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w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打造高效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阶段中比较注重实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将教学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
  一、 引言
  高效课堂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教学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知识的探索。
  二、 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应具备的条件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实践能力不是仅凭教师的知识传授就能培养的,关键还在于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其实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教师应将自身的指导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初中政治高效课堂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能否对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地采用教学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导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三、 打造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体策略分析
  1. 教师自身应及时更新转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全新标准。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及时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更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充分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当中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理念的转变应体现在课堂角色的转变。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原来课堂主宰者变成课堂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伙伴、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道德与法治知识本身具有理论性及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导致很大一部分政治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占据着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政治知识点,很容易忽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個方面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式学习,在组内对依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展开互相探讨和交流,大家互相谈一谈网络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那么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在学生产生疑问和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全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大胆地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从而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政治知识。
  2. 打造轻松和谐课堂教学气氛,充分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兴趣
  想要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仅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所以,打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首先,就应充分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及时转变以往陈旧单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当中来。这就需要政治教师自身应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在具体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将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结合社会时事和具体案例等展开教学,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前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打造充满趣味的政治课堂,从而有效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重视政治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语言和内容起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对道德与法治新知识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正式教学做好铺垫。也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小故事等方式,有效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含义,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自身对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程充满期待,产生高涨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3. 采用分层教学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考虑到班级学生个体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一把抓’的教学模式非常普遍,但是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化发展,这也与新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相背离,误解了因材施教的真正意义,导致政治课程教学出现片面性、低效率等多种问题,并且也严重制约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个性化学习以及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应采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应在充分熟悉班级所有学生政治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和目标,从而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时,教师对于那些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却缺乏自主分析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同学,教师应鼓励其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切实提升学生思维分析能力。而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缺少学习自信心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和关注,多从这部分学生身上挖掘优点,并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帮助其树立起学习自信心,从而调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在充分熟悉和研究教材的前提下,多讲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邓宗友.浅探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9):41.
  [2]张蕊.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浅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
  作者简介:陈惠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要让他们持之以恒。如果能够养成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分增强信心,越学越松,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英语;学习习惯;教学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就对初中学生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体会。  一、 养成多听、多说的习惯  1. 所谓多听,除了要求学生上课要求认真听课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创新素养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更多的是聆听而不是主动学习,更别说培养创新能力了。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先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
目的:  研究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趾肱指数(Toe-brachial index,TBI)能否作为评价PT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后的有效指标,进一步
摘 要: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对听力的重视程度都比较高。一些专家学者将输入假说应用于大学听力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着重讨论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输入假说的应用,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输入假说;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应用  一、 引言  英语听力已经成为了当前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听力教学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输
摘 要:基于目的论视角对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实现对英语文学作品含义的正确表达,对提升读者对英语文学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目的论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并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说明了英语文学书名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目的论;英语文学书名;音译法  一、 前言  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书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