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有老师说到批作文的痛苦--学生写得无味,老师批得无味。但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内容,又必须坚持存在下去。于是,学生和老师只要一提到作文几乎都是叫苦不迭。 的确,如果写作没有生活的实践体验,没有情感的真实触动,没有精神意识的思考与反馈,学生写出来的所谓的作文,只能是为作而做:叙述枯槁无味,议论苍白无力,抒情虚假浮华。如此一来,写作对于学生而言,失去了写作的本义和文化的价值。诚然,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幼小、生活经历的浅乏以及社会活动范围的限制等种种因素,在其写作过程中出现词汇贫乏、知识短缺、思考程度不深的现象,甚至于表达无序、结构散乱,致使全文不知所云,都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