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州市大寺中学广西钦州535028)
  
  【摘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愈发重要。本文结合新的课程改革,归纳了培养兴趣的互动性、差异性、发展性、激励性和针对性等原则,提出培养学习兴趣应分有趣、乐趣、情趣和志趣四步走的策略,提倡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钻研知识的动力[1]。新课程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进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等教育理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即变“传知识”为“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走向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这些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求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赫尔巴特就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心理活动中顺利进行,即兴趣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因此要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就需要发挥兴趣的作用。
  一、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二、正确认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过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整个课堂被教师主宰,教师像一个知识转运者,把大堆大堆的知识不问情由地塞给学生,尽管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听我讲”、“我写你抄”,极大地打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真正有用的知识是不能被动接受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质变到量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在个人的独立思考中实现。因此,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承认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才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有效的设计。
  三、教师要用恰当的教法,上好每一节课
  地理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地理教师应该具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要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讲新课时,应该用教学挂图,把它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思维阅读课本上的文字,边看书上图,再对照前边教师的大挂图对比着学习,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来记忆,这样很直观,很有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事物的真实性。
  其次,在讲完新课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草图变相出题型,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如果画图的水平不高,不太象也没关系,只要能把关键的地理事物和名称表现出来就行。
  比如画中国地图时,必须画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杭州湾,珠江口,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等,我以前看有的老师上课不拿地图,也不画版图,画图了也太简单过分了,那样会让学生有错觉,记不住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点。比如讲中国的主要铁路,不画出珠江口,就定不了广州的位置。
  再次,教师要多阅读课外书籍,把丰富的地理知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讲解知识,会拓展知识面,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技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懂得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不要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问学生:“为什么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问题不是背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改变了那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这是受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地理科也是理性知识,有很多学生和老师以及校长都认为地理是属于死记硬背的,这是一种错误想法。
  四、巧妙结合客观实际,让理论不再抽象
  1、注意地理课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相结合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跨多科学,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学归根结底在于人地关系,无形中强调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格塑造。其所涉及到的全球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都能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意识。比如在讲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时,引导学生结合在丹麦召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说明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无度索取和资源的大量浪费,全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损失、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其中土地沙漠化问题,使春季沙尘暴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与所有人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这样的了解可以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利于促进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关注。由此推导出无论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是我们发展中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全球的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注意地理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最切身的体会入手,从本村的环境问题,学校周围的环境情况讲起,自然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环境保护者提倡的拒绝动植物制品、少用一次性物品、使用环保冰箱、拒绝贺年片等等。让学生能认识到环保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并时常思考自己的行为。再比如我们学校附近的村落大都是从事猪和鸡这两大养殖业的,先请学生讲讲这两大养殖业对你们每天生活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此类问题由于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他们兴趣极大,发言踊跃,最后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这样既拓展了学生开放性思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带入高潮。
  五、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和时事热点。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与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结合都很密切。特别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如果能把要讲的知识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往往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高三讲授《时区与区时》这一专题时,就以学生关心的球赛转播为引入,问学生当英国早上9点有足球比赛时,我们可以几点钟看到现场直播。这样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部分知识的实用价值,于是学习兴趣变得极为浓厚。除此以外,热点问题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素材之一。热点问题往往是全球、或一个国家与地区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选择时事热点联系教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到高中必修二《工业区位选择》这一部分时,可以结合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以及西部的资源情况;还可以结合中国入“关”问题,谈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我国工业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环保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的作用,并根据切身感受写出了一些小论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施教学现代化工程的进程中,作为地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尽快形成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加有其个性特色的地理教学浯言风格,掌握开运用多种教学浯言技巧,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促进地理教学水准、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充满艺术魅力。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任何学生学习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丽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2004,1(2)
  [2] 谭丽红.改革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B].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3] 王丽华,刘恭祥.地理学科的美育特性[J].福建: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6
其他文献
(无棣县第一高级中学山东无棣2519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地理教学活动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
高等教育事业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加之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的思想正发生明显变化,过去形成的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适用性逐步降低.社会各界对于新型管理方式的追求
(新郑市第二中学河南新郑451100)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地理思想与地理思维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因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地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
(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中学贵州毕节551701)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倡导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展与探索,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压抑,影响了其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研
(盘县第八中学贵州盘县553537)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明确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是国家实行有效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清流县第一中学福建清流365300)    【摘要】高中数学存在大量的“经验操作型”教师,他们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对自己教学进行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经验操作型”教师向“反思学者型”教师过渡是新课改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再反思,提出了高中数学反思的三个方面与四个视角,对于高中数
(盘县第八中学贵州盘县553537)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