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在小儿遗尿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遗尿症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复发率高。患儿遗尿若长期不能缓解,则降低其生活质量,是继父母离异、暴力后排名第3位的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生活事件。中医目前大多从肾虚或寒进行论治,多采用补肾固涩之法为主,效者固多,然或有疗效不显,亦或有显效而反复者。笔者认为此病不仅有肾虚或寒之证,风、热、实等证亦有之,从实或热入手,探讨脑、肺、肝胆、脾胃、三焦及督脉其与遗尿的关系,试用风药为主来治疗此病,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遗尿症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该疫情在全国各地陆续暴发,由于其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新冠肺炎也被归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中医药的早期全程介入治疗,使得该疫情得到了控制。该疫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按照温病思维治疗,取得了疗效。王灿晖教授认为化瘀通络是其治法之一。相关病理结果提示了瘀血存在于疾病的全程。血瘀证形成的病因病机乃疠气、热邪、湿邪、湿热交加、病久入络引起肺失宣降,气行不畅,血滞成瘀。根据新冠肺炎卫气营血及病久入络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给予相应的中药化瘀治疗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药物筛选,获得墨蝶呤还原酶(SPR)的潜在小分子抑制剂。同时,针对最佳的候选SPR天然小分子抑制剂,利用“网络药理学”开展抗肿瘤作用机制探究。方法首先,搜集多个平台数据构建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库,利用“三重积分协同过滤计分系统”进行“人工智能”药物筛选,获得候选的SPR天然小分子抑制剂。随后,利用“分子对接”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系统分析,初步评价出最佳候选者。最后,通过SIB和STITCH数据库获得最佳抑制剂的作用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中药组方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住院数据,采用专业数据收集工具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 Premium软件对中医证素信息和处方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193次的中医诊疗信息,方剂193首,中草药种类为181味;其中病位证素信息10个,前3位分别是肺(33.81%)、脾(33.09%)、肾(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