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市场对UI设计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UI设计课程)为教学改革研究对象,找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调整课程内容,弥补现有的不足,紧密联系市场需求,以培养出既有审美能力、又能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互联网设计专项人才.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时代,人机交互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城市景观作为为人所使用的设计品,自然具有交互属性.但是,一些设计师使用模板化的语言开展景观设计,导致景观过于追求形式美,难以满足游人休闲游憩等功能需求.该文结合心流理论,从显性和隐性两种交互形式的角度出发,分析、归纳用户充分使用景观的条件,结合实例总结得出一种新型的景观设计方法.
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是伯纳德·屈米的经典设计,在方案中,屈米提出层次模糊和建筑事件的非因果联系性的观点.在空间设计中,人类(事件和空间)与环境的关系即建筑叙事是自由的、无关联的.空间营造并不只涉及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筑的地域性、形式感从美学意义转向为社会提供组织活动的功能.因此,建筑的叙事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即空间系统、事件系统与运动系统.该文基于蒙太奇式的建筑叙事,探究建筑与人在空间中的交互体验,即探究屈米关于“建筑是一种叙事”的工程实践与叙事策略.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被誉为“园林之母”,足以见得中国园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影响力.其中,最为典型的为苏式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园林在中国诸多城市得到广泛发展,同时,有关园林风格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地域文化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展现情况不尽如人意.徐州作为拥有深远汉文化渊源的城市,敏锐地发现城市园林中缺乏地域文化的状况,遂将风格鲜明的地域文化融于园林,并体现于其风格和形制之中,这种本土化的园林被称为徐派园林.
现有的设计史教材中较少涉及广西地区古代造物活动的内容.在桂林理工大学设计史课程中,加入广西考古成果的相关内容、加强与当地文博机构的合作等,可以使桂林理工大学获得形成设计学科特色、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
关于“绘事后素”以及“白”先与“白”后的论辩,众学者各执一词,至今未有定论.该文究其本源,认为“绘事后素”表达的是天然美和特殊美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绘画的过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中关于“形”和“神”关系的表达,与“绘事后素”的含义有着对应关系,二者的内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质之美,“素”犹“形”,而“形”先于“神”,即“白”先,而非“白”后.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单一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而是逐渐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体验对于设计作品和公众都会产生影响.该文以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为例,指出审美体验受到审美主体认知结构与外界知识的影响,并通过收集资料讨论运用设计心理学中外界知识的渗入完善参与者的现有认知,从而提升审美体验.
近年来,人们对于乡村景观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而且要兼顾自然环境.该文针对济南苾村地区发展特色与现有资源条件,以美丽乡村、生态开发、节能环保为前提,突出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开发一处以苾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中心公园,以提高乡村景观质量水平,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之兼具生态保护和美观的双重效益,以此作为生态景观建设的展示点,对长清地区景观规划起到示范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存在关注教学过程与关注教学成果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感受美、体验美和形成美的过程,该文作者通过分析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只有关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格式塔心理学要求有情感地感知艺术、有目的地体验艺术和有节奏地初步形成艺术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不久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聚焦——2022北京冬奥会国际版画交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并将在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青岛市美术馆等场馆举办巡展.rn展览邀请当代国际版画界较为活跃的艺术家,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精心创作既彰显版画艺术价值、又能体现奥运精神的作品.
期刊
该文从莫霍利-纳吉1936年拍摄的影片《伦敦动物园的新建筑》入手,以自然观念为角度,通过分析19世纪到20世纪初典型的自然观念及其转变的内在原因,比较约翰·拉斯金与莫霍利-纳吉设计伦理观点的差异,结合现代科学与传统自然哲学的对话和冲突,试图描述在此视角之下莫霍利-纳吉所持的设计伦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