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不是教出来的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formy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的经验是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扑克牌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反贴4张牌,交换2、3两张牌,把牌翻转过来,黑板上牌的排列顺序是9、4、5、8)
  师:你能说出原来的牌是怎样排列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1:原来牌的排列顺序是9、5、4、8。
  生2:因为老师交换的是第2、3张牌,只要把它们换回来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真能干。知道把牌换回去,找到牌原来的排列顺序。现在老师又换了,看仔细了!(这次是先换2、3,再换3、4张牌)
  师:这时牌的排列顺序是9、4、5、8。谁能说出牌原来的排列顺序?
  生1:原来牌的排列顺序是9、5、8、4。
  生2:不是,原来牌的排列顺序应该是9、8、4、5。
  师:有了两种答案了,那你们能说说是怎样想的吗?
  生1:(边说边上黑板演示)先换回2、3张牌所以是9、5、4、8;再换回3、4张牌所以是9、5、8、4。
  生2:不对,不对。应该把老师第二次换的牌先换回去,再换回第一次的牌。(边说边演示)换回3、4张牌后是9、4、8、5;换回2、3张牌后是9、8、4、5。
  生3:我们觉得是第二种对,要把第二次换的先还原,再还原第一次换的。
  师:刚才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还原的思想,找到牌原来的排列顺序,真了不起!其实你们已自觉地运用策略解决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倒过来推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类问题没有接触过,但玩牌游戏可以调用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要知道原来牌的排列顺序必须把换过来的牌换回去。课前设想在第二次玩的过程中设置两次换牌,想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换回去的解决策略,并且要先换回第二次换的牌再换回第一次换的牌。当时没有估计到学生这儿会出现障碍,结果第一个班级这个环节很顺利地就过去了,到第二个班时就出现上面案例所呈现的现象:有学生先换回第一次的牌再换回第二次的牌,在这里形成了认知冲突,学生在交流与演示的过程中有了初步的体验,为经验上升到策略打下了基础。
  
  二、适时的放与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策略
  
  
  师:看懂这种想法的请举手,谁来说说200是怎么来的?这个箭头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200毫升是两个杯子共400毫升除以2得到的。箭头表示把乙杯的40毫升还给甲杯,所以甲杯200 40=240,乙杯200-40=160。
  
  师:看懂这种想法的请举手,谁来说说你先填什么?是怎么想的?
  生:先填现在,甲杯与乙杯都是200毫升。乙杯的还给甲杯,乙杯160毫升,甲杯240毫升。
  方案3:算式:400÷2=200(毫升)
  乙杯:200-40=160(毫升)
  甲杯:200 40=240(毫升)
  师:看懂这种想法的请举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两个杯子里共400毫升,÷2说明甲乙两杯现在都是200毫升。把乙杯倒还给甲杯40毫升,乙杯原来就是160毫升,甲杯原来就是240毫升。
  所谓“放”,是为了能将全体学生的思维都打开,在课堂上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调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生成丰富的、原始的、层级性的教学资源。故而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开放、大问题的呈现就生成了图、表格、算式3种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所谓“收”,应收在学生的困难处疑难点,收在沟通学生方案的呈现形式与本质的联系上。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独具匠心的地方。如:针对每一种方案所问的问题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对画图同学的方案问“图上的箭头表示什么(箭头表示把乙杯的40毫升还给甲杯)”,箭头的形象性表述一目了然。再如对表格方案的问“你先填的是什么”,抓住了这类问题思考的切入点,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别人的方案。学生在教师这样适时放与收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这一类问题的特点,并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的方案进行充分交流,尤化的过程中,逐步体验不同解决方案中的本质的联系即根据现在倒过去推想,从而形成了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学生策略的筛选与优化意识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3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生1:都是把乙杯的果汁倒还给甲杯的。
  生2:都是先求出两杯现在的果汁,再把乙杯里的倒还给甲杯的。
  生3:不同的是方法,相同的都是知道现在的求原来的,而且三种方法都是把乙杯的40毫升倒还给甲杯,再求出两杯果汁有多少毫升。
  师:不管刚才同学们是用图、表格还是用算式来表示,其实都是根据现在两杯果汁都是200毫升,把倒给乙杯的40毫升还给甲杯,从而找到原来两杯果汁的毫升数。
  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
  生:玩牌与倒果汁,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已知事情发展的结果,根据事情的变化回过头去找到事情的起始状态。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运用倒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略)
  回顾与反思是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进行筛选从而优化形成策略的一个过程。当学生呈现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有一个集体交流、比较、发现本质联系的过程,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所组织的两次回顾与反思:“请同学们观察这3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这一交流回顾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对策略进行筛选及优化的过程。“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这个问题把刚才所解决的玩牌游戏和果汁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类问题的特点,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全新的必修课,具有划时代性,其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的艰巨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在大多数农村小学只是课程表上的一张标签而已。我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对这门课程基本不了解,或是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加上没有专家指导,没有现成的教材依据,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组织活动,活动内容流程的设计实施如何进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操作实践中不断摸索、
误区一:课始,教师揭示课题后,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定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且自选出学习本课的方法。  策略:未雨绸缪,超前动作。(1)课前创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布置别具一格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来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读。  误区二:学生自学课文前,不少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揭示出本节语文课的学习目标,字词句篇一应俱全,旨在为学生的自主
阅读教学,首先是阅读,然后才是教学。教师对教材的适度阅读、适当解读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保证。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师而言,这十年的工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备课前对文本进行阅读、解读,直至研读。只有你的这一份工夫做得深、做得透、做得实,台上的那一分钟才能幻化出无尽的风采。  语文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阅读同样如此。若单就理解而言,体现得更多的则是披沙拣
[摘 要] 基于动态数学技术的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能让数学符号与图形的变化过程可视化,能让概念的生成过程直观化,能让解题思路多维化,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环境想象动态过程的不足,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动态数学技术;提效;变式教学;图形的旋转  变式教学法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拓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在手指游戏中以旧引新  教师与一
摘要: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源于“越减越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各有责任。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师生交流,调整家长。态,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是促进中小学生,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小学生 学习心理压力 成因 对策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却犹如不开花的铁树,成效不明显。压在学生身上的四座大山——在校时间长,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课外辅导多没有得
[摘 要] 以一道区级调考错题为例,展示了从错误中学习的四个方面:(1)发现错误——学习的起点;(2)分析错误——学习的核心;(3)纠正错误——学习的目标;(4)问题提升——学习的升华.  [关键词] 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问题提升  从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向真理的道路常常是以错误为基石. 一个较为圆满的成果背后包含工作者们无数次从错误到正确的修正与调整. 数学学科的进步也毫无例外. 比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上的一篇阅读课文,该课文内容较长,共十二个自然节。面对这样的课文,教者上起课来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是教的时间长,教者累;二是学的时间长,学生烦;三是内容多,目标任务可能无法按课时完成。如何才能让这样的课文上得既轻松又愉快?  于是我做了一个尝试。课堂上,我首先将这个本是属于教师的问题给了学生,请他们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太长,我们如果一节一
高耸的尖塔,古老的城堡,  闪光的皇冠镶嵌在绿毯之上。  如此执著科学的灵光,  亨利的英魂哺育众芳。  呵,她是祖国菁华的荟萃,  他是温莎的崇高和宽广。  丛林、绿草环绕我们身旁,  鲜花、嫩叶对我们歌唱。  伫立在高高的托马斯像前,  脚下银色的小路在延长。  ——伊顿公学校歌  这首传唱了几个世纪的伊顿公学校歌,至今还在古老的伊顿校园中唱响着,一代代伊顿学子就是从这里开始人生的起航。他们中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shape.triangle,rectangle,square,circle.  (2)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 shape is the…?及其应答It’s a/an…句型How many…can you see?及其应答I can see…和句子Come to the blackboardand show us how to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