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绿色教育与中学历史课程的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必经之路,在历史教学中引进绿色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绿色课堂”。本文以中学历史教学为背景,指出了绿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目的就是为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开展绿色教育做一个经验借鉴。
【关键词】绿色教育 历史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46-01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追求衣食住行等满足的情况下,健康、和谐的“绿色生活”已经渐渐成为社会主流。同样,在教育领域中“绿色教育”也开始被教育界所认同,其内涵表现为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将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健康生活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充分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到“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其中较为常见的绿色教育要数环保教育。
将环保教育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常规教学,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在师生心目中树立起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新课改下开设的中学历史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中学生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引导其健康成长并促使中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目前,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所用教科书为北师大版本,并遵循新课程规定进行教学,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
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上,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播,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贴近,关注中学生自我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主要体现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学理念,为中学生学习历史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推进中学生个性发展。
三、绿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绿色教育应该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国家都要承担的任务,它关系到我们生存家园——地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培养绿色环保意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最为重要,而作为向学生展示过去史实事件的历史课程,更应该注重绿色教育理念,任课教师在讲授历史事件时要将绿色理念贯穿其中,让学生们认识到构建绿色社会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绿色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还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而且更重要的将这种意识传播给社会大众,使整个社会深深地体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执行者。
新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这就说明把历史教学就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并且德育教育也不能忽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多注意学生的自身发展,引导他们自主消化知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们历史任课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所以将“绿色教育”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措施,对未来新时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增强绿色教育理念的途径
(一)注重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绿色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加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教育地点是学校,而学校中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就是历史课程。因此,培养中学生素养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贯穿“绿色教育”的历史课程上。我们历史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相关文史资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创造能力,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享受历史知识带来的乐趣,真正做到快乐教学。
(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学习这种事情是不能强制的,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只有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时,才能真正体现最现实的情况。因此,要想让学生接受历史课程中的绿色教育理念,任课教师就应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创造一种乐学的气氛,使学生乐学、愿学、善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的手法,增强课堂有趣性,或者结合社会热点、生活常识的问题讲授历史知识,教学手段要先进创新,思想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绿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三)实现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榜样示范以及团队精神,将一组学生看作是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规律,还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时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智力品质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历史知识。
(四)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扩宽历史教学空间
教学地点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里面,我们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教学模式,与社会接触,从生活中体会教育,将教育知识应用到社会。因此,构建历史“绿色课堂”,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中,自主获得“绿色的养料”。
传统的历史教学将上课时间完全安排为知识的讲授,没有考虑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感到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模式过于封闭,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扩宽实力教学空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增加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将学习形式由课堂转变到社会中,知识不拘于教材,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引进绿色教育理论,无论是从新课改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育新时代的绿色教育角度来看,都是创新性的教学理念,符合时代的潮流。因此,这就需要历史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切实把握好绿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努力将使两者有机地相结合,相互促进,彼此互补,为我国今后真正实现绿色化历史教学做一个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刘动.实施绿色课堂 构建和谐历史教育[N].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10卷3期,2007(6)第10卷 第3期.
[2]张群.绿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教育,2002 第4期8卷.
[3]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办公室.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可贵的尝试与探索[R].基础教育课程,2006(9).
【关键词】绿色教育 历史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46-01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追求衣食住行等满足的情况下,健康、和谐的“绿色生活”已经渐渐成为社会主流。同样,在教育领域中“绿色教育”也开始被教育界所认同,其内涵表现为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将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健康生活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充分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到“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其中较为常见的绿色教育要数环保教育。
将环保教育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常规教学,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在师生心目中树立起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新课改下开设的中学历史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中学生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引导其健康成长并促使中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目前,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所用教科书为北师大版本,并遵循新课程规定进行教学,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
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上,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播,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贴近,关注中学生自我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主要体现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学理念,为中学生学习历史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推进中学生个性发展。
三、绿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绿色教育应该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国家都要承担的任务,它关系到我们生存家园——地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培养绿色环保意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最为重要,而作为向学生展示过去史实事件的历史课程,更应该注重绿色教育理念,任课教师在讲授历史事件时要将绿色理念贯穿其中,让学生们认识到构建绿色社会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绿色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还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而且更重要的将这种意识传播给社会大众,使整个社会深深地体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执行者。
新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这就说明把历史教学就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并且德育教育也不能忽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多注意学生的自身发展,引导他们自主消化知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们历史任课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所以将“绿色教育”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措施,对未来新时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增强绿色教育理念的途径
(一)注重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绿色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加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教育地点是学校,而学校中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就是历史课程。因此,培养中学生素养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贯穿“绿色教育”的历史课程上。我们历史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相关文史资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创造能力,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享受历史知识带来的乐趣,真正做到快乐教学。
(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学习这种事情是不能强制的,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只有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时,才能真正体现最现实的情况。因此,要想让学生接受历史课程中的绿色教育理念,任课教师就应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创造一种乐学的气氛,使学生乐学、愿学、善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的手法,增强课堂有趣性,或者结合社会热点、生活常识的问题讲授历史知识,教学手段要先进创新,思想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绿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三)实现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榜样示范以及团队精神,将一组学生看作是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规律,还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时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智力品质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历史知识。
(四)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扩宽历史教学空间
教学地点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里面,我们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教学模式,与社会接触,从生活中体会教育,将教育知识应用到社会。因此,构建历史“绿色课堂”,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中,自主获得“绿色的养料”。
传统的历史教学将上课时间完全安排为知识的讲授,没有考虑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感到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模式过于封闭,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扩宽实力教学空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增加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将学习形式由课堂转变到社会中,知识不拘于教材,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引进绿色教育理论,无论是从新课改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育新时代的绿色教育角度来看,都是创新性的教学理念,符合时代的潮流。因此,这就需要历史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切实把握好绿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努力将使两者有机地相结合,相互促进,彼此互补,为我国今后真正实现绿色化历史教学做一个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刘动.实施绿色课堂 构建和谐历史教育[N].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10卷3期,2007(6)第10卷 第3期.
[2]张群.绿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教育,2002 第4期8卷.
[3]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办公室.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可贵的尝试与探索[R].基础教育课程,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