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

来源 :学习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指明了方向,为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的类主体、类存在、类本质和类生活以及经济全球化等维度,巩固加强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主权平等、经贸自由、平等互利、有约必诺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于经济模式、科技共享、金融秩序、绿色发展、经济安全、共同发展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张文佑(1909年8月31日-1985年2月11日),河北唐山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常委,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委员会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他还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文佑当选1955年首届学部委员,他教子有方成就了父子双院士的美誉,其子张肇西院士的爱
期刊
《慈善法》界定并规制慈善募捐,对于求助型网络众筹等私益募捐,则以个人求助之名排除在规制范围之外.该做法面临系列现实困境:活动开展名实不符,即实质上是募捐,但只能表述为个人求助;政府监管进退失据,即基于与慈善募捐的相似性,应强化监管,但法无依据;纠纷解决无的放矢,即涉及募捐流程、善款使用、余款分配等重大问题,但只能根据合同法泛泛调整.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法忽视了私益募捐的概念正当性、行为公共性及其处于民事赠与与慈善募捐之间的特殊位置.为此,未来立法应明确承认私益募捐概念及其权利属性,明确监管者身份并优化配
直播购物通过视觉场景建构出炫彩夺目的 影像仿真,以在场互动营造“群体性孤独”背景下的“社交镜像”,形成媒介真实下的消费幻象.直播购物还通过深嵌式营销引导受众的“虚假需求”,以网红商品的符号化激发受众身份建构的欲望,实现对受众的消费驯化.分析直播购物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可以发现,幻象营造依存于媒介逻辑,消费驯化中隐藏着资本逻辑,并在媒介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双重叠加中实现直播购物的利润诉求,建构出新型的网络消费主义文化.
中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通过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现已废止)和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初步建立起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买卖双方在房地产中介促成交易的过程中所签订的买卖合同,可以同步在政府不动产登记部门实时进行网上备案,不动产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已经大幅提高,加上中国公证制度不是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因此公证人在建筑物专有部分买卖领域中的业务近年来呈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但与此同时,《民法典》中对于建筑物共有部分的规定,仍然为公证参与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同管理留下了可供探索的空间.
期刊
社会工作技术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益方式,助力提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效性,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建构.社会工作技术起源于社会技术,具有实践指向性、主体间性与社会限度、中层性.构建社会工作技术的路径可以通过回归社会工作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社会理论与技术的互动、整合社会工作技术存量、开发实践智慧展开.现有分散的社会工作技术能够通过关系主义形成一个整合性的社会工作技术框架.
“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向前推进.深入推进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改革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随着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和减证便民服务举措的推进,“公证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得到了体现,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高效便捷公证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公证在引导健康经济往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基于全国调查的数据,针对育儿支持,本研究考察了家庭所拥有的内生性支持和市场组织给予的外援性支持,认为家庭内外的这两种支持机制是育龄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缓冲器,并根据来源的不同发挥着迥异的作用.其中,生育制度的执行、工作氛围、主管支持、同事支持等组织支持对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均起到了调节作用.而家庭支持对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则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从儿童照料“去家庭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就如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行了现实反思与政策性建议.
远德玉(1934.4-),辽宁省台安县人.1953年毕业于阜新煤矿学校,同年考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专修采矿专业.1955年毕业后留校在党委政治部工作.1978-2002年间,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室(1988年改为“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工作.其间,历任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辽宁省技术改造研究会副理事长、沈阳市政府咨询委员.2002年退休.远德玉教授在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论等领域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远德玉技术论研究文集》
期刊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时代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农”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与特征不同,“三农”工作重心和主要政策也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本文围绕建党以来“三农”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文件,系统分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与政策变迁历程,并将其梳理为四个阶段,总结出三点历史经验与启示:一是农民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参与者,与党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要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
韩增禄(1937年9月27日-2021年10月29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81年3月,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任编辑工作,并受命到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班任学员兼负责人.1982年7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班.从1983年12月开始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今“北京建筑大学”)任教,历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等,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