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y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教材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教育内容,正在试用的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就是 "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契机,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陆地资源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资源现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这种渗透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了解了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比如我在讲“中图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 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两相对比,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我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 幅图上把各个圈层都表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地画出地球的圈层图,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个圈层,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零乱。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此外,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静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环境条件,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通过整理,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相关的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認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关的各类问题。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意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难懂的又没有什么用的学科。但事实上,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江南丘陵地区在6—7月的梅雨天气或者是7—10月浙东沿海的某一台风为例,讲述暴雨与洪涝灾害;又以江南丘陵地区在7—9月的伏旱和某一年冬季该地区柑桔的冻害为例,来讲述干旱与寒潮灾害。所有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都可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地理。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不是靠一朝一夕或轻轻松松地去做就可以完成的。在这之中需要我们教师用心思考和不断实践,通过良好的教育途径,促成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树立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优势,并脚踏实地承担起学生正面教育的重任,那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必将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语省略”虽然不为日语独有,但却是日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本文从文学实例出发,结合哲学语言学思想对日语主语省略背后隐藏的哲学理念与美学意识进行探讨和挖掘,并且从汉、日、英语的对比分析中总结出日语主语省略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主语省略;语言对比;哲学;美学;日语特点  作者简介:张哲瑄(1990.2-),男,汉族,辽宁营口人,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对比语言学
摘 要:四字格多以周围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情世故、自然风物在四字格中都有反映,很多四字格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从语义上来说,吴堡方言四字格词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描述性,形象性,贬义性。  关键词:语义特征;描述性;形象性;贬义性  作者简介:王一帆(1991-),男,汉族,浙江嘉善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
中华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素来关系密切,水乳交融。“释躁平矜,怡情悦性”是茶道与养生相互调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对茶道养生文化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价
基于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是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S3C2410和运动控制芯片PCL6143的运动控制器,能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缝纫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信息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南疆八桂大地,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进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IT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信息学的科研与教学力量从弱到强,信息
移动通信行业是目前全球持续增长较快的行业,也是面临挑战和竞争激烈的行业。随着国内移动通信行业新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以及此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面对的是
新《课标》要求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日益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外部优质资源,正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外部竞争环境对
从教十年,当年师傅说的“教师五心”一直做为我的座右铭陪我至今,尤其是在当班主任后对“教师五心”的体会更深。所谓的“教师五心”是指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爱心、细心、信心、耐心、恒心”。  一、教师要具备一颗“爱心”  “爱心”是指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特别是做为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各种习惯普遍不好,如果没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那么同这些学生相处势必会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所以爱心显得尤为重要。有了爱才能包容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不仅是诗人和作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徐志摩翻译过很多诗歌,并且还提出了自己对翻译理论的独到见解。然而,对于徐志摩的翻译理论,后人仍然知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