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的最后一天,天还蒙白,平静的巢湖上飘起雪花来。43岁的出租汽车司机张贵山一早便在巢湖市长途客运站前候着。
终于有一辆大巴缓缓入站,张贵山和一直候在出口外的几十位出租车司机争先恐后地追逐着下车的乘客。张贵山争取到了一名乘客,他帮忙扛起一个10多公斤的行李,放置妥当,乐呵呵地上路了。
當随意问起张贵山“知不知道你们市长最近向市民道歉的事”时,张师傅还开着车,便吃惊地把头扭过来说,“道歉?好好的市长为什么要道歉啊!”
在张贵山眼里,巢湖市像以往的任何一天那样平淡而宁静,虽不是什么发达的大城市,却有着一份小城的祥和与安稳。
市长为没有完成计划道歉
事件起源于巢湖市市长郑为文2006年2月16日在市人大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汇报了2005年度市政府工作顺利完成的项目后,郑为文说了这样一段话。
“……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十个一批’111项具体任务还有九项没有按期完成。”
“这九项任务没有按期完成,尽管其中有土地收紧、资金缺乏等客观原因,但也确实存在工作上的问题。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全体代表表示深深的歉意。”
2月17日,安徽《新安晚报》率先以“巢湖市长向450万人民道歉”为题报道了这一“道歉”事件。该文称:“巢湖市市长郑为文在巢湖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在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深受感动,也对新一届政府充满了希望。”
报道并引述一位代表的意见,认为“哪些做了,哪些没有做,都向全市人民说清楚了,并表示歉意,体现了巢湖市政府是一个求真务实和负责任的政府。”
此文2月18日被《中国青年报》转载后,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众多评论,褒贬不一。有人“为巢湖市长道歉喝彩”,有人认为只能“给道歉市长半朵鲜花”。同时也有不少评论认为市长道歉并不值得肯定和让“代表们深深感动”,因为“当政府工作不力、失职或渎职,对民众的利益构成损害时,官员就该站出来道歉,在现代社会中,这不应该成为一条值得渲染的新闻。”
也有人怀疑,相比较之前因环保、污染、重大事故而对民众道歉的市长省长来说,巢湖市长仅是由于学校、购书中心、图书馆等项目没有按计划完成便向全市人民致歉,未免给人以政治秀的感觉。甚至有人担心“如果代表和委员们因‘感动’而不再细究这些问题,那么道歉实际上就成了一张逃避责任和处罚的‘免责牌’。”
政府各个部门的压力都挺大
尽管外界对此沸沸扬扬地进行了一场大讨论,但在随机的采访中,巢湖的许多市民就像王贵山一样,似乎并不知道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这件事。他们甚至不清楚那没有完成的九项任务原来是市政府在2005年度要完成的工作。
但自“道歉”那天起,郑为文以及整个巢湖市政府,除了忙碌繁琐的公务之外,还要应对各色评论。
“说实话,这件事后,我们政府各个部门的压力都挺大的。”参与起草那份《政府工作报告》的巢湖市市政府研究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他说:“其实政府工作报告只是把每年做好的和没做好的向人大做一个汇报,至于那句道歉,我们也只是希望对原来定好却没有做到的工作有个善意的交待,并没有想到会引起这样大的震动和反响。但不管怎样,这也是一个好事,市长道歉了,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明年的工作中把这些未完成的工作做好,否则对市民对外界都无法交待了。”
而郑为文对自己为什么要道歉的解释有三点,“其一,是打造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巢湖目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致歉,表明我们每个干部的工作是要负责任的:其二,是打造一个求真务实的政府,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其三,给一些干部敲‘警钟’,九项工作没完成,主要是作风不正、作风不实、工作不力造成的。”
在采访中,大多数巢湖市民对这个上任不到一年的市长还是相当陌生的。所以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告诉他们市长向他们道过歉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是和张贵山一样的惊讶和茫然。
向责任政府迈进
近两年来,市长省长的道歉开始频繁起来。
被一些媒体认为是开了省委书记道歉先河的黑龙江省委原书记宋法棠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时曾表示,道歉后,效果很好,“干部群众对省委提出的‘两风’建设有了更多的认同……人们对省委的信任度高了,也稳定了人心。”
“政府官员道歉肯定是好事,表现出政府在向责任政府迈进,现在政府越来越勇于承担责任了,这是一种进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展江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他说:“巢湖的事虽小,但和作秀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首先把自己没做到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只要有具体的内容,公众可以对比对照,做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有勇气的,而不是像有些人只空洞地说一句让大家监督我。像这种把计划和行为对照,也算是一种执政新风吧。”
他补充说,在这次道歉事件中,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当然,从大多数人的角度看来,他们更关注的一定是“道歉”是不是跟“洗责”有关。因为道歉也许能暂时安抚民心,但最终的结果要承担起责任,并且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巢湖市政府承诺会在2006年尽力完成去年未完成的9项工作,其结果将有目共睹,指日可待。
而在这一事件中,还有另一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官员们的道歉日益增多,但作为被道歉的一方,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似乎还无法以一个正常的心态接受来自官员们应有的道歉。一些媒体对“官员道歉”的渲染和强调,也让评论者质疑“代表为何会被道歉轻易感动”、“官员道歉不该是条新闻”。
事实上,大多数普通人的观念并没有从民与官的传统关系中解放出来,仍然是把自己放在距离政府和官员很遥远的“卑微”位置。当然,这种观念并非一日就能打破,也需要双方,尤其是政府一方更主动地让民众感受到当前的民主和透明新风。
终于有一辆大巴缓缓入站,张贵山和一直候在出口外的几十位出租车司机争先恐后地追逐着下车的乘客。张贵山争取到了一名乘客,他帮忙扛起一个10多公斤的行李,放置妥当,乐呵呵地上路了。
當随意问起张贵山“知不知道你们市长最近向市民道歉的事”时,张师傅还开着车,便吃惊地把头扭过来说,“道歉?好好的市长为什么要道歉啊!”
在张贵山眼里,巢湖市像以往的任何一天那样平淡而宁静,虽不是什么发达的大城市,却有着一份小城的祥和与安稳。
市长为没有完成计划道歉
事件起源于巢湖市市长郑为文2006年2月16日在市人大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汇报了2005年度市政府工作顺利完成的项目后,郑为文说了这样一段话。
“……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十个一批’111项具体任务还有九项没有按期完成。”
“这九项任务没有按期完成,尽管其中有土地收紧、资金缺乏等客观原因,但也确实存在工作上的问题。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全体代表表示深深的歉意。”
2月17日,安徽《新安晚报》率先以“巢湖市长向450万人民道歉”为题报道了这一“道歉”事件。该文称:“巢湖市市长郑为文在巢湖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在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深受感动,也对新一届政府充满了希望。”
报道并引述一位代表的意见,认为“哪些做了,哪些没有做,都向全市人民说清楚了,并表示歉意,体现了巢湖市政府是一个求真务实和负责任的政府。”
此文2月18日被《中国青年报》转载后,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众多评论,褒贬不一。有人“为巢湖市长道歉喝彩”,有人认为只能“给道歉市长半朵鲜花”。同时也有不少评论认为市长道歉并不值得肯定和让“代表们深深感动”,因为“当政府工作不力、失职或渎职,对民众的利益构成损害时,官员就该站出来道歉,在现代社会中,这不应该成为一条值得渲染的新闻。”
也有人怀疑,相比较之前因环保、污染、重大事故而对民众道歉的市长省长来说,巢湖市长仅是由于学校、购书中心、图书馆等项目没有按计划完成便向全市人民致歉,未免给人以政治秀的感觉。甚至有人担心“如果代表和委员们因‘感动’而不再细究这些问题,那么道歉实际上就成了一张逃避责任和处罚的‘免责牌’。”
政府各个部门的压力都挺大
尽管外界对此沸沸扬扬地进行了一场大讨论,但在随机的采访中,巢湖的许多市民就像王贵山一样,似乎并不知道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这件事。他们甚至不清楚那没有完成的九项任务原来是市政府在2005年度要完成的工作。
但自“道歉”那天起,郑为文以及整个巢湖市政府,除了忙碌繁琐的公务之外,还要应对各色评论。
“说实话,这件事后,我们政府各个部门的压力都挺大的。”参与起草那份《政府工作报告》的巢湖市市政府研究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他说:“其实政府工作报告只是把每年做好的和没做好的向人大做一个汇报,至于那句道歉,我们也只是希望对原来定好却没有做到的工作有个善意的交待,并没有想到会引起这样大的震动和反响。但不管怎样,这也是一个好事,市长道歉了,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明年的工作中把这些未完成的工作做好,否则对市民对外界都无法交待了。”
而郑为文对自己为什么要道歉的解释有三点,“其一,是打造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巢湖目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致歉,表明我们每个干部的工作是要负责任的:其二,是打造一个求真务实的政府,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其三,给一些干部敲‘警钟’,九项工作没完成,主要是作风不正、作风不实、工作不力造成的。”
在采访中,大多数巢湖市民对这个上任不到一年的市长还是相当陌生的。所以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告诉他们市长向他们道过歉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是和张贵山一样的惊讶和茫然。
向责任政府迈进
近两年来,市长省长的道歉开始频繁起来。
被一些媒体认为是开了省委书记道歉先河的黑龙江省委原书记宋法棠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时曾表示,道歉后,效果很好,“干部群众对省委提出的‘两风’建设有了更多的认同……人们对省委的信任度高了,也稳定了人心。”
“政府官员道歉肯定是好事,表现出政府在向责任政府迈进,现在政府越来越勇于承担责任了,这是一种进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展江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他说:“巢湖的事虽小,但和作秀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首先把自己没做到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只要有具体的内容,公众可以对比对照,做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有勇气的,而不是像有些人只空洞地说一句让大家监督我。像这种把计划和行为对照,也算是一种执政新风吧。”
他补充说,在这次道歉事件中,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当然,从大多数人的角度看来,他们更关注的一定是“道歉”是不是跟“洗责”有关。因为道歉也许能暂时安抚民心,但最终的结果要承担起责任,并且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巢湖市政府承诺会在2006年尽力完成去年未完成的9项工作,其结果将有目共睹,指日可待。
而在这一事件中,还有另一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官员们的道歉日益增多,但作为被道歉的一方,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似乎还无法以一个正常的心态接受来自官员们应有的道歉。一些媒体对“官员道歉”的渲染和强调,也让评论者质疑“代表为何会被道歉轻易感动”、“官员道歉不该是条新闻”。
事实上,大多数普通人的观念并没有从民与官的传统关系中解放出来,仍然是把自己放在距离政府和官员很遥远的“卑微”位置。当然,这种观念并非一日就能打破,也需要双方,尤其是政府一方更主动地让民众感受到当前的民主和透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