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与担忧的问题。文章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下降;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44-0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提高,然而,近年来的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呈下降的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开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二、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体质的因素众多,但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体育意识、知识、能力、行为等;客观因素则包括学校体育教育、社会环境等。任何事物变化发展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我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主观因素
  1.1运动健身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健身意识比较淡薄,多数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愿望,也关心体育领域的人和事,但没有直接参与身体锻炼的要求。从浅层次分析是大学生运动健身意识的弱化,但实际上是中小学阶段盲目追求升学率造成的恶果。
  1.2身体锻炼知识缺乏。大学生身体锻炼知识缺乏,多数同学对竞技运动知识比较了解,但对身体锻炼知识的了解不够,掌握的很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同学们主观上对身体锻炼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猎取这方面知识的欲望不强,更不愿花费精力、财力和时间去系统地掌握身体锻炼知识。身体锻炼知识的缺乏,导致了身体锻炼效果不佳,对运动健身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造成身体锻炼能力较弱,身体锻炼实践活动减少。
  1.3身体锻炼能力不强。大学生身体锻炼的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不够和身体过程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多数同学在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掌握上有一定的优势,在个别项目上还有自己的特长,运动能力也不弱,但掌握了体育运动的技术不一定就能完全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
  1.4体育行为不坚定。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不坚定,主要表现在缺乏身体锻炼积极性。当代大学生群体从生理和心理发展、情感和意志品质方面都存在着未成熟的一面。缺乏“不良刺激”的逆境锻炼,缺少艰苦环境中生存以及体力劳动的磨练,经受挫折和锻炼的机会少。
  2.客观因素
  2.1学校体育教育的因素。多数高校偏重学生的智育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我国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法规,甚至规定了如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目的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而在政策的落实上,许多高校体育工作只流于表面形式,造成对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学生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部分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了体质健康等相关素质课程的开设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忽视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致使许多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对体质健康构成威胁。
  2.2社会、家庭的因素。一直以来,社会都很重视大学生的体制逐年下降的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如《体育合格标准》以及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等等。这些都说明社会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重视。但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颁布十几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一直在持续下降。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是在执行的环节上,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没有专门的执行并认真履行职责的部门。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迫使大学生努力学习知识,从而减少了走进体育场所锻炼的时间。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体质健康观和教育观,普遍具有重文化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
  三、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学校体育是开展大学生体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学校体育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健康”上,从学校体育入手,加之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完善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容,实现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2.学校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也可以尝试利用引资的办法,以解决目前高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社会的场地器材,充分保证场地器材的使用时间,以满足大学生提高健康体质的要求。
  3.转变体育教学体系和模式
  改革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样的、灵活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提高健康素质的习惯。在开设体育锻炼项目上,要尽可能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它成为大学生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
  4.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建立高校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和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组建各种课余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协会。合理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与锻炼提供高质、廉价、快捷的服务。
  总之,要想方设法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运动技能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是保障学业、就业的基本条件。终身体育,健康为本。
  参考文献:
  [1]王秀华.浅析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2]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其他文献
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学生品行的培养。本文强调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程序行为异常检测是保护应用程序的重要方法。针对异常检测的数据源选择问题,提出一种细粒度的安全审计事件L-Call,用来刻画程序行为,该事件本质上是一种具有位置属性的系统调用
网络的不断发展对包括电信级以太网系统在内的网络节点设备的硬件资源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换芯片通常是电信级以太网产品的主要功能单元,因不能编程导致可扩展性较差。在
时间序列序列模式相似性的度量是从时间序列中获取时序关联规则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距离度量法只能度量相同长度序列模式的相似性。借用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的思想,这种基于
摘 要: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现状是活动的目的比较单一,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且女生锻炼次数偏低,在锻炼项目上比较追求时尚,学生活动依然受体育场地条件的限制。关键词:天津市; 大学生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8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61-001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课外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
范畴理论主要是一些特定数学的对象和映射的概括和抽象,在此利用范畴理论阐述图像分析和识别中的数据降维问题,定义高维数据降维范畴的过程,并以主成分分析范畴和等距映射范畴分别验证了范畴理论应用到图像数据降维问题中的正确性。
特征选择是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方法FeBES(FeatureSelection Based on(μ+λ)-ESEvolutionary Strategy),它以遗传算法为基础,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