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讨论学法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xqfe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上的一篇阅读课文,该课文内容较长,共十二个自然节。面对这样的课文,教者上起课来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是教的时间长,教者累;二是学的时间长,学生烦;三是内容多,目标任务可能无法按课时完成。如何才能让这样的课文上得既轻松又愉快?
  于是我做了一个尝试。课堂上,我首先将这个本是属于教师的问题给了学生,请他们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太长,我们如果一节一节去学,那样效率太低,我们该怎样学呢?哪位同学有好办法?
  生1:老师,给我们自学吧。
  师:自学也得有好方法呀!
  生2:老师,还是分部分学吧,这样容易把握课文的层次。
  师:嗯,这倒是个好办法。那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3: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第二部分(3~7节)具体叙述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
  第三部分(8~12节)讲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师:你分析得很好,说明你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
  生4:老师,应该抓住关键语句学习。
  师:你说得很对,这是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i那你能告诉老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关键语句吗?
  学生愣住了。
  师:不要紧,请坐下。请大家按照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关键句子。
  学生读课文。随后,汇报交流开始了。
  生5:老师,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句话“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是关键句子。
  师:它是什么样的关键句子?
  生5:它是中心句。
  师:全文的中心句吗?
  生5:不,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师:你的回答完全正确。那为什么说它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呢?
  生1:因为整个第三自然段都是围绕它来写的。
  师:你说得很正确。
  师:课文中还有关键句子吗?
  生6:有,第四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应该说是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师:为什么?
  生6:因为第四自然段就是讲霍金在那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所以说这一句就是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师:你回答问题非常完整,同学们应该向你学习。
  生2:老师,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也是很关键的句子。
  师:什么句子?
  生2:是个过渡句。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2:因为3至7自然段就是具体讲他成为物理天才的传奇人生,这一句就是承接上文来说的。下半句“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就是引起下文,8至12自然段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
  师:你真了不起!过渡句的作用让你阐述得清清楚楚。
  师(小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学们群策群力,想出了这么多读书的好方法,真让老师高兴。下节课,我们将用这些好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当然,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先行学习,先学习的人或许会成为“先生”呢!
  
  评析: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权应该属于学生。教者和学生进行拉家常式的自由讨论阅读方法,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有助于找到一种容易被他们接受的好教法和好学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路的作用。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出来,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思维就像喷薄而出的火山,一发而不可收。这是一种高效的且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丁粉红 张所滨 翟红梅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中占据篇幅最多的一个单元就是加法和减法,共有34页。“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主要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的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除了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少用加法和减法来进行思考的问题,具备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生活基础外,已有的主要知识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会数10以内的数,会用
[摘 要] 类比探究题是中考常见的问题类型,问题解析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突破过程有着鲜明的特点,即结合类比思想,通过对比、联想是该类问题突破的关键. 文章将对一道考题开展类比探究,反思问题解析思路,总结类比考题解析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类比;探究;几何;模型;思想方法   问题呈现  【问题提出】  (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AC,BD,AB=AD,∠BAD=∠
2006年12月28日至29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双门楼饭店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当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来自全省部分市(县、区)教育局分管普教的教育行政领导和小学校长代表5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陆岳新主持,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南京、张家港、海门、大丰、无锡惠山、靖江、盐城、扬州、洪泽以及吴江市舜湖实验学校、常州市奔牛实验小学等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省教育厅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全新的必修课,具有划时代性,其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的艰巨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在大多数农村小学只是课程表上的一张标签而已。我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对这门课程基本不了解,或是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加上没有专家指导,没有现成的教材依据,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组织活动,活动内容流程的设计实施如何进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操作实践中不断摸索、
误区一:课始,教师揭示课题后,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定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且自选出学习本课的方法。  策略:未雨绸缪,超前动作。(1)课前创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布置别具一格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来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读。  误区二:学生自学课文前,不少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揭示出本节语文课的学习目标,字词句篇一应俱全,旨在为学生的自主
阅读教学,首先是阅读,然后才是教学。教师对教材的适度阅读、适当解读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保证。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师而言,这十年的工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备课前对文本进行阅读、解读,直至研读。只有你的这一份工夫做得深、做得透、做得实,台上的那一分钟才能幻化出无尽的风采。  语文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阅读同样如此。若单就理解而言,体现得更多的则是披沙拣
[摘 要] 基于动态数学技术的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能让数学符号与图形的变化过程可视化,能让概念的生成过程直观化,能让解题思路多维化,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环境想象动态过程的不足,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动态数学技术;提效;变式教学;图形的旋转  变式教学法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拓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在手指游戏中以旧引新  教师与一
摘要: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源于“越减越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各有责任。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师生交流,调整家长。态,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是促进中小学生,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小学生 学习心理压力 成因 对策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却犹如不开花的铁树,成效不明显。压在学生身上的四座大山——在校时间长,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课外辅导多没有得
[摘 要] 以一道区级调考错题为例,展示了从错误中学习的四个方面:(1)发现错误——学习的起点;(2)分析错误——学习的核心;(3)纠正错误——学习的目标;(4)问题提升——学习的升华.  [关键词] 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问题提升  从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向真理的道路常常是以错误为基石. 一个较为圆满的成果背后包含工作者们无数次从错误到正确的修正与调整. 数学学科的进步也毫无例外.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