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不能“一厢情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仅照顾到一头——研读教材,洞察编者的编写意图,而忽略了另一头——学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这样虽然能够能把内容讲对,但教学的收效会大打折扣。
  关键词:备课;了解学生
  备课要备两头,这是老生常谈。可是,在备课过程中,重教材,轻学生的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在备课时,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心中装着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精心备课,让学习真正发生才会落到实处,课堂教学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要心中有“生”,抓住揭示课题的契机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何时揭示课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情。有的教学内容适合课始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而有的内容则需要卖关子,在课中甚至课尾时方揭掉课题的“红盖头”。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中《倒数的认识》一节课:一位老师这样导入:直接出示课题,然后齐读课题。当老师出示一组乘积是1的算式问学生这组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时,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它们都是倒数。”显然,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老师更尴尬于学生的回答在其预设之外,只好笑笑说:“哦,你们都已经知道倒数啦。”试想,如果不是过早地出示课题或许就不会出现上述情景。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可以这样导入:先是复习旧知:口算一组两个数相乘的分数乘法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这组算式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不难发现乘积是1,继而揭示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时水到渠成地揭掉课题的“红盖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这样的导入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显得自然无痕。
  二、 要直面“错误”,进行有的放矢的解析
  著名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说过:“一个好的老师要给学生课上错的机会,否则课上不错课下错,课下不错作业错,作业不错考试错……”。在讲解倒数的概念时,不妨提前让学生的认知误区暴露无遗。先示范解释:
  因为45×54=1,所以,45和54互为倒数,45是54的倒数,45的倒数是54。
  追问一:能不能说45是倒数?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小明和小清是好朋友,能不能说小明是朋友,小清是朋友?
  追问二:能不能说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是“乘积是1”,而不是指商、和或差。
  追问三:能不能说乘积是1的几个数互为倒数?目的让学生理解是“两个数”。
  几次追问,把概念剖析透彻,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倒数的概念,结果所有学生都能滚瓜烂熟地背出来。因为这是理解后的记忆,而非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理解得透彻,记忆也会持久。
  三、 要善于放手,保护自主探究的权利
  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要充分信任学生,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空。教学完倒数的概念开始进入新课的第二个环节——怎样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再次观察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会有第二次的发现: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了位置,这为下面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做了铺垫。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老师绝不包办代替。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思考:怎样才能快速找到一个数的倒数?把你的方法跟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集體反馈时课件动态展示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这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所有的数都能找到它的倒数吗?再次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适时讨论:1和0分别有没有倒数?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如果没有,理由是什么?在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生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乘1等于1,所以1的倒数还是1。
  生2:零乘任何数都得零,不等于1,所以,零没有倒数。
  生3:任何一个整数都能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那么0=01,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10,而0做分母没有意义。
  学生自己可以总结发现的,老师无需赘言。
  四、 要懂得取舍,进行低耗高效的练习
  练习不是打题海战术,要有梯度,有深度,循序渐进。一位老师在教学完倒数的概念后,就“一厢情愿”地要求: 同桌合作说出一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学生还没完全掌握方法,仅依靠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种直观印象,是否会生搬硬套。而事实上,求倒数时,很少有学生会思考谁和谁乘积是1再得出已知数的倒数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些操之过急。另外,一节课前后出了近20道“几的倒数是( )”类型的填空题,重复训练,给人以雷同之感。可以在体现练习梯度的同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如第一题以填空的形式:23×( )=1,巩固倒数的概念。第二题找一找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第三题以抢答的形式进行:72的倒数是( ),1的倒数是( ),99的倒数是( )。第四题分别求下面每组数的倒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四组题分别是真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不为0的整数。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每组数的倒数有什么规律。最后一道拓展题:a、b、c不等于0,a×25=b×77=c×83,把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要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要充分“备”学生,设想这样的设计学生会有怎样的生成,课备得扎实,课堂才会显得真实有效且灵动。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备课不能一厢情愿——目中无“生”,唱“独角戏”。
  作者简介:高艳丽,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黄河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东坡先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永恒之美。命运的离合在岁月变迁中沉淀,人生之悲欢在宇宙天地间遨游。诗词之美,在于诵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  逃离象牙塔,成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已近一年。在忙碌、琐碎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余,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  回想自己读书的经历,音乐课
摘 要:本文基于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调查,挖掘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的学习感受出发,从教、学、考三方面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办法。本文提出通过听说,即学习语言最自然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听说练习学习英语的方法,并提倡学生基于此学习方法,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以应对现如今复杂的就业形势,满足综合的就业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听说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的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的教育在不断发展。为孩子插上色彩的翅膀,就是在幼儿教育中,加强对幼儿美术色彩教育,促使幼儿能够在艺术创造中不断开发智力,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色彩教育  一、 引言  幼儿学习美术能够不断陶冶情操,促使幼儿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美术课堂是引导幼儿学习、了解色彩的重要窗口,
摘要:同课异构是一种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地理课程评价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同课异构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课堂的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课程评价原则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理念制定出同课异构教学评价的9项指标和30个要点。  关键词:地理课程;同课异构;评价  当前,“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学研究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学研究者或同行了解到每个教师在
摘要: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变告诉为探究,逐步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已成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以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幼儿学的程序,尽可能做到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科学活动;策略  所谓
摘 要:家长群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让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才能够更好地让家长认识到主题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与创造者。立足于家长的已有发展水平、兴趣与需求以及各种家长有效的资源,再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致力于教师、幼儿、家长多方协同联动,最大化地挖掘家长资源中的教育价值,让家长也成为教育孩子、锻炼孩子、促进孩子主动、
摘要:根据拉康的三境界说理论,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发生的原因包括自我身份认同的错位、对男权体系的矛盾认知与无法达成的欲望。在她的想象界中,布兰奇近乎完美的想象世界与现实截然相反,导致自我身份认知的错位。在象征界中,她对父权制社会的统治地位认知不清,排斥的同时还依赖于男权体系,造成矛盾。在现实界中,她强烈地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去做妓女,经常与陌生人调情,寻求安全的感觉。然而,她并未找到一个安稳的栖息之地
摘要: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背诵记忆的中学学科,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学生甚至家长常会对历史抱有偏见。然而中学历史以其独特的学科性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面对海量的知识也可以更简单地记忆。  关键词:背诵;记忆;理解;情景  历史学习中的记忆问题一直是学生、家长、教师非常头痛的问题。许多人对于历史的唯一印象就是“死记硬背”。诚然“死记硬背”的确是历史学科不可避免的一大环节。但“历史=背
摘要:责任心是高校学生干部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当今大学生责任心的缺失现象越发严重,本文以大学班委为例,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责任心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培养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学生干部;班委;责任心;引导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承担的各种责任的意识,是对自己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動,行为规范及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是对与自己有关的各种责任关系的反映
摘 要:近些年来,针对教育的改革层出不穷,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如雨后春笋。在笔者看来,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中以个性化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体验的理想高效复习课堂,是高三学生所热切期盼的,而这种每时每刻融入教育血液的课堂更是我们新时代教师必须追求的。笔者认为无论改革如何进行,个性化高效复习课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