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互改作文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ydxl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150分的试卷,作文一般占60分。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作文教学一般分为指导和评改两部分,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全方位指导,精批细改,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后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老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新大纲》在初中学生写作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学生学习评改同学的作文,能抓住主要优缺点。”这无疑是要求更新那些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不能参与其事;教师付出不少精力和时间,却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帮助不大的传统观念,而让学生尝试作文互改,改变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这种变“学生写文,教师批改”的传统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模式,对促进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习作中审题、选材、剪裁等能力有强有弱,让学生互改作文首先要把他们按照能力的强弱分成几个小组,因为时间的限制,通常分为四人或六人小组,每一组好、中、差搭配,并选取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每一小组同学在作文评改中可以相互观摩,共同切磋,充分交流,取长补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使学生在较大范围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写出恰当的评语。
  互改作文最关键的是教师予以方法上的指导,即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和评改要求。教师可参考历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和本次作文要求,分别规定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四项等级标准。
  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一般来说,在动笔写作之前,先要立意、提炼与确定主题。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互改时,文章的主题之有无、主题之正误是首先要搞清楚的,较为普遍要考虑的问题在于主题是否明确集中;主题深刻与否等。以此为依据,可把文章归为不同等级。 如:在一次题为“我在春风中”的写作中,有的同学写了自己在春天,在春风的吹拂下所看到的一件事;有的同学揭示了春风的比喻义,写母爱、父爱、师恩如春风;有的同学把春风的本意和比喻义结合起来,写身体沐浴着春风,心灵感受着春意。第三种立意较之前两种无疑要胜出许多。
  要突出地表现主题,鲜明地阐明观点,还必须围绕中心,在观点的统帅下,精确地选择足够的、必要的、能说明问题的、准确可靠的材料,让材料为主题观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当然,材料还要生动、新颖、得体。掌握了评改材料的客观标准,就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决定对材料的增删与变化。如:在一次题为“在爱的影响下”的写作中,不少同学只选取了自己所感受到的“爱”,而忽略了这种爱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这样选材无疑是失之偏颇的。
  文章的结构虽可千变万化,但还是必须注意遵循一些原则,即文章的结构要为表现主题服务,要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和内在联系,要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要适应不同的文体特点。据此,我们可以权衡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否需要调整。有位同学写了《二胡,我的最爱》来表达对二胡的喜爱之情,文章以“初识二胡——欣赏二胡曲——学二胡”的思路行文,在欣赏二胡曲部分写了自己对《赛马》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无疑是不合逻辑的。只有学二胡,懂二胡后才会对二胡曲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据此,应该把文章的二、三两部分做一个调整。
  评改文章的语言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首先有病句要校正,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最起码要作到通畅明达。用词不妥,造句语法不规范,既不能把思想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又叫人不愿卒读。另外有些表达的文字要强化,即需锤炼,力求准确生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写文章应该讲究文采,或者出示精美的排比句,或者活用新鲜的时尚语言,或者选用饱含哲理的精辟语句,或者借助诗意化的表达都能使文章出彩。不同文体的文章对语言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记叙文要求语言具体、鲜明、生动;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简明;议论文要求语言严密。在评改语言时,考虑到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也就易于发扬各种文体特点。
  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四方面着手,按优劣分成几个等级,一一评定,该篇作文的综合成绩就容易评定出来了。
  明确了评改标准和评改要求,接下来是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提修改意见,要善于发现优点,包括一个新颖的观点,一句过渡自然的话,甚至一个巧妙的用词。对于缺点,用启发性批语引起作者思考,尽量少改,更不可轻易划掉原文的句子和段落。教师要抽样检查,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另外,针对学生不容易去发现问题这一缺点,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应随时把一些修改的技巧传授给他们,此时可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给每个人一个辩论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角地位意识。但也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偏离训练重点,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改中学习,在改中有所提高(本身能去正视别人的问题就是一种进步和创造)。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自己修改做好了准备。
  修改完毕,最后就是交流优秀作文,交流评改意见。先由各小组推荐优秀作文并交流,然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陈述,最后由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适当点评,及时对每组写出不同的评改意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问题的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之目的。此时仍以学生评讲讨论为主,教师不做裁判员,只做引导者。
  作文互改,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互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枷锁,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少、慢、差、费”是常见的诟病。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究竟何在?我以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大家知道,人们认识事物,进而理解事物,是先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器官产生感性认识,等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认识产生飞跃,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离开充分的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以充分的感性认识作为前提条件的。  首先,必须让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而小学科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科学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真正体会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诸多科目当中,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生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所具备的诊断、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功能对调控和完善教学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