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 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00000)
  摘 要: 高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培养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做了分析,同时针对目前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改良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效率打下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必要性 具体措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成为一项热点课程,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相关课程,一般采用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受社会大环境发展和学生自身缺乏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存在困难,这就导致高校学生没有将就业与学业、思想等密切相关。总之,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课程规划,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有明确的定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必要性
  1.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高校逐渐由精华教学的思想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模式,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从近年的发展看,“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工作,让大学生实现自身职业目标,尽可能地减轻心理压力,明确自身长期发展的关键定位。
  2.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从本科院校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部分普通院校存在着生源质量不理想、学校自身缺乏知名度等问题,办学思路和目标与学校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这就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其次,合理的职业规划对激发学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根据社会实践进行目标性教学,时刻关注就业市场变化,有效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升自身职业适应能力,为之后的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持续性
  从教学发展看,学校更重视专业教学,忽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安排不理想,这就导致该课程缺乏浓厚的氛围。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作为一所著名高校的重点学院,更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及专业知识教学,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引导普遍集中在入学时期,对毕业生关注较少,在就业中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足,该课程实际学习效果一般。
  2.存在盲目性
  部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对自身认识不足,职业定位不准确。部分学生对自身就业期望度较高,就业目标集中在企事业单位,就业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工资待遇及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期待,使得就业面受到限制。部分学生贬低自身能力,职业目标相对模糊,缺乏科学的指导。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专业性强,学习压力大,学生需要投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就业方面的大部分想法是个人臆想,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职业规划方面存在盲目性。
  3.缺乏针对性
  高校职业生涯课程大多采用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差异性,实际教学效率不高。由于学生在专业方向、个性色彩、年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课程需要相应的特色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并结合学科分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体措施
  1.构建长效性机制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了解科学的职业发展理论,掌握合理的职业规划方式,结合社会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系统性规划。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知名大学得到很多企业的认可,但在就业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进入岗位之后无法适应工作的现象。以数学科学学院为例,该学科专业性非常强,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学习上,缺乏自身的职业目标,无暇顾及职业规划,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手足无措。同时,该学院专业内容较抽象,就业时专业限制较大。学校应建立长效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帮助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持续性的建立和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在就业时发挥作用。
  2.注重课程合理设置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高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课方式。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以中初教育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金融行业为主,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特别是课程实践阶段,全面涉及几个重点就业方向,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同时聘请知名校友、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就业理念及工作经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丰富自身实践经驗、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用正式课程与讲座、社团活动等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生在年级上的差异性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实现科学的课程教学。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点、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设置职业规划的测评机制,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不断调整,为高校的课程设置提供有效的参考。
  3.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高校要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增加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比重,利用各项社会资源实现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有效关联,构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实际学习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自身,从而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特点不断修正自身职业目标,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此外,随着“互联网 ”理念的提出,大学生创业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高校要结合社会发展理念来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及创业上的指导,鼓励学生更新自身就业理念。例如需要积极响应社会及政策等方面的要求,实现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而言,要针对学科特点,将数学这一传统优势专业学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找出创新点。同时,高校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同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后续性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就业情况进行有效比较,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实际的指导效率。
  四、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要分别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进行职业方面的客观性、全面性认识,从学生兴趣、学生能力、学生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衡量及分析,将学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等相结合,根据自身职业倾向确定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采取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行动。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学校要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及发展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袁慧.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09):54-55.
  [2]李俊锋.浅析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4(04):20-21.
  [3]湛风涛,逯登宇.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03(01):105-108.
  [4]崔世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3(02):23-25.
  [5]张竞乾,朱玉涛,谢帆.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06(02):21-23.
其他文献
摘 要: “世界文化史”课程是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在借鉴国内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宝贵经验之后,作者对课程内容和课堂实施环节提出三点创新思路:一、以物述史,平等地看待各个文明的兴衰和贡献。二、以情动人,将个人的记忆和经验带入讲述中。三、学以致用,将课堂内容与文化考察融合在一起。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渠道,增加学生对世界文化的了解,自觉成为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关键
摘 要: 幼儿园新教师初入幼儿园,面临教学、家园合作、同事相处等方面的困惑,特别是在家园合作中祖辈家长的工作存在比较明显的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影响了幼儿园新教师们尽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新身份的进程。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矛盾分析法明确指出了矛盾的分析方式,如: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是发展变化的。这些矛盾分析方式让我们理清幼儿园新教师与祖辈家长之间的矛盾,从而为新教师的祖辈家
摘 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对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借助慕课蕴藏的在线教育革命,探讨其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和方法,以任务引导的方式,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当前增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关键词: 慕课 微课程 任务驱动 教学
摘 要: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已经成为现代人交际、生活、工作使用的必不可少的通用语言,也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在求学、面试、就业中显得十分重要。高校作为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阵地,对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普通话的因素,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期对高校的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有益。  关键词:
摘 要: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扬州方言体现了地方方言对文化形式的影响,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贯通。本文采用霍恩比的“综合法”,结合扬州评话的翻译,分析扬州评话的方言翻译问题。并指出方言翻译不当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这样有利于以扬州话为表达形式的扬州评话等曲艺的发展,带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 扬州曲艺 方言词语 扬州评话 方言翻译  扬州评话是扬州乡土文化的
摘 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党和国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泰山文化为例,通过拣选泰山封禅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和泰山精神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在引入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中融入泰山文化元素,对地方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和过程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泰山文化 地方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摘 要: 素质教育形式下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如何创建高效思维课堂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自主化和教学形式的合作化成为必然选择,学案的设计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充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做到目标导学、自主有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探究 小组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
摘 要: 模因作为可被复制的信息单位,以及模因论能够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发,从语言模因传播的两种方式,尤其是表现型语言模因的传播,即“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方式出发,分析了模因论指导下的仿写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同时可以自然地融入情商培养的元素,使语言技能的培养与人的素养的培养密切关联,从而使语言教学具有更宽泛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艺术类高职读者阅读行为的一些共性,以期通过他们的阅读行为分析他们的阅读需求、阅读趋势、阅读中产生的困惑、阅读方式的转变。图书馆根据这些分析改进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资源体验。  关键词: 艺术类高职 读者阅读行为 共性  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向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转变;
摘要: 元教育学研究一直以来是教育学研究者所关注的基础研究领域,对于教育学学科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对于“元教育学”研究的提法误解、命题理解与特点归纳作分析,并提出思考,以期对元教育学研究有更明晰的理解。  关键词: 元教育学 基础研究领域 命题理解 特点归纳  《“元教育学”问对》一文,是陈桂生教授1995年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一篇文章,其以对话形式将“元教育学”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