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荫奇从“伏邪”理论治疗痛风经验

来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如不及时控制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胡荫奇教授为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专家,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对痛风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善从“伏邪”论治痛风,认为其“伏邪”性质为湿热痰瘀,过量的血尿酸亦属于“伏邪”范畴。其病位在脾肾,病机为湿浊痰瘀久伏,正气不足,遇外邪引动而发病。故治疗以祛邪与扶正相合,以清热除湿为基础,补益脾肾为主,运用分消、搜络、扶正之法导“伏邪”外出,并注重急性期和缓解期分期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原发性遗尿症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复发率高。患儿遗尿若长期不能缓解,则降低其生活质量,是继父母离异、暴力后排名第3位的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生活事件。中医目前大多从肾虚或寒进行论治,多采用补肾固涩之法为主,效者固多,然或有疗效不显,亦或有显效而反复者。笔者认为此病不仅有肾虚或寒之证,风、热、实等证亦有之,从实或热入手,探讨脑、肺、肝胆、脾胃、三焦及督脉其与遗尿的关系,试用风药为主来治疗此病,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遗尿症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蛋白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搜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再通过STRING 11.0平台、Omicshare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核心成分及枢纽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筛选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4个化合物成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探析不同中医证型AC患者的病机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8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运用Epidata和Excel整理和管理提取数据,对提取后的数据进行证型规范和中药规范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有效病例数193例,平均年龄58.59±10.95岁,平均每日饮酒量339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舒筋方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 2,PGE 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中药组(62例)和单纯孔镜组(58例)。单纯孔镜组患者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