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国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当我们对国学课程的学习有了正确的定位后,学习国学不再迷茫,我们注重遵循儿童认知特征,遵循国学课程特点,研究确定了四步导读的教学流程,即:“读准——读顺——读懂——读美”。固化的流程引领教师简简单单教国学,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学国学。
  关键词:国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29
  国学已经纳入校本课程,然而实施起来却并不轻松。国学的词句生涩,连教师理解起来都会感到望而生畏,更何况是小学生?其实,儿童十三岁之前是记忆力的敏感期,记忆力的发达带来十八岁之前理解力的发达。郭沫若曾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由此看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国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于积累。
  当我们对国学课程的学习有了正确的定位后,学习国学不再迷茫,我们注重遵循儿童认知特征,遵循国学课程特点,研究确定了四步导读的教学流程,即:“读准——读顺——读懂——读美”。固化的流程引领教师简简单单教国学,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学国学。
  四步导读,即把课堂学习目标变成四个目标块,有序排列,以“块”为单位达成目标,具体来说:
  一、读准,字正腔圆
  由于国学言语文字生涩,师生常常会遇到障碍,所以首先要读准确。笔者所在学校编写的国学教材低段都有注音,中高段对于难认字也加注了拼音,个别字认读仍有困难就需要查字典,要求每个字都能准确认读,清除学习障碍。教师可以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如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PK读……此时的读是本色地读、纯粹地读,多样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总之,读准字音是学习的第一步。
  二、读顺,朗朗上口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训学斋戒》中讲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在学生准确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读得朗朗上口,“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采用小组对抗法、火车接龙法、积分奖励法、师生交替读等多种方式,放手练读,力争熟读成诵。
  三、读懂,粗知文意
  儿童认识事物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而成人与之相反,教育不能用成人的认识特征绑架儿童。根据儿童特点,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进行浅近的讲解,使学生粗知文意,中高年级通过自学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疏通文意,在了解文章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联系故事、生活等,领会国学对自己学习生活具有的现实意义。
  如《论语》中一段: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句的字面意思: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在粗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领会,并能对照实际简单谈谈自己做得如何,最后能背诵积累。也许现在学生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教师不必刻意牵引。
  粗知文意就是不求甚解。这些经典国学好比是牧草,对其“消化吸收”犹如一个“反刍”(牛吃草)的过程。虽然对这些经典学生不能立即领会其中的深意,但是随着年龄段增长、阅历的丰富,可以慢慢地去感悟其中的奥妙,必将受益无穷。
  四、读美,美读成诵
  最后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富有韵味,美读成诵是学习国学的又一境界。教师通过情境化、示范性等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如伴随优美的古典音乐、气韵生动的国画、鲜活有趣的故事、具体实在的生活等,在意会中领悟,在审美中陶冶,在入情入境的氛围中或打拍子读、或复沓式引读、或歌咏式读等,在反复诵读中虚心涵咏,积累背诵也就水到渠成。如《笠翁对韵》《三字经》采取打拍子读,师生对读等,在轻松快乐中熟读成诵。
  流程固化的四步教学法,帮助教师走向国学教学的自动化,消除了畏难情绪。当然,在以上四个流程的学习中,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思考不可肤浅,操作切勿复杂,简简单单教国学,只有这样,我們才能牵着孩子的手去拥抱国学经典,让孩子在国学的浸润下,逐步走向丰厚与智慧,真正让国学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实验小学 030800)
其他文献
统编版教材在六上第四单元就专门设置了小说单元,提出了“抓住情节、环境阅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的语文要素.对于小说文体来说,环境元素与一般叙事性作品已经有了较大的不同
期刊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人们主要通过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将具体的信息传递出去,这些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同时还包含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非语言现象,具体包含动态的无声交流.在
期刊
所谓小古文,其实就是简单的文言文,具体指的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一些文言故事或文言经典句段.由于它们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味且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一般形象地称之
期刊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意识,充分利用古诗词中蕴藏的审美资
期刊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小学识字教学引入汉字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文化渗透中完成识字学习任务,这无疑是素质教
期刊
古诗词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教师要对教学各个环节展开深入研究,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性.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引导更新、诗词名句鉴赏、延伸训练设计等,这些教学环节都需要贴近学
期刊
识字教学一直都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核心,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在识字教学中若能将汉字的识记和文化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则能让学生从丰富的人文底蕴中获得学习汉字的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