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2035年前后或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都將受到深远影响。分析沈阳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市;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0-0037-0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中60岁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占社会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一个动态过程。1940年,美国人口学家Raymond Pearl最早提出“人口老龄化”这一概念。1956 年,在联合国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界定当一个国家(地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占社会总人口比重超过7%时即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地区);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认定当一国(地区)老龄人口比重超过10%,即为严重老龄化国家(地区)。而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21亿,且仍将以每年约3%的速度继续增长。全球正在集体进入老龄化阶段,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幸免。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站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老龄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五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积极应对老龄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沈阳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问题
  作为我国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2019年沈阳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逼近200万大关,占户籍总人口比重的25.6%,比全国平均值高出7.47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达到19%,居全国第二位。
  短短四年时间,沈阳市人口老龄化率从2015年的22.1%增加到2019年的25.6%,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有近10万人迈入老年人行列。与此同时,具有绝对劳动力优势地位的18~35岁青年人群却在以每年7万人左右的规模减少。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不断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沈阳的“人口红利”将被进一步削弱,造成劳动力供给的持续萎缩并改变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而老龄人口“供养比”的快速下降,将加大养老金兑付压力和医疗费用支出,同时也将带来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未富先老”也将从储蓄与消费、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影响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超越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进而转向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根据老龄人口健康、教育、收入水平的不同,居家型养老、公寓机构型养老、医疗护理型养老、休闲旅游型养老、保障型养老等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热捧。然而现实中“养老难”“养老贵”,养老服务设施“一床难求”,养护人员数量不足且缺乏专业培训,养老服务产品供需失衡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对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规律与特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供给侧改革,统筹协调推进服务模式创新,花大力气积极应对。
  二、沈阳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积极应对沈阳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挑战,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人口发展必然面临的趋势和难题。尽管这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世界性难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来更好地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而推动老龄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该看到,老龄人口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退休政策或其他相关政策的年龄界限,考虑采取渐进式或弹性退休制度,促进老龄人口“发挥余热”;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制度,大力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老龄人口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让老龄人口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一)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与人口老龄化形势相适应的政策体系
  针对当前沈阳市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前瞻性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鼓励生育政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满足年轻人及新家庭的住房需求;落实婚育相关假期制度,推动事业与家庭相互平衡;依法保障妇女就业权益,充分改善妇女就业环境;合理配置社会服务资源,增加儿童日间照料服务供给;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基础上,争取尽早实现自主生育。深入实施“盛京人才”战略,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政策,对来沈定居人才在购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便利,吸引更多的各类人才来沈阳就业、创业。
  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社保定点审批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力度。探索专门协调机构,打破部门分割、政策分割的旧有格局,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协调健康发展。提高政府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逐步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力度。完善养老服务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评估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业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二)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在内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针对沈阳市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积累人力资本,对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老龄产业技术革新,实现供给手段多样化,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
  (三)推进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与商业模式改革创新
  鼓励多元化发展,推进医养结合。加大政府对养老事业的刚性投入,发挥好公共财政的引领作用,通过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管理和运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科学统筹社会资源,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立多元化参与和投入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社会化。鼓励建设“中档设施、小型适用、专业水准、优质服务”的养老机构,鼓励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实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适当增加中高端养老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引进国际高端养老项目,打造一批知名的高端养老服务品牌,吸引周边城市老年人来沈阳养老、度假。
  加强卫生、社保、民政与财政等部门的互动,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深入合作,加快养护型、医护型机构建设。促使养老服务模式由“医养分离”向“医养结合”转变。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即由综合性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并在税收、费用减免、一次性建设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向街道、社区、家庭延伸。注重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增长的内生机制,加快建立老龄人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根本上缓解医保兑付风险。
  (四)培育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养老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针对沈阳市目前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在沈阳市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养老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加快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其他地区合作,聘请从事养老服务产业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开展养老服务产业研究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和规范养老服务用工市场,探索建立护理人员薪酬递增机制。
  积极开展养老金融产品创新,营造健康的养老金融服务环境,鼓励各类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养老服务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养老服务项目投融资。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注重发挥盛京金控、沈阳产投等金融平台优势,与老龄委等机构合作开发适合老年人理财、医疗、意外、养老等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健康养老金融服务模式和保险经营模式,建立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生态圈。
  (五)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
  建设和改造一批适老性住宅,提高社区适老性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社区养老院、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社区为老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交往与多样化生活,建立“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提供老年人学习成长环境。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关系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实施的大事。应当从多领域多角度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尊重世界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对策实施等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遲福林.人口老龄化:怎么看,怎么办[N].经济日报,2019-7-18.
  [2]  张瑾,綦鲁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N].光明日报,2018-3-22.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2019-11-21.
  [4]  张国桐,陈欣,李木楠.沈阳市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沈阳干部学刊,2019,(12).
  [5]  林宝.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经验”[N].经济日报,2019-8-27.
  [6]  马征.积极应对辽宁人口老龄化的新思路[J].人才资源开发,2019,(3):33-34.
  [7]  李凤艳,陈淑华.辽宁省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4):58-63.
  [8]  汪伟,刘玉飞,彭冬冬.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47-61.
  [9]  穆怀中,裴凯程.人口老龄化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20,(11):154-160.
  [10]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9):2-11.
  [11]  张荣.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经纬,2017,(7):159-164.   [12]  蒋正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求是杂志,2015,(6):41-4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Shenyang
  LI Xue-song,ZHAO Yan
  (Party School of CPC Shenyang Municipal Committee,Shenyang 110036,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china,It also become a severe challen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estimated that,during the“14th five year plan”period,China’s population will soon enter the stage of moderate aging,or will enter the stage of severe aging around 2035.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China’s all aspects of economic operation,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will be far-reaching impact.Analysing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in Shenyang.On this basis,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deepen the reform of system and mechanism,and innovate the service mode.
  Key words:Shenyang;ageing of population;present situation;problem countermeasure
  [責任编辑 文 娇]
其他文献
我国失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失业的含义和类型入手,分析失业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于经济的影响,可发现失业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基于此,结合中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分别从调整产业政策,增加工作机会;加大教育资本投资力度,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咨询渠道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摘 要:如今,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了经济的相关行业,在金融、会计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并给传统的经济领域带来了较大冲击。但由于人工智能本身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方面以及人们的认知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故实际运用中也产生一定的风险。为避免可能会产生的损失以及促进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  关键
摘 要:临空经济区作为一种依托机场形成的新空间发展单元和经济组织形式,对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因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临空经济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识别研究热点,厘清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临空经济区主要受交通条件、政府政策、发展规划等因素影响,在开拓市场、产业升级、刺激贸易、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在今后的临空经济区发展中,应该打好交通基础,发挥政府作用,加
2019年12月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车辆抵押业务作为居民经济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通过分析贵阳市防疫政策、车辆抵押业务在疫情期间的变化和车辆抵押贷款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得出新冠肺炎疫情对贵阳市经济短期冲击大、中长期经济影响逐步变大、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受影响更大的结论;并提出短期内及时而精准的施策、中长期经济刺激政策、针对性的经济补贴的应对政策,可为更好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经济影响的政策响应途径提供依据及支持.
随着人口老年化程度日趋严重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养老和健康逐渐成为个人乃至国家关注的问题,康养产业孕育而生.但其作为我国近几年才开始重点关注的行业,其产业体系只是初步形成,因此国内对其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金融在支持其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明晰康养产业的定义,再结合贵州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人口结构特征,分析其发展中的不足,为金融如何发力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康养产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不断融合,海量数据、创新算法、超高的计算速度都在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带动其他技术的进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突破。通过对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进行分析,有效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最终从政策、法律法规、人才培养、发展产业重点等方面提出适合上海自身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依托、社区为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这一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更为专业的养老服务。在呼吁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时代,应基于理论模型、已有研究和政策文本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评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高质量供给。
选取201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36个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能源效率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下游地区能源效率总体上较高,但呈下降趋势;中游地区能源效率次之,呈现先降再升的U型趋势;上游地区的能源效率均值最低,但是呈上升趋势.上游中游地区能源效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规模效率,而下游地区能源效率的变化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摘 要:目前,社区嵌入式养老逐渐形成聚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优势等新型养老模式,如何创新其社会化运行机制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成为该模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借助SWOT分析法,对我国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我国养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嵌入式;养老保障;社区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
摘 要:2020年初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地铁作为城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行业,其运营保障维系着社会经济的安全平稳运行。而在疫情特殊阶段,如何快速应对公共危机,是地铁服务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运营经济恢复的关键措施。因此,通过研究西安地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举措,分析其对运营经济恢复的影响,总结西安地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保障运营经济的经验,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