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是教师给学生精心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的过程。用好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听讲、会练习、会创新,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案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预学到导学再到固学,环环相扣,使学案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有效学习的得力助手。在“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自学质疑和探究训练展示的二段式教学法,以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师设计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学质疑阶段
  在该阶段让学生借助预学案、教育云平台完成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和在线测学,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善于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动性。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1~2天将预学案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学案指引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拨,各自独立研读教材,并借助学习参考书等资料开展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上的自主检测题,尝试构建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初步掌握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在预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知识点提出疑问,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就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标注于学案指定位置。学生预习后教师通过收阅学案,进一步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备课,优化教学策略。
  二、探究训练展示阶段
  在新课授课过程中,以完成导学案设置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学生在自学阶段构建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提出的疑难问题和独到见解为基本线索,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精准把握学情,灵活调控课堂的前提下,在“导”上下功夫,尽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通过学生个体发言、结对探讨、分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多种方式相互启发,化解疑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评,并进行最后总结,通过对具有普遍规律性、深刻思想性等难度较大内容的梳理总结,提升学生对新课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重从导入、导议、导思三个方面引导学生。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设计了五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环节1:反馈学案,释惑解疑
  本环节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反馈本课预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上交的疑难问题进行初步的解答,最后由本课确定的“小老师”向同学展示构建的知识树体系。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归纳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环节2:课标解读,目标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课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环节3:探究合作,主题剖析
  围绕“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这一主题,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将本课教材整合为三部分:广角镜——看变化的表现、聚焦镜——探变化的原因及特点、多棱镜——思变化的影响。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難点,在探究案中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以教材为依托,多形式展示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表现。
  要求学生依据自学质疑阶段的学习,以组为单位,为“晚清民国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性学习寻找史料,并选代表展示。然后,教师展示用图片资料做成的影片,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设计意图:检验预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依据图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任务二:思维碰撞——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本部分知识大多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以下材料和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合作探究完成。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产生并曲折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首先在通商口岸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和更新,并由通商口岸传入内地城乡。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在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洋行职员,纷纷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西裤。清末民初,有人穿着西装祭拜孔子,有人着长袍戴礼帽,女扮男装也成为一种时时尚。(岳麓版教材)
  材料五:中山装、旗袍的历史演义:民族传承和中西合璧。(《中山装、旗袍“演绎”近代社会的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8分)
  这些问题的解决通过组织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后选代表展示,然后师生点评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在展示的同时做到书写认真,答案要点化、序号化、逻辑化、段落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通过独立学习和集体研究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意识,并起到提高学生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任务三:一分为二——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通过以下材料和问题进行学习:
  材料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推进近代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先是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下表(略)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
  辛亥老人回忆湖南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的了。”(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中清政府借款修筑占46.3%,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占30.5%,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办和官商合办各占11.6%。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8分)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各类历史材料、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环节4: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本环节先是播放微课《高考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然后“学以致用,链接高考”,繼而出示课堂讨论题“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最后播放有利于情感升华的影片。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对本课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指出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都展示着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中国在中西文化的大碰撞和大交融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巨大冲击下不断地迈向近代化,今天我们同样感受到了那历史潮流的巨大冲击力,而我们也必将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我们既应该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又应该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怀有敬畏之心,用心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上把握本课主干知识,同时实现思想升华,让学生萌发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将个人与国家融为一体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环节5:自我评价,自主反思
  由课代表总结本课同学们的表现,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指出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节课的要求。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激情投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巩固提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固学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知识的加深巩固和延伸拓展。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由学生课上完成,教师当堂做出反馈;另一部分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课后完成,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并做程度不同的拓展延伸。练习的设计紧扣新课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注意多设疑,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重视。同时固学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定期对学案进行整理,不断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回扣新课,查缺补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教学设计积极贯彻了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训能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原则,充分发挥了学案课前预学、课中导学和课后固学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长城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将家国情怀教育有机融合于初中思政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时代热点,感受家国情怀;教师从多角度感悟文本,提升思政课教育的亲和力。发挥地域优势,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示家乡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走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开展创新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开发课程资源,开展第二课堂和各种社团活动;讲
【内容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将问题教学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且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若能够将其科学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则利于提高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成效,彰显出教育的效用与价值,同时还能够使得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进步。基于此,本文以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核心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核
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实施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呢?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简称UbD中提出:最好的教学设计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即逆向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逆向设计提出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此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再设计对应的
【内容摘要】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工作也开始找到了新的方向,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更是希望学生能够透过语文知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趋于成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他们也是新时代的中流砥柱,而语文教学正是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情感、课内、课外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教师要通过种种举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情感 课内 课外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初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自己求知者的地位,根据自己已经构建的知识结构,确立发展的目标,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加工
常自慰影响性器官形状吗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一名24岁的女孩,在跟男友分开的两年中有时会自慰。我知道适度自慰是一种健康的发泄,但是听说它会造成性器官变形、变色,甚至有可能带来性冷淡,请问这是真的吗?我应该怎么办?  小铃   小铃朋友:  实际上,适度的自慰行为是发泄一个人长期积聚的性能量的自然结果,只要把握好量,对于长期分居的夫妻、未婚的男女青年来说是有益的。   担心自慰会改变性器官
【内容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从过去的纯文字阅读转变为图文并茂的综合阅读。课堂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场所,立足阅读方式的转变,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同时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所学。基于此,在组织初中化学教学的时候,笔者应用教材插图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教师层面和
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个星期后,一位身材瘦削、长着两道剑眉的70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那天,他斜挎着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他执意说想学琴,能跟上。我就把他安排在临窗的一个空位上。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肝癌晚期去世了。老人的头发花白,还卷卷的,很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
【内容摘要】对于初中学生,体育课是促进其身心发展的重要平台,高质量的体育课对于青少年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一系列帮助初中体育教师提升质量的措施,希望能对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有所贡献,帮助学生与教师打造更高效、更新颖、更有趣味性的初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质量 措施  前言  初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德育位于五育之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时应该以德育为基本出发点,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简单分析了德育在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