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遵循内心的渴望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高考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选择从港大休学,回到高中母校复读,这一新闻让“高考状元”的“能力”再一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刘丁宁自己的解释是,她听不懂粤语,港大无法满足其研究国学的愿望。她希望回到北大,继续自己的理想。
  有人认为她的选择太过草率,因为大学仅仅只是学习的一个很小的方面,从这点上说,港大和北大是一样的。更多的人对她表示理解和赞同,认为她遵从内心对北大的渴望,敢于放下世俗与功利的考量,这份纯粹与执着让人感佩。
  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当年高考的时候。班上大多数人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是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建议,选择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然后或煎熬或浑噩地上完大学。
  也许,我们原本都和刘丁宁一样,有一个“桃花源”般的梦想,想学文学、学考古、学甲骨文、学哲学……但是,这些梦想,在这个纷繁复杂、珠光宝气的人间,却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掩盖内心的声音,假装淡定地迎向在他人眼中光芒万丈的未来。
  问题在于,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到来。当“意外”来临时,刘丁宁最终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渴望,这是一种莫大的勇气,虽然她为此付出了太过高昂的代价。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我们,会不会在18岁时就已经死去?即使成功地跨过了高考这个人生节点,我们又是否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爱过的会变淡,想过的会忘记,会升温的就会冷却。对于青春,与其怀抱时光的灰烬回味它的余温,不如把握住现在,遵循内心的渴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向,除了快乐,也包括不期而至的意外。
其他文献
育碧蒙特丽尔工作室,这个拥有1500多名员工的庞大开发商,2008年底将再次为热衷于飞檐走壁的动作冒险类游戏玩家献上一款气势磅礴的恢宏巨作,这就是充满了天方夜谭式神秘色彩的《波斯王子:预兆》。  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世界。被侵蚀的地方充满了黑暗和悲哀,黑色的浓雾和油状物质“堕落”萦绕四周,浮在空中的黑色灰尘(代表着被腐蚀的世界),吹过大地的风沙和光影,一切一切都烘托着阴暗和腐蚀。而尚未被侵蚀的地方,
海外留学生活,就像一个千层蛋糕,层层叠叠,看上去很美,但个中滋味,只有真正吃过的人才知道。  大四那年,我以交换生身份去了法国的保罗·塞尚艾克斯一马赛第三大学(简称为马赛三大),学习管理学基础,为了更快地适应语言,同时也申请了一个大学预科课程。第二年回国领取毕业证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材料申请和面试,终于读到了硕士,学习文化机构行政管理。  离开法国前,我重游以前走过的每一个角落,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米哈
近日,某网友发帖称目睹7名南京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此帖一出,引来多方热议。在许多网友轮番抨击孩子的素质问题的同时,也有人为之鸣不平:书包实在太重了,孩子们也太累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代代相传。去年我行经某地,在那里的公交车上,年轻人争相为老人让座的情景,令我难忘。也许是当地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濡染,
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是铁了心要做奥运会志愿者,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踏上了北上的道路。当然,其中也掺杂了些青春期的叛逆和逃离的念头,在18岁的我看来,青春就应该如同天际的云朵一样,飘向远方,去体验在别处的生活。  我曾经找不着北  初到京城,最让我郁闷的是方向感,据说京城坐北朝南,殿宇接天。路上向人问路,也是信手一指,满嘴京腔地告诉我应该往南或者往北。可惜一点儿方向感都没有的我实在是不辨东西
周日晚上11点,刘小姐依然挂在网上,耐心地等候着买家。身为“70后”的她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一到公司就会偷偷打开淘宝,作为江一燕的粉丝,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流浪的爬行者”店主。这家店由江一燕亲手打造,你能在其中找到她拍戏、参加通告时的服装、书籍甚至是明信片,张歆艺、陈道明等圈内好友的贴身物品也会偶尔出现在店里,进行拍卖。  网络的发达让偶像变得越来越亲民,明星开淘宝店也不算新鲜事。无论是出于公益
一  几年前,当罗伯特·皮克(Robert Pick)来到时,映入眼帘的只有棕榈树。  马尔伯勒学院马来西亚分校(Marlborough College Malaysia)校长皮克,在校园里接受采访时说:“建筑师告诉我,这块地很不错,但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努沙再也还是块处女地。”  努沙再也分校现在是马尔伯勒学院第一个国际分校。马尔伯勒学院是一所成立于1843年的英国寄宿学校,现在的英国王妃凯特·米
Millet,1987年出生的小兔子,典型的处女座完美主义者。生在山城重庆,现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事研究专业,已经有些离不开新加坡的美食和艳阳了。喜欢画画、看电影、旅游、阅读和幻想,喜欢在旅途中细细体会先人留下的瑰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是大都市的时尚动感以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2008年暑假,Millet获得了WATUSA(美国工作与旅行计划)提供的机会,在美国新泽西六旗游乐场度过了一段
当你在华盛顿的街上,突然看到一个又一个装满了书的“鸟巢”时,会是什么新奇的感觉?  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阅读的年代,网络时代不少人喜欢上了电子书,用手机或上网本阅读。而这些书巢,却在美国刮起了一股图书馆风:一个个迷你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供大家免费借阅。不仅风行全美,甚而流传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这些迷你图书馆没有卡片目录,还晚了也不用交逾期费,只有一个原则——“取走一本书,放回一本书”,所还书
打工仔、流水线、工装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无数人为自己的青春寻找方向的时候,深圳都是一个终点。也因为这座城市,很多人的命运被深刻地影响和改变。  对很多“80后”和“90后”来说,他们的青春和梦想,都和深圳这座南方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年复一年地积淀在这座城市里关于梦想、成功、失败的故事,已成为中国“工厂青春”中无法忽略的章节。许多人在这里收获了想要的成功,同样有许多人最终黯然离开。
2010年的春晚,暌违20年的小虎队再聚。站在荧幕前,五味杂陈的,是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代人,他们的青春,伴着小虎队的歌声,已经慢慢远去。  曾经的“80后”,是备受争议的—代人,他1门骄傲地出生骄傲地成长骄傲地目空一切。直到2010年1月1日,当人们看到报纸的大幅标题“第一批80后正式步入而立之年。才发现那些曾经的少年,如今已经站在现实与梦想的边缘。在“富二代”“房奴”“卡奴”“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