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情境与教学效率关系的处理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zh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境要引发认识冲突,导出学习兴趣,导出的问题不仅仅在一个知识点上,而且要在一系列“问题串”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不少课堂时间,因此我们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应注意情境的高效性。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东南亚海啸后捐款统计情况的情境,第一小组、第二小组人数相等,有的捐10元,有的捐1元,班主任想了解捐钱的情况怎么办?学生用总数来表示捐款的情况,然后班主任把自己的捐钱交给第一组的小组长后,引入了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引出了平均数的概念。
  对于初中生来说“平均数”这一概念早已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早能熟练地运用平均数进行运算,早就知道平均数所表示的含义,像这样的问题情境就违背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原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仍不失为这堂课较好的引入方法。再如在“实数”教学中,教师本身出发点是为了创造出无理数是存在的情境,介绍了毕达哥达斯的生平、事迹与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再讲到杀99头牛大摆筵席与“万物兼数”,然后讲到希巴斯通过勾股定理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并不是有理数,遭到追杀,并被扔进大海……在这节课中教师设置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导出无理数,可教师的泛泛而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杀99头牛和扔进大海这两件事上,而忽略了为什么是无理数这一目标,浪费了不少时间,因此,问题情境这一模式不应被生搬硬套,片面使用或极端使用,问题情境中的“新情境”也是相互的,所有问题都是新奇的,问题就不再新奇,不能调动学生的认识欲望。因此,要适当控制问题情境的频率,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中的第一道门,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经历新知识形成与应用、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提供了学生学习交流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感受到了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是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如何设置才是高效的、有意义的,一堂课中的问题情境频率如何,这些都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去深思。(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锦纶中学)
  
  □责任编辑:廖肇银
  
其他文献
一、努力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先进的外国文化,要活到老,学到老,成为新知识、新文化的传递者,使学生对西方知识产生一种神秘感、好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通过英语这座桥梁去探寻西方英语世界的奥妙。    二、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能给自己带来的广阔天地    有部分学生认为学英语是
基于皮瓣移植术后的坏死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皮瓣术后移植的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通过激活SDF
目的比较含有体积分数为0.10,0.15,0.20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完全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纯度及细胞周
讲解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进而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正确运用讲解和示范,可以使学生更快地建立和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有助于学生掌握跑、跳、投等运动项目的正确技能和技术,提高田径教学质量。教师在讲解和示范时应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所以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不是仅仅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而培养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目的:根据中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与磨损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年龄、性别、牙位、单侧咀嚼的关系,分析楔状缺损与磨损的发病因素,对中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与磨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
要在教学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我想应突出在“全面性”上,立足“主动性”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趣味”二字,讲究“情感性”,注意“能力性”,培养“全面性”。  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目标、内容、项目的确定和制订上,必须符合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發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發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无论如何华丽与拙陋,民间工艺都是时代生活最真实的记录。  由多民族劳动群体在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