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普遍存在困难,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具有怎样的效果是本文的探讨中心,本文对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情境教学;应用效果;数学教学
  良好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题海战术是教师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新的教学方式对初中学生的数学课程是否存在帮助已经成为当下所有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笔者以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探讨对象,对情境教学法展开分析和思考.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新时代教育方式改革后的产物,它通过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确认,建立与教学知识有关的情境模式,使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可以处在一个与真实情境雷同的环境或氛围中,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师将知识点通过情境展现,迂回地将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理解和思考,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发展,有助于数学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保障了数学课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题海战术虽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被使用,但具有一定的缺陷,对学生的学习不具有很大的帮助.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1.丰富学生的数学课程
  初中数学的学习与小学相比,不仅具有思维的变换,还增加了难度,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那么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并且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减弱.如果教师引入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就能有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2.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目标,将课堂上的相关内容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机融合,配合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是思维的活跃性和抽象性,存在着空间几何、数学计算等综合性问题.利用情境教学,通过现代科技进行辅助,建立相应的情境模式,使学生直观面对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3.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叛逆心理,容易表现出不爱学习的特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突破,学生的成绩无法上升,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不利于教师的授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容易,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的魅力,从而进行主动学习,最终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下,数学教学遇到的阻碍
  虽然情境教学法被教育部门大力提倡,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尤其是对比较偏远的乡村学校来说,施行的情境教学无法达到预期,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1.不符合教学目标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建立情境教学模式时,不能与教学目标良好结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初中数学课程建立情境教学的最大目的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如果情境教学在创建时,不能结合教学目标,或是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就会出现教学内容偏离,教学进度遭到阻碍,学生无法发现课堂重点的现象.
  2.脱离实际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建立情境教学模式时,不注重是否与实际生活一致,忽略了实际生活对学生的影响,课程结束后,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片面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初中的数学课程已经涉及抽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运用,如学生对立方体、正方体及物体表面积的学习,这些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师建立的情境模式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失真,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3.情境再现不真实
  数学课程需要对数字进行准确计算,保障其正确性和严密性,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模式建立时,不会过多地增加情感,大大衰减了情境教学的感染力,无法让学生处于情境之中,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没有活力,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高效的数学学习.
  四、数学课程正确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措施
  1.重视情境教学法,建立符合的情境模式
  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重视数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方式,不能按照传统的学习模式由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而应该改变为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情境当中,自己主动进行探索、钻研,形成思辨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如数学教师在讲述平行线的学习时,可以由过马路时需要走的斑马线进行引入,增加学生的情境体验.然后提出两条平行线是否会出现相交的情况,如果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如果没有,则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进行思考,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哪些事物運用了平行线的原理.最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平行线之间没有交点的结论,加强了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情境教学模式中,不能忽略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情境教学法的内容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具备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就存在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并爱上数学学科的学习.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情境中对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如学生在学习概率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扑克设计概率游戏:将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张,然后询问学生抽到方块的概率是多少,再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抽到方块的概率公式为所有方块扑克牌数量除以总扑克牌数量.当然,教师对学生进行游戏情境教学时必须注意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将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游戏核心,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能影响教学进度,而且需要注意防止学生出现沉迷游戏、无心学习的现象.   3.使用輔助工具,注意联系实际
  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使用科学技术进行辅助.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物体平移的动画过程,然后自己示范在教室中进行移动,对学生提问:老师和物体经过平移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如果解答出物体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移动,那么教师可以继续往下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对平移的概念、特点进行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平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增强情境教学的代入感
  在构建情境时,如果教师的故事性不强,就无法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合适的故事背景下建立情境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当学生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时,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故事建立情境,对学生进行指引.比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先讲述一个小故事,看看大家从故事中能了解到哪些关于数学的知识?”故事内容为:小王和小红比赛吃包子,二人通过掷骰子的方式,点数大的人可以吃掉一个包子,点数小的人需要拿出自己的一个包子.第一局,小王点数大;第二局,小红点数大;第三局,小王点数大.三局过后,两人一共吃了多少包子?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小王和小红吃包子的个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钻研.
  五、结 语
  初中数学采用情境教学法,既存在一定弊端,也有其优势.教师对学生应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使用的时机和方式,才能有效规避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才能将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参考文献】
  [1]丁家鸿.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9,26(34):188.
  [2]黄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9):175-176.
  [3]李文水.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6):56-57.
  [4]陈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5):179-180.
  [5]兰亚敏.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3):38-39.
  [6]邬勇辉.有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0):254-255.
  [7]袁权.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48-349.
  [8]陈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5):179-18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拥有较高的专注力,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好奇心较重,往往很难在课堂上从始至终地专心致志.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存在难度,是因为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才能对学生讲授课程中的知识点,只有在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情况下,教师才有把握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注力;培养  小
【摘要】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型,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近几年来,小学数学课堂在原有的应试教育基础上引入了全新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学习知识和进行实验还能够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本文将浅要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希望能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市“十三五”规划2019年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是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创建课堂情境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的有效生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从其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的数学学习理念、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树立多元的解题意识以及推动新旧知识点的转化等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
【摘要】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逐渐有所改变.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微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引起学生的兴趣,改变传统无聊枯燥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知识.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
【摘要】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当今社会的代名词,在互联网技术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受到影响,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和课本教学,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而这些时间可以留给学生进行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课件教学;情境创设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大多些教师和学生来讲是一个改变,如何将改变变成新的优势,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互联网资源的合理运用会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提高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不断完善,并且类型逐渐细化.解题型微课作为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微课教育类型,逐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因此,笔者对相关的教育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依据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具体阐述初中数学解题型微课的特征以及解题型微课的具体应用和设计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型微课;微课设计  解题型微课是微课教
数学是初中教学阶段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科目之一,教师和学生在该门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当前在教育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引下,很多学校把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对于数学科目而言,核心素养的建立和提升关键在于数学思想的植入与融合.基于这个前提,本文对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数学教学设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摘要】基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的通病和数学育人模式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REAI策略,即培养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四个重要途径:自主阅读、课堂探究、数学应用和知识整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应用;整合  数学素养是一种科学素养,素养的形成始终贯穿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明暗两条主线(明线:事实,概念,性质,结构,应用;暗线: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观念),因此,数学教育归根结底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