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用能力的培养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使用情景教学法;要开辟第二课堂,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要加强英语国家文化、风俗习惯的介绍,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得体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职高 英语教学
一、语用能力的概念
什么是语用能力?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一书中说:“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必须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因为语言主要是用来交际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绝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一门语言,主要是学习并掌握正确、得体地使用该门语言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得体”,既指“说话人说的话合乎语法规则,具有语法上的可接受性”,又指“说话人说的话在特定的语境下得体、合适”。简单地说,语用能力就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现第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
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面对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得死知识,而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在现代语言学习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这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学语言必须懂得语用。
国家教委在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不只是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就英语教学来说,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语用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毕业后将走上社会,与人打交道,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见到外国友人,起码能向他们友好地道一声“hello”或“hi”等,而不至于问他们“Where are you going?”或 “Have you had your supper?” 等诸如此类很不得体的问题。
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些做法
1.结合教材,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因此,外语教学应充分利用自然情景或模拟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语言操练。请看职业高中英语课本第二册中的一段对话:
Jeanne (a waitress in the restaurant) is serving the Whites’ dinner. Now you can hear what she is saying to her customers.
Jeanne: What would you like, Ma’am?
Mrs. White: I’d like the roast chicken.
Jeanne: Would you like potatoes or vegetables with that?
Mrs. White: What vegetables do you have?
Jeanne: Peas and carrots.
Mrs. White: I’ll have carrots, please.
Jeanne: What kind of salad dressing would you like?
Mrs. White: French, please.
Jeanne: Thank you. And you,sir?
Mr. White: I’d like to try the trout.
Jeanne: I’m sorry, sir, we’re out of trout today.
Mr. White: Then I think I’ll have the steak. A rare steak with onions, please.
Jeanne: OK. Potatoes or vegetables?
Mr. White: I’d like a baked potato, with sour cream. And I’ll have Italian dressing on my salad.
Jeanne: Would you care for something to drink?
Mrs. White: Shall we order a bottle of wine?
Jeanne: Then house wine is a dry red.
Mr. White: That sounds fine. One bottle of red wine,please.
…
作为教师,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可先引导学生学会“What would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I’d like....” 等句型的用法,然后,再模拟在饭店就餐的情景,让学生一人扮演服务员Jeanne, 另外两人扮演客人,进行类似文中内容的对话练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把学生带到餐饮实习训练室或饭店里授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较轻松愉快地学会用英语交谈。
2.结合语法规则的教学,加强语言使用规则的传授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运用。而在运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需要遵守该语言的形式规则,也就是说,讲出来的话如果语法混乱,人家听不懂,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人们还要遵守该语言的使用规则,即操这种语言的本族人在具体的交际情况中是怎样使用语言的。有时候,说出来的话虽然符合该语言的语法规则,但与该语言的使用规则有出入的话,同样也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引起误解。请看下面这个情景:
Tour guide: Hello. How are you?
Tourist: (surprised) Oh! Hello!
Tour guide: Where are you going?
Tourist: Just for a walk. Why?
Tour guide: Where do you come from? America?
Tourist: No, I’m from Australia. Do you think I sound like an American?
Tour guide: I see. Are you a teacher?
在以上这段对话中,语言使用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由于导游不懂目的语的语言使用规则,在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中就出现了以上的语用失误。一般与外国人谈话通常不先问候,所以外国游客对导游的问候感到很惊奇。“你到哪里去?”这种问题则带有查询色彩,所以那位游客就有点不愉快了。因此,外语教学中,加强语言使用规则的传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3.重视介绍欧美国家的风俗和文化,了解文化差异,正确而得体地使用外语
各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定会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同样一个意思会有不同的表达法;同一个表达法也会传递截然不同的内涵。一句话,尽管句子结构正确了,但是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就会造成语用不得体,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会引起误会和反感。如,一个学生对老师说“You’d better speak a little louder. I can’t hear you. ”是很不得体的,因为had better 除了有热情善意的劝告建议等含义外,还可能因场合和对象不同而含有挖苦、教训、指使、警告等复杂的意味,在美国英语中它则完全是“应该”、“必须”的同义词。另外,它在表示热情善意的劝告和建议时,几乎无一例外地用于年龄较大或地位较高的人向年龄较小的提出劝告、建议,或年龄、地位相当的朋友、同事之间相互建议,有时也用于自忖。因此,教师给学生讲解had better一词的用法时,一定要注意把该词所涉及的文化内容进行详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从而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
在我国,由于条件限制,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在英语环境中习得英语。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因为语言总是与一定的交际场合发生联系,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社会和文化特征对语言的表达会产生系统的、规律性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放到具体的交际场合去接受检验和辨别。第二课堂的形式很多,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讲英语故事、唱英语歌、听英语新闻、看英语录像和课外读物等,有条件的还可邀请外籍教师来参与有关活动,力求营造出更为轻松愉快的仿真英语世界。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英语环境中自然地学英语、用英语,提高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和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熟练表达英语的同时,能结合语境,做到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同时,我们也深信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必然能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职高 英语教学
一、语用能力的概念
什么是语用能力?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一书中说:“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必须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因为语言主要是用来交际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绝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一门语言,主要是学习并掌握正确、得体地使用该门语言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得体”,既指“说话人说的话合乎语法规则,具有语法上的可接受性”,又指“说话人说的话在特定的语境下得体、合适”。简单地说,语用能力就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现第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
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面对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得死知识,而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在现代语言学习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这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学语言必须懂得语用。
国家教委在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不只是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就英语教学来说,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语用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毕业后将走上社会,与人打交道,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见到外国友人,起码能向他们友好地道一声“hello”或“hi”等,而不至于问他们“Where are you going?”或 “Have you had your supper?” 等诸如此类很不得体的问题。
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些做法
1.结合教材,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因此,外语教学应充分利用自然情景或模拟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语言操练。请看职业高中英语课本第二册中的一段对话:
Jeanne (a waitress in the restaurant) is serving the Whites’ dinner. Now you can hear what she is saying to her customers.
Jeanne: What would you like, Ma’am?
Mrs. White: I’d like the roast chicken.
Jeanne: Would you like potatoes or vegetables with that?
Mrs. White: What vegetables do you have?
Jeanne: Peas and carrots.
Mrs. White: I’ll have carrots, please.
Jeanne: What kind of salad dressing would you like?
Mrs. White: French, please.
Jeanne: Thank you. And you,sir?
Mr. White: I’d like to try the trout.
Jeanne: I’m sorry, sir, we’re out of trout today.
Mr. White: Then I think I’ll have the steak. A rare steak with onions, please.
Jeanne: OK. Potatoes or vegetables?
Mr. White: I’d like a baked potato, with sour cream. And I’ll have Italian dressing on my salad.
Jeanne: Would you care for something to drink?
Mrs. White: Shall we order a bottle of wine?
Jeanne: Then house wine is a dry red.
Mr. White: That sounds fine. One bottle of red wine,please.
…
作为教师,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可先引导学生学会“What would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I’d like....” 等句型的用法,然后,再模拟在饭店就餐的情景,让学生一人扮演服务员Jeanne, 另外两人扮演客人,进行类似文中内容的对话练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把学生带到餐饮实习训练室或饭店里授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较轻松愉快地学会用英语交谈。
2.结合语法规则的教学,加强语言使用规则的传授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运用。而在运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需要遵守该语言的形式规则,也就是说,讲出来的话如果语法混乱,人家听不懂,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人们还要遵守该语言的使用规则,即操这种语言的本族人在具体的交际情况中是怎样使用语言的。有时候,说出来的话虽然符合该语言的语法规则,但与该语言的使用规则有出入的话,同样也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引起误解。请看下面这个情景:
Tour guide: Hello. How are you?
Tourist: (surprised) Oh! Hello!
Tour guide: Where are you going?
Tourist: Just for a walk. Why?
Tour guide: Where do you come from? America?
Tourist: No, I’m from Australia. Do you think I sound like an American?
Tour guide: I see. Are you a teacher?
在以上这段对话中,语言使用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由于导游不懂目的语的语言使用规则,在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中就出现了以上的语用失误。一般与外国人谈话通常不先问候,所以外国游客对导游的问候感到很惊奇。“你到哪里去?”这种问题则带有查询色彩,所以那位游客就有点不愉快了。因此,外语教学中,加强语言使用规则的传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3.重视介绍欧美国家的风俗和文化,了解文化差异,正确而得体地使用外语
各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定会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同样一个意思会有不同的表达法;同一个表达法也会传递截然不同的内涵。一句话,尽管句子结构正确了,但是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就会造成语用不得体,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会引起误会和反感。如,一个学生对老师说“You’d better speak a little louder. I can’t hear you. ”是很不得体的,因为had better 除了有热情善意的劝告建议等含义外,还可能因场合和对象不同而含有挖苦、教训、指使、警告等复杂的意味,在美国英语中它则完全是“应该”、“必须”的同义词。另外,它在表示热情善意的劝告和建议时,几乎无一例外地用于年龄较大或地位较高的人向年龄较小的提出劝告、建议,或年龄、地位相当的朋友、同事之间相互建议,有时也用于自忖。因此,教师给学生讲解had better一词的用法时,一定要注意把该词所涉及的文化内容进行详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从而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
在我国,由于条件限制,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在英语环境中习得英语。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因为语言总是与一定的交际场合发生联系,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社会和文化特征对语言的表达会产生系统的、规律性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放到具体的交际场合去接受检验和辨别。第二课堂的形式很多,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讲英语故事、唱英语歌、听英语新闻、看英语录像和课外读物等,有条件的还可邀请外籍教师来参与有关活动,力求营造出更为轻松愉快的仿真英语世界。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英语环境中自然地学英语、用英语,提高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和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熟练表达英语的同时,能结合语境,做到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同时,我们也深信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必然能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不断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