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IB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家庭结构关系的变化,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不再是身体上的健康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健康,现在当今社会上大家最为关注的则是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家庭是儿童对于社会接触的首要场所,那么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家庭关系来探析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家庭关系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07-01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导致了流动儿童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自卑、自闭、多动等心理问题。很多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与学校、社会等因素有关系,家庭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家庭关系则是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不良的家庭关系下,会导致儿童出现消极的行为举止,严重的话还可能发生攻击性行为。因此,本文对家庭关系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客观解读。
  一、解读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那就是家庭成员根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在共同的生活之中的相互联系。其中《婚姻法》就有说过:“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家庭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家庭關系主要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如今最为普遍存在的关系。
  二、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
  家庭是儿童人生成长的第一个摇篮,家长则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从社会的角度看,家庭关系具有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关系是由婚姻和血缘建立起来的。其次是家庭关系中的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感情联系,是一种初级的关系。第三是家庭关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特殊关系。第四是家庭关系由于存在在水平与垂直的关系,所以在交往方向与选择之上有双重趋向。第五是家庭关系具有规范化程度的正式社会关系。 三、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反映了家庭关系的裂缝
  流动儿童现常见的心理问题在学习方面主要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书写和阅读不会、不会计算;在性格与情绪方面主要有:胆小、爱哭、怕黑、粘人;在自控能力方面: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合群、孤僻等。那么这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关系而产生的,那么有哪些不好的家庭关系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呢?就目前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父母婚姻关系的不和谐;隔代养育者之间的教育缺乏;父母家庭角色的缺失或者替代;父母教育教养方式的极端。
  四、创建适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关系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关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成长的儿童,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必定是积极乐观的,对人热情的并且人际交往关系良好;而对于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儿童来说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缺乏安全感和充满攻击性的。为了是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家庭努力的给孩子创建一个适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关系。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所谓和谐的家庭关系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充满乐趣,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家长热爱生活和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让这个家庭充满乐趣。父母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随时随地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这样是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影响着孩子的表现及反应。所以父母之间要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少一些物质上的需求满足。第三,要对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给孩子自信,由于自信是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个衡量标准,所以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人格。并且在生活之中父母要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过于的宠溺,导致孩子个个都是小祖宗,什么事都不会做也不愿去做,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五、小结
  本文对家庭关系进行了解读,主要是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对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进而根据前面所描述的基本特征探析了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不同类型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面对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时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就是因为家庭关系是对于流动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就应该从最根源入手,也就是从家庭关系入手,最为重要的就是为流动儿童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给流动儿童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史浩杰;对《流动儿童社会化后果及其原因的探析》[J];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陆桂芝;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M];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许丽芬;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探讨钴-原卟啉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钴-原卟啉灌(50mg/kg)胃处理后,建立液压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区域血红素氧合酶-1(HO
目的探讨引起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人脑影像学结构异常的危险因素和发生率,并就其与病人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2007年经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也日趋增多。近年来,公安边防部队官兵的心理变化呈现许多新特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in the mRNA levels of neurotrophin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the striatal tissue of mice treat
人类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疑惑,这也为各种所谓的特异功能、鬼神之说提供了生存空间。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脑科学的发展,种种看似神秘的灵异现象背后的秘密正被逐一揭晓。  预知未来  1954年,美国一个邪教组织宣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其头目一口咬定,当年的12月21日世界将被一场特大洪水吞噬,而她和她的信徒会在灾难来临前乘坐一艘外星飞船成功逃生。事实上,当日什么事都没发生。但
摘 要  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又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极不稳定,很容易随着外来思想的进入改变自己的想法。对此,初中生青春期要加强家庭教育方式的渗透,发挥家长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心理教育,特别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需要家长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纠正初中生的错误心理,让其形成正
据美国《航空周刊》2006年3月27日报道,J-UCAS(联合无人空战系统)项目下马后,美国军方、企业界和有关研究机构正在探索新的无人战斗机(UCAV)设计。与J-UCAS比较,这些设计着眼
最近据印度媒体透露,该国已同以色列达成协议,共同投资研制射程达70公里的远程型“巴拉克”Ⅱ舰载防空反导系统。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则可将“巴拉克”从一种近程低空防空反
攻击性行为是小学生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危害极大。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和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就此问题尝试提出了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改
社会交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功能。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幼儿正常生活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在社会竞争状态下幼儿会呈现孤立化,出现城市化生活中幼儿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