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义掌控难题:一个语义推论主义方案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拥有的概念的语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和转变.当代元哲学方案“概念工程”试图将这一现象和哲学方法论勾连,主张哲学的任务是设计和修正我们的概念.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真正“掌控”概念的意义?这就是“掌控难题”.对于这个难题,有两种主要解释策略:语义外在论和语义内在论.这两种进路各有洞见与盲点.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更具优势的解释策略,即语义推论主义方案,通过纳入社会实践的规范维度来确保语义的掌控.
其他文献
基于全国调查的数据,针对育儿支持,本研究考察了家庭所拥有的内生性支持和市场组织给予的外援性支持,认为家庭内外的这两种支持机制是育龄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缓冲器,并根据来源的不同发挥着迥异的作用.其中,生育制度的执行、工作氛围、主管支持、同事支持等组织支持对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均起到了调节作用.而家庭支持对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则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从儿童照料“去家庭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就如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行了现实反思与政策性建议.
远德玉(1934.4-),辽宁省台安县人.1953年毕业于阜新煤矿学校,同年考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专修采矿专业.1955年毕业后留校在党委政治部工作.1978-2002年间,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室(1988年改为“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工作.其间,历任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辽宁省技术改造研究会副理事长、沈阳市政府咨询委员.2002年退休.远德玉教授在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论等领域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远德玉技术论研究文集》
期刊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时代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农”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与特征不同,“三农”工作重心和主要政策也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本文围绕建党以来“三农”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文件,系统分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与政策变迁历程,并将其梳理为四个阶段,总结出三点历史经验与启示:一是农民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参与者,与党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要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
韩增禄(1937年9月27日-2021年10月29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81年3月,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任编辑工作,并受命到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班任学员兼负责人.1982年7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班.从1983年12月开始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今“北京建筑大学”)任教,历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等,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
期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指明了方向,为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的类主体、类存在、类本质和类生活以及经济全球化等维度,巩固加强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主权平等、经贸自由、平等互利、有约必诺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于经济模式、科技共享、金融秩序、绿色发展、经济安全、共同发展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意义重大.
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传统解释还原思想构成挑战.斯特雷文斯认为,虽然他的因果解释理论带有一种解释还原的思想,但他的理论却能克服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解释还原思想构成的挑战.但是,根据本文研究,斯特雷文斯的解释还原思想也不成功.根据他的观点,科学解释模型一定是聚合性的;但是,不仅聚合性的定义并非清楚明白,而且在科学实践中,我们也没有发现这种聚合性.另外,在斯特雷文斯看来,不可还原的性质不能进入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有两个理由:第一,只有个体的物理对象才能够进入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第二,这是被科学实践所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实现价值观念“软约束”和制度规范“硬约束”有机结合的重要路径.作为一种思想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着价值导向、立规导向和实践导向三重功能.在价值导向功能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影响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并通过融入原则性条款和具体规则条款的方式促进该功能的实现.在立规导向功能方面,思想道德准则化、领导践行规范化、政治仪式制度化都是实现立规导向功能的重要方式.在实践导向功能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为党内法规解释
倾向是事物的内在性质,这是讨论倾向问题的哲学家们通常的理论假定.自从麦基特里克对内在倾向论题提出挑战以来,倾向主义者不断为内在倾向论题进行辩护,他们论证外在倾向可以还原为或奠基于内在倾向.但是,这些辩护都不成功.事实上,内在倾向论题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主要在于对倾向的因果性和可能性两种理解,然而这两种理解都不能排除外在倾向的存在,甚至那些所谓典型的内在倾向实际上也是外在的.因此,外在倾向论题是值得辩护的,并且有着更广的应用范围:除了自然性质之外,几乎所有的倾向都是外在的.
人工智能的演化形成了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两条代表性进路.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优点在于推理过程透明、可解释,但存在不完备、框架问题和知识接收瓶颈等问题.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泛化能力和可移植能力强,但缺陷是算法不可解释性、过拟合等问题.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有着显著的融合可能性,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两条进路的融合又产生了新的路径,在基于神经网络的逻辑推理、符号表示的机器学习、认知图谱及其推理、机器学习与论辩挖掘等交叉领域表现出强劲的融合潜力.
信度还原论是当前主流的信念理论,主张信念是一种位于某个阈值之上的信度.实用信度还原论进一步主张,相信p就是拥有足以合理化按照p行动的信度p.这种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知识的实用入侵现象,但它不能全面刻画信念的状态,特别是忽视了信念与真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之相对,断言倾向论主张信念是一种求真的断言倾向.根据这种观点,信念不仅试图精确地表征世界,而且还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支持性态度.正是这种态度把我们指向了行动.总之,断言倾向论不仅保留了实用信度还原论解释实用入侵现象的功能,而且更好地揭示了信念与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