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传播策略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实力”一词是近年来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极其流行的关键词之一,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形的精神力,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国际信誉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软实力”理论对当今国际政治的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意义上讲,科技、军事力量作为国家的硬实力。是改变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核心力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国家在世界政治中具有主导地位。如今。非物质性实力,即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处理和各个国家间的利益诉求方式。就我国而言,历史让我们认识到提升国家软实力,建构自身社会主流文化的迫切意义。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优先实现个人致富的政策,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如今,国家必须制定满足全社会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政策,这就需要建构一种全社会成员共同的精神力量来凝聚这种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用一种文化的方式来激励与整合个体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共同发展的动力。进而推进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点在于主流文化本身的全面建构,建构一套核心价值体系,让社会全体成员产生一种推进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集体认同感。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没有大众传媒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将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并不能够直接转变成文化的软实力,进而发挥自身强大的现实意义。大众传媒是一种工具,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依托,在实践层面上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播机制。
  
  提高传播能力,保证信息的海量性
  
  媒体的传播力,指的是大众传媒传播信息,将信息向外扩散的能力。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都能在本国社会甚至世界范围内广为渗透和流传,进而掌握影响世界的话语权。
  就我国的现实语境而言,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靠发展信息传播技术来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大众传媒在实现公众和政府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中,担当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比如政府需要保证其决策的透明化,公众可以了解政府信息和参与解决社会事务:政府需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环境,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改善社会现实:公众也要知道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实惠和保障。大众传媒在此过程中,要有效地为公众传递政府信息,同时也要为政府了解舆情提供一个平台。
  
  有效设置议程。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其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不同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公众对外界事务的认知。议程设置是一种沟通政治与社会的有效途径,大众传媒不仅通过“把关人”的角色来过滤和修饰新闻信息,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编制新闻程序对不同的新闻设定不同的重要程度,来告诉人们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应该关注的。
  在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大众媒体要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来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对新闻媒体的利用,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内容来宣传这一文化战略;或通过重复地播出节目来达到对公众政策引导的潜移默化的叠加效果:或在报纸的重要位置刊登评论文章,来解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途径。其实,媒体的作用不在于它说服公众站在问题的哪一边,而在于哪些问题将会引起公众的注意,通过对文化内容的把关和程序上的设定,来影响公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引导公众舆论。实现舆论监督
  
  大众传媒通过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来引导公众舆论,间接地影响着政府的决策过程。由于一般公众普遍具有地缘上的局限性。接触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他们对社会事务的认知和判断主要是通过媒体获得,虽然受众不一定接受传播媒介的态度和采纳媒体提供的意见,但是大众传媒却可以改变或强化受众现有的态度和观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媒体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以哪些问题为侧重点及评论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态度、选登什么观点的讲话和文章等,都直接影响着有关社会事务的公众舆论。通过新闻报道让人们了解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观点,进而使公众产生一种认同感。接着,媒体再将公众的观点提炼聚合,这样,传媒就成了舆论的代表,既可进一步影响公众舆论。又可向决策者提供信息。
  大众传媒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平台,应该致力于营造公众舆论氛围,进而达到舆论监督的功能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比如,大众传媒在公众安身立命的精神构建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呈现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导,着力解读文化民生这一概念。引导公众对文化民生的讨论,提炼公众的观点再加以聚合放大来加大政府的重视程度:大众传媒还可以大力报道文化消费和休闲活动的分层,监督政府加大基础文化建设的投入:抑或是通过引导公众对低俗影视文艺作品的文化批评,促使政府加大对影视作品的审查力度,为公众打造一个健康的荧幕精神家园。
  当代中国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建构一种有感染力和包容性、能被世界普遍接受和理解并取得共识的文化价值体系。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公器,必将充分发挥其传播学理论上的机制,来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
其他文献
只要有学校的存在,就需要有学校后勤保障.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学校后勤工作的及时跟进,学校后勤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看出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时刻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以来,感受颇深,其中体会最深的是觉得如今的学生比过去成熟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能根
我国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封建专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国家,可谓“官本位”和人治思想根深蒂固,“公民权利意识”先天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权利意识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公民权利意识的自然增长。为了加快社会主艾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提升构建和谐社会的层级,各种媒体及广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4年8月11日(94)新出期655号文,获准公开发行.批文下达后,原湖北省教委副主任袁继凤先生、陶醒世先生慨然为题写贺辞,武汉大学李国平先生(时年85岁高龄)
通过对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和对垦区大学生价值的体现,认为把拓展训练纳入垦区体育课程体系顺应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创新,
“草根”(grassroots)一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传播媒介的广泛化。越来越深人人心。有人说,如今已是“草根当道”的时代。搜索互联网两大引擎——百度和Google,到2009年5月底,有关草根的搜索结果分别高达980万和786万篇。“草根”给新闻界引来了“草根新闻”之说。那么,“革根新闻”的魅力到底何在呢?    “草根新闻”    草根大多指平民百姓、群众、消费者或网民。他们的个人实力较弱,
审视接受美学下的受众本位    如果把新闻看成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读者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受众,那么接受美学研究法中对于读者的高度重视折射出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新闻的价值是否由受众决定。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并非是给定的客观认识对象,它也只有在读者能动的阅读活动中才能获得现实的生命,变成活生生的艺术。文学历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决定文学作品历史地位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读者的接受意识
政府信息化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使政府的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基拙之上,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政府信息化作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关键性
当前,农村发展报道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关注希望、方法、快乐的政策图解和成就报道偏多,而正视农民烦恼、协调帮困、参与引导、展示媒体责任的报道极少。而回避问题。阻塞信息沟通,将进一步阻碍农村的发展进步。  据统计,农业大省湖南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湖南日报》,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报道“三农”工作成就的占76.2%。据调查,全国其他主流媒体有关农村的报道也与此大同小异。虽然近几年该省及各地“三农”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崛起,美国政府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宣传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其中,社会化媒体便是他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平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