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的十大区别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是“无形资产”的备抵项目,它们共同反映着无形资产的现时价值,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许多区别,因而在实务中时常对两者的关系认识不清,存在许多模糊之处。本文针对两者的区别做一剖析,以期达到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目的。
  [关键词] 无形资产减值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摊销 区别
  
  无形资产减值与摊销是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中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累计摊销”账户的设立有许多新的变化和突破。从资产负债表上看,“累计摊销”与“减值准备”都是“无形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形资产减值与摊销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关系认识不清。为此,本文着重就两者之间的区别做一探析。
  一、性质目的不同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合理地分配。累计摊销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它把无形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无形资产预计可使用的期限内,以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摊销表示的无形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它可以从业务收入中得到补偿。而无形资产减值是指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一种,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确认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减值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计提摊销是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无形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尽管摊销特别是加速摊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诸如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贬值的作用,但这并非摊销的主要作用,摊销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偏差;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无形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与相关。因此,也有人认为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反映了无形资产当前的价值,是一种资产计价的手段。
  二、理论基础不同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无形资产符合资产的定义。而当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减至账面价值以下时,由此所形成的减值已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减值从无形资产价值中剔除,并将减值列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摊销的理论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计量的标准。无形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要将其无形资产价值按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分期计入费用,而这正是权责发生制具体要求的体现。
  三、准则适用不同
  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与计提摊销的相关规定,在旧准则中两者全部列于《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而2006年颁发的38项具体准则中包括了重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在“第四节后续计量”作了具体规定,而对无形资产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则在第二十条做了交代,即“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处理”,这样就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委托贷款、短期投资(部分)、长期投资(部分)等的减值准备一并列于《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中,集中体现了资产减值的共同性和系统性。
  四、遵循原则不同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以谨慎性原则为依据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将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减其账面价值,体现了“谨慎”思想。无形资产摊销是以配比原则为依据的。无形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中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这种将摊销金额与其产生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思想,正是配比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五、确认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中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并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而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不应摊销。而对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时,才对其进行减值测试;而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由此可见,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不包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而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范围恰包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因此,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范围比計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要大得多。
  六、核算时间不同
  无形资产摊销的计提通常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因正常时间推移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或年末(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根据实际减值测试情况来进行,在并无证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不必做账务处理,因此不同会计期间的减值损失与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系统的联系。
  七、计量方法不同
  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中规定,首先,判断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存在摊销问题;其次,确定摊销期间。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整个期间内进行摊销;再次,选择摊销方法。企业应当根据无形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生产总量法、车流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同时又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企业还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处理。
  而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中规定,首先,无形资产减值的测试。当无形资产不能收回账面价值时,减值损失就发生了,就应当对其存在减值的迹象进行判断;其次,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再次,减值损失的确认。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东北林区天然林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营林规划、经营措施、经济与政策调节、社会公众参与等多角度对如何实现天然林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探讨.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美食的需求愈发强烈,餐饮业的前景也愈发光明。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正迅速发展,餐饮市场持续扩大,这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产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型餐饮企业来说,竞争也更为激烈。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服务营销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网络时代的服务营销策略也随之改变。在网络营销中,根据当前社会热点、消费者关注点,预测出将会流行的趋势和卖点,就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iiii 3月11日至14日,全国“两会”期间, 当代贵州杂志社策划发起,与多彩贵州文化产业中心、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京办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举办了“发现多彩贵州”摄影展的首
期刊
生态学原本是环境学科研究的理论之一,而今却在新闻学科中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新闻学科建设而言,如何创新新闻学科体系,不仅对当前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大规模化网络系统具有复杂动特性,其控制问题既十分重要又极具挑战性。传统的集中式控制(Centralized Control)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复杂大系统实现协调、稳定、高效运行的要求。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文字材料集合体.在管理中,需按照其内容划定存档范围,确保档案齐全,处理好管理中的几种关系,以真正达到建档,管档在于用档的最终目的.
通讯受限情形下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当前国际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但是现有的关于通讯受限的滤波器和控制器设计结果大多是基于线性模型展开研究的,很少考虑实际物理系
最优化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诸多领域,因此研究高效率的优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仿生算法具有限制少、求解快和易于实现等优点,已经成为解决最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