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菱学诗》管窥《红楼梦》中诗歌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情节发展和人物描写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一个
  特点。本文将以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香菱学诗》为例,来分析香菱所写的
  三首诗歌对情节发展和人物描写的意义。
  【关键词】香菱学诗情节发展人物描写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共同属于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第一学期语文
  教材中的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就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学习。我国古典小说在写人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
  点就是通过人物外在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这可以说是这三篇节选小说的在写
  人方面体现出的共性。但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三国演义》原文中,有关《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一段文字如下:
  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道:"吾中计矣!"
  后人有诗叹曰: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
  以上这段文字选入教材后,这首即兴感叹人物命运诗歌被编者删除了。
  在《水浒传》的原文中,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段文字如下: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
  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
  密了,但见: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
  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以上这段文字选入教材后,这首描写大雪的诗歌同样被编者删除了。
  这两首诗歌虽然在感叹人物结局、渲染环境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总觉得不如正文重要,删除之后,并
  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小说行文反而更加紧凑、干净。但如果我们也依样画葫芦将《香菱学诗》中的三首
  诗歌删除,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就变得何其单薄!或许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这本书
  中的一句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情节发展和人物描写的组成部分,这也是
  它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一个特点。"①《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诗词曲赋的艺术形式
  在小说中的运用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我们读《红楼梦》,万万不可走马观花,对于诗词
  曲赋一扫而过,而应该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它是否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否也是塑造人物形象
  的重要手段?
  《香菱学诗》中,曹雪芹模拟初学者的口吻,揣测初学者在学诗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展现了香菱学诗进
  步的过程。第一首诗歌是香菱学诗的起点,最后一首诗歌是香菱就《香菱学诗》这一节选小说中在写诗
  方面所达到的终点。通过这两首诗歌的比较,我们或许可以对香菱这个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在我们今人看来,香菱所写得第一首诗歌语言典雅,"玉镜""冰盘""翡翠楼""珍珠帘"等意象多么精致而
  华丽。但林黛玉的评价是措辞不雅,主要指的是本诗歌更多的是辞藻的堆砌,讲了半天,无非是讲月亮
  很亮很圆很大,如果诗歌仅仅满足于写出自然之物的客观状态,却不能融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样
  的诗歌是不能感染他人的。虽然也写道诗人助兴和野客添愁,但这样的情感表达过于直接和空泛。语言
  是立意的载体。在香菱写诗之前,林黛玉就已指导过她:"第一立意要紧",措辞不雅的背后,反映出的
  还是诗歌立意的肤浅,也缺乏情景交融的意境,关键还是在于此时此刻,香菱还并不明白写诗"寄情寓兴
  于景"的道理。
  香菱苦志学诗,写诗成痴,日思夜想,废寝忘食,最终有了以下这首诗歌: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第三首诗歌起句就很不平凡,乌云想要掩盖月亮的精华,恐怕是很困难的。尽管月亮所在的环境黑暗重
  重,但月亮依旧保持着自己外形的美好,精神的高洁。读者脑海中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无边无
  际的黑暗中,在层层叠叠的乌云下,月亮不甘于自己的光华被埋没,凭着一股不屈的倔强,孤独地与乌
  云抗争,即便最终不能破云而出,光照大地,但依然自持高洁,这不单单是写月,而是托物言志,写人
  的气节。
  颔联颈联两句是由月及人,月亮孤独苦寒的形象让香菱想到了人世间那些孤独苦寒之人。香菱的进步在
  于她避免了第一首诗歌的情感的空洞,而是将离别相思之情寄于萧瑟苍凉的秋景之中。"一片砧敲千里白
  "凡是月光笼罩之处,皆有砧敲;凡是砧敲所在之地,皆有月光。砧敲月光惹人愁绪,愁绪之广之深可见
  一斑。半轮鸡唱五更残似乎又暗示有情人彻夜未眠,相思成疾的忧苦。"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
  栏。"同样是通过画面来展现在外漂泊的游子和在家等候的思妇彼此思念之苦。情景交融,感染读者。
  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最后一句的直抒胸臆更是点睛之笔,也是全诗立意深刻所在。"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对月伤怀的人们应引得月里嫦娥的同情,而使她感叹命运之神为何不使人们都能永远
  团圆呢?月亮本身也要盈亏,月里嫦娥自己也是被迫与家人分离,自己也很寂寞,自己也很不幸,却不   可怜自己,反而去同情别人之不幸,诗歌哀伤之余,更有一种悲悯的情怀,情感的表达非常厚重。所以
  小说中"众人"对此的评价是:"新巧有意趣。"构思巧妙,立意深远。
  曹雪芹笔力不凡,他效仿初学者的笔调,写出了香菱学诗的真实的过程,这比自己出面做几首好诗更难
  。因为小说很重要的使命是塑造人物形象,而非单纯地展示作者本人的诗歌才华。香菱之所以最终成功
  地写出咏月诗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仅仅是诗歌技巧上的长进?如果诗如其人成立的话,我认为
  香菱写诗的成功是因为在第三首诗歌中,香菱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她写的月亮是自己心中的月亮,
  自己心中的月亮,映照出的是自己的魂魄的苦寒和高洁。
  《香菱学诗》中,有贾宝玉对香菱的评价:"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
  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香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这俗尘中她究
  竟遭遇了什么要让周围的人发出叹息
  ,"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面对自己遭遇,她到底有没有俗呢?
  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原本也是乡宦人家的千金,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名字中就寄寓了作者对
  她深深的同情。早在她很小的时候,癞头和尚"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就暗示了香菱一生的坎坷。而
  小说中癞头和尚对甄士隐所说的"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首诗歌也是香菱未来悲惨命运的预兆。她很小的时候被拐子拐骗,与父母生离,不断转卖,长到十三
  四岁,好不容易碰上了一个叫"冯渊"的公子,两人也算是情投意合,岂料冯公子被薛蟠打死,香菱自己
  又被薛蟠霸占,成为他的妾。自此和有情人冯公子死别。"菱花空对雪澌澌"正是她在薛家受尽欺侮的体
  现。菱花本是夏天的花,却遭遇大雪,无奈生不逢时,遇人非偶,必遭摧残。果然"自从两地生孤木,致
  使香魂返故乡",在薛蟠妻子夏金桂的折磨下,她玉损香消。她的一生永远地处在和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
  爱人永远地生离死别当中,也难怪咏月诗歌中的相思离别之情会这么具有感染力,香菱是融自己的身世
  之悲入诗, 写诗正是自己内心苦寒的反映。
  在香菱的判词中,有这两句:"根并荷花一脉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尽管香菱饱尝了社会对她的摧残,
  但她依然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自有一股与生俱来的清香不会被这个污浊的社会所掩埋。菱花莲花
  同生一池,莲花即荷花。"根并荷花一脉香"正是暗点香菱其名,也寄予作者对她自持高洁的赞美。污浊
  池子里莲花的不染,和乌云密布的夜空里月亮难掩的光华,两者的意境何其相似。虽然香菱有命无运,
  但是心气高洁!在复杂的大观园里,香菱非要学诗歌不可吗?为什么曹雪芹给香菱设计的情节是学诗?
  他想通过学诗这一情节,以及香菱最后成功写出的咏月诗歌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仅仅是香菱的勤奋刻
  苦,聪明悟性?恐怕不止于此。细想一下,香菱在大观园里可学的东西有很多,她既然是薛蟠的小妾,
  平时和薛宝钗接触的机会一定很多,她难道不能向宝钗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吗?事实上,香菱进入大观园
  ,首先想到的,是向薛宝钗学习作诗,但却被薛宝钗婉言拒绝,因为在薛宝钗看来,香菱刚进入大观园
  ,当务之急是四处问好,各地请安,这也是薛宝钗做人得体的表现,香菱为何不学习这些呢?香菱还可
  以向平儿学习,像袭人学习,这三个女子地位相同,均是"妾",或将要成为"妾",平儿凭借自己出色的
  办事能力获得了主子王熙凤的赏识,成为了主子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袭人凭借着自己对主子的巴结讨
  好,同样成为了贾宝玉母亲王夫人看中的人。难道香菱不可以学习侍奉之道,做一名优秀的奴才吗?她
  是可以在这个俗尘中学习这些有用的俗事,让自己成为一个俗人,以便自己更好地在俗尘立足。但是香
  菱偏偏没有学习这些,她学习的是看似最无用的诗歌,可见曹雪芹是要通过香菱学诗这一情节写出香菱
  的高洁脱俗,清新不染。这个被命运摧残的女子看似柔弱,这个在污浊环境中挣扎的女子看似可怜,其
  实她的内心一直坚定地拒绝着与俗尘同流合污。写诗不仅是排遣苦闷,羡慕高雅,更是一腔情怀别有寄
  托,而大观园中高洁脱俗,清新不染的又岂止是香菱?在《蔡义江评注红楼梦》中,蔡教授说道:"《红
  楼梦》主要讲的是贾府的故事,但在讲贾府故事之前先讲了甄家的故事,甄家的遭遇是后来贾府遭遇的
  缩影。甄士隐后来所走的道路也是贾宝玉后来所走道路的一种象征性的缩影。作者在讲主要故事前先说
  一个情理相似的小故事,但它又是与后面贾府为故事中心的叙述彼此勾连着。"②我们可否根据这段文字
  做这样的推断:香菱的遭遇是否也是大观园众女子悲剧性结局的一种象征性的缩影?曹雪芹在《红楼梦
  》中说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
  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女子?"很明显,《红楼梦》一书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歌颂,这在男
  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实属难得,纵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曹雪芹可是说是
  那个时代的叛逆者。通过《香菱学诗》,我们不但能感受到作者对水做的骨肉的赞美,更感受到"诗歌就
  是情节,诗歌就是人物"的高超的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炉火纯青地运用。
  既然《红楼梦》中的诗歌是情节发展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从读小说的角度评价
  这些诗歌,看看它们是否成功地塑造了人物。例如"结海棠诗社"这一情节,曹雪芹模拟众女儿的口吻,
  通过诗歌写出了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以"淡极始知花更艳"表现薛宝钗素淡之中自有不凡的流风蕴致;
  以"也宜墙角也宜盆"表现史湘云的开朗乐观,不以生存环境的好坏为意;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
  一缕魂"表现林黛玉的聪慧灵巧,高洁不屈。作者按头制帽,诗即其人。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子娟娟魄自寒",这是写月亮,这何尝不是在写香菱自己呢?
  参考文献
  [1] 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4(9):3
  [2]曹雪芹著,《蔡义江评注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7(1):2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教师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教育机智,目的就是能够找出教学中的捷径和教学方法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多多开动脑筋,有效的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找到合理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英语学习锻炼的是学生"知行意"的发展,即"知识、能力、情意",针对课本来说,就是基础知识,英语能力(听说读写)和英语的人际交往,这三方面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始
目前,随着各类传播媒体日益增多,促使了音乐向商业化发展,这种多元的音乐环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在感染和冲击着学校,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的朦胧状态,他们的审美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到这些外来意识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他们耳濡目染的是流行音乐,热衷的是"超男"与"超女",而对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完全遗忘了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地方民间音乐。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戏曲文化的
【摘要】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也是他们应履行的责任。我们在拥有生命的同时,责任也随之相伴,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是因为它有责任。责任是生命的依托,如果丧失了责任感,生命就会成为枯枝败叶,没有一点鲜活的生气和价值。  【关键词】学习责任人生意义  学习,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是他们的权利;学习,对于国家、社会、家庭而言,则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必须尽的责任。  可是,当今社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中厌学
闻听课改已有几年的时间。在这几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让师生在更加融洽  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它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几年  的探索实践如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房,让我温暖不已。现在,就让我将温暖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点燃心灵的火花,开垦知识乐
【摘要】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关键要看他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设计一个体现学  生综合素质的纵向性和发展性的工具夹,改变传统的单元性、单维化、终结性评价,吸引学生参与形成  性评价,增加了评价体系的激励性、多元性和灵活性,这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和长期发展区域都有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激励工具夹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他们思维的发展。  差生是现代教学的普遍现象,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讲,差生在学习方面更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首先必须激发差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  一、进行思想激励,增强学习信心  美国诗人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差生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在多年进行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总觉得第一节课的教学特别关键,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需要准备充分。学生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对科学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我演示了惯性、摩擦生电等小实验之后,这对第一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趣味的,立马就勾起了全班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参与热情。八年级学生正是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这时候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也有了一定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不依常规和课本知识的局限,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综合、概括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  某一历史过程做出全面的、独到的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公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象。一到上课,有些同学就精神状态不好,对老师讲的东西,无精打采,老师讲的重要知识点,他们都懒得做笔记;对于一些讲过的习题,将条件换一换,有些同学就不知如何下手了;还有一些同学,习惯用手撑着下巴,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瞌睡。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出了一些结论:当老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较差。也就是说,
摘要: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怎样促使学生经高中化学知识不断转化为多种能力,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困惑高中化学教师的难题。文章从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切实开展各种互动活动、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提高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