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系统线圈参数优化与偏移特性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实现电能从电网到动力电池的无线传输,无需人工操作,安全可靠,易于实现充电智能化。无线充电过程中,耦合线圈结构参数对于线圈互感值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系统的充电功率和能量传输效率。文章旨在设计并优化无线充电系统线圈结构,以获得合适的充电功率,同时提高充电效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耦合线圈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得到最优的线圈和铁氧体参数组合;然后,基于电磁场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收发端线圈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偏移对线圈自感、互感的影响,研究无线充电系统耦合线圈的偏移特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延龄草苷(TST)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大鼠心肌组织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gal模型组(200 mg·kg-1,sc)和D-gal+TST 50,100和200 mg·kg-1组(ig给予TST,2 h后sc给予D-gal),连续给药7周。心脏取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HE染色法观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减压联合CBT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采用腿痛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40~325(213.5±72.5)min,术中出血量50~400(162.5±101.1)ml,椎间隙髓核摘除量4~10(6.7±2.0)ml/椎。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1(20.93±5.48)个月。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LDH)与脑卒中后下肢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IDDV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脑卒中患者3 002例,分为IDDVT组(1 259例)和非IDDVT组(1 743例)。收集其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分析LDH和IDDVT的关系。结果两组间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比较显示,两组间肾病史、房颤史、脑卒中类型和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0、0.01,t=1.01,P均>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变应性鼻炎(AR)过敏原的分布情况,分析性别、年龄对人群中AR过敏原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的AR患者855例,其中男性456例、女性399例;年龄2~85岁。患者均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过敏原。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哮喘、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SPT资料。统计过敏原分布情况,比较过敏原在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之间的差别。结果上海地区阳性率前5名的过敏原分别是屋尘螨、粉尘螨、油菜花、柳树、猫毛。屋尘螨
目的探讨微创带袢钢板加锚钉加固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带袢钢板加锚钉加固技术治疗2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nstant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喙锁间距。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30~68(45.0±13.3)min,住院时间3~9(6.2±1.2)d。切口均一期愈合。VAS评分、Constant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肩关节活动度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喙锁间距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
目的研究血清组织蛋白酶L(Cat-L)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患者170例为观察组,按肺功能分级分为四个亚组:GOLD1级(46例)、GOLD2级(46例)、GOLD3级(41例)、GOLD4级(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at-L水平,同时完善肺功能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血清Cat-L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和HRCT参数的差异,以及分析Cat-L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HRCT参数的相
航迹规划需要无人机快速到达目标点来减少航程,同时要躲避障碍物减小威胁。针对传统的蚁群算法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易出现极值、收敛速度慢等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对环境地图进行坐标转换来避免蚂蚁在最后节点可能横跨多个单元;利用起始点与目标点位置来初始化信息素分布,信息素挥发因子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自适应更新策略,增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效率;设计了方向和角度最优的启发信息,并构造相应的综合评价函数;最后对航迹采用三阶B样条曲线平滑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能够快速收敛于最优航迹,并能很好地适应
患者,女,16岁,因发现双肩不等高2年余于2020年8月6日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查体:剃刀背畸形,胸段椎体凸向右侧,腰段椎体凸向左侧;全身皮肤无咖啡斑,四肢肌力、感觉正常,生理反射正常。X线片(见图1A)、CT显示:脊柱呈“S”形改变,胸椎以T 8为顶点凸向右侧,腰椎以L 3为顶点凸向左侧;左侧bending位腰段侧凸减轻,右侧bending位胸段侧凸减轻,Cobb角40°。
摘 要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治疗对“1+1+1”签约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生存质量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内37名“1+1+1”签约脑卒中患者及35名患者家属纳入研究,37名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71.08±10.17)岁;35名患者家属中有男性11例,女性24例,年齡24~89岁,平均年龄(59.74±16.75)岁。社区康复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康复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行PKP手术治疗的13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术期指标,以术后2d的VAS评分改善率为早期疗效指标,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其相关因素。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现骨水泥椎间盘渗漏,3例出现肋间神经痛;PKP术后伤椎前缘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