伤,失去了双手双眼。  杜富国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双手双眼献给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
地球的旋转据说是越来越慢了,可是今天的人们却感到越来越晕眩,因为人类文明已经走到了一个我们部难以把握的转折点。我们的经济在一个地方创造着黄金世界,在另一个地方造成哀鸿遍野;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知识丰富,又让我们灵魂干瘪;我们的科学在一点一滴地救死扶伤,又在成千上万地大开杀戒——我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又感到恍如末世。我们向何处去?每个人——不管是否自觉——部置身于这个问题的巨大阴影中,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2020年8月23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成了游客们游玩的热门景区。湖北省所有A 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费开放。  从2月下旬首批室外景区有限开放以来,经过半年考验的全国景区,目前按文旅部规定也只能接待一半的客流。“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这样的景象,即便在暑期旅游旺季也很难再现。对于旅游景区而言,“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似乎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贯彻执行。与此同时,做好防
從2019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正式介入调查到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正好是一百天。在这100天里,14亿人自觉隔离,让病毒失去了继续传播的机会;数万医疗“军团”快速集结武汉,与死神展开了一场生死竞速。在中国境内上演的这场“百日战役”,注定载入人类史册。
I am no good with celebrities, as shy in their presence as many of them are eager to guard their privacy in public. But I’m shy in general; chance encounters with the famous simply bring into sharper
是一个关于沙漠穿越的故事,一个中年面瓜男在八天时间里,开着他的老年犀利车连续穿越了三个沙漠。  2010年10月10日下午15点25分,带着一身沙气,站在北纬39°45’648”东经106°42’958”的十字点上,头上的沙子随风飘落,但我两手空空攥不住一颗沙粒。身在其中的时候。觉得一片空茫,那正午的沙山顶上银光闪烁。当潮水退去,记忆如礁石浮现,过去的八天犹如梦境,我在包头的旅店流下眼泪。那一年我
人物速写  宋运来,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现任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副校长。长期致力于“张力语文”研究,是国内“儿童漫画作文教学”的首创者与实践者。曾获全国示范课一等奖,形成了“交往中突显民主,探究中展现创造”的教学风格。  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8项,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教研文章180余篇,多篇文章被转载。出版《中国儿童漫画与作文赏
对定向越野“一见钟情”  2004年刚上中专二年级,郝双燕就开始接触定向越野,天生好动的她几乎是“一见钟情”似地爱上了这个和人生有太多相似的项目,“定向越野运动与人生一样,会有很多选择,每打过一个点就是一次选择,除了体能,剩下的刚需就是智慧。”  郝双燕从小就热爱跑步运动。凭着这份挚爱,她中学期间毅然选择了入读体校,打算成为职业竞技运动员;进入大学后,同时兼顾金融学的繁重课业与国家队的紧张训练。 
运会已经结束,但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Jacques Rogge对北京奥运的评价却引发了无穷无尽的讨论。他的原话是:These we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中央电视台在转播时把它翻译成“这是一届真正地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有不少人认为exceptional充其量只能算是“优秀”或“杰出”,远远没有达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因此,“无与伦比”是不负责任的翻译,是一种过度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