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
  
  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例如:在执教《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设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弹……至此,老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时侯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这只大雁射了下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二、把握诵读,体会节奏美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吟诵的时侯,需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而吟诵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朗读指导,如果学生对小女孩生活的处境感知不足,体验不够,而教师从技巧方面指导朗读,是达不到效果的,必须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采用轻快的节奏,才能读出小女孩向往美好生活的兴奋、喜悦。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是小女孩绝望心情的流露。朗读时节奏要快些,声音要高些,语气上要读出急迫而又痛苦的特点。这时小女孩已经虚弱到极点,她用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力气在呼唤。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放飞想象,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经,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比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引导学生在轻柔的旋律中闭上眼睛想象西湖晴雨天气的变化及美丽,从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再读诗歌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流露出真情实感。
  
  四、教学机智,回味幽默美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与教学中各种偶发因素巧妙结合,便会呈现出一种教学机智,而幽默的教学机智往往可以活跃整个课堂。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这样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讲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读这句话时声音很响亮,于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产品,我再给你喷洒点。”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读了起来。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招显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要高明得多。古人就很重视“笑候”,即引笑时机,因为它是幽默机智是否奏效的关键。正如相声艺术一样,“包袱”要抖在最关键处。在教学中同样重要,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教学机智的幽默美。
  
  五、问题设计,体现趣味美
  
  新课程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事实证明,问题的设计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的落实,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性的发展。例如,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设计了一道问题:“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以你喜欢的形式向同学介绍一下。”结果下午学生把他们的作业展示出来时真是五花八门,有画的,有写的,有说的……而且都完成得很认真,因为那是他们感兴趣的事。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计如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责任编辑:符洁)
其他文献
中国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个画科,一个画家努力终身精于其中之一已属不易,精于两个画科则十分鲜见,山水、花鸟、人物都擅长者更是稀若晨星。民国时期贵州本土画家李紫光
集中打造“五个100工程”,是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支撑点和发展增长点。一年多来,100个示范小城镇和10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9特色城镇建设如何懂“绿”护“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语文教师
语文学家埃克斯兰说:“要尽力在语文的药丸上涂上快乐的果酱。”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1~2年级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还要多一些。要完成这样大的认字量,教学中一定要抛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现将笔者在“快乐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学生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把以往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