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代数法解几何题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列方程(组)解几何题’.”Z老师开门见山,点明了讲座的主题,接着出示了例题.
  例1梯形ABCD中,AB∥DC,∠ABC=90°,AB=9、BC=8、CD=7. M是AD的中点,过M作AD的垂线交BC于N,求BN的长.
  Z老师说:通常将要求的量假设为x,令BN=x,则CN=8-x,怎样建立关于x的方程呢?关键在于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S同学说:MN是AD的垂直平分线,因此ND=NA,这就是等量关系.DN、AN分别是Rt△CDN和Rt△ABN的斜边,由勾股定理,DN2=DC2+CN2=72+(8-x)2,AN2=AB2+BN2=92+x2,于是92+x2=72+(8-x)2,解得x=2.
  Z老师说:将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所求的几何量,这就是用代数法解几何题.
  例2等边三角形ABE的顶点E在正方形ABCD内,F是对角线BD和线段AE的交点,若AB=a,求△ABF的面积.
  Z老师说:要求△ABF的面积,就设该面积为x,你们认为怎样?
  小清说:由于AB为已知,由求△ABF的面积,转为求AB边上的高,为此过F作FM⊥AB于M,我设FM=x,但如何列出方程还未考虑好.
  Z老师说:本题等量关系不明显,列方程有些困难.在解题时要扣紧题意,要常问自己“已知条件告诉了我什么?”正方形对角线BD是∠CDA的平分线,F在角平分线上,因此F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F到AD的距离就是M到AD的距离MA,F到CD的距离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氧是地壳(包括大气层和水层)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分布最广的元素。据统计,氧几乎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半(48.6%)。江河湖海是氧的巨大仓库,因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氧占水总重量的89%,而地球表面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着。我们脚下的大地,也是氧的大“旅馆”,如砂中含氧53%,粘土含氧56%,石英岩含氧48%,其他许多矿物,绝大部分都是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锡矿、钨矿……都是氧和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而
每一种艺术样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形式,而且形式决定着内容。对此,苏联心理学家维戈茨基说:“艺术对我们的作用的实质本身就在于改造我们得自事件本身的印象,而在改造这一印象方面,起作用的不仅有情节布局,还有一系列其他的因素——作者如何叙述事件,用什么语言,用什么语调,如何遣词造句,他是描写场景还是扼要地叙述场景的结果,他是直接引用日记或主人公的对话还是单纯地向我们介绍事件的过程——所有这一切也都表现出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