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化学实验教学
  一、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化学实验的比重,列出了31项演示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19个,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之外,还“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短暂”的兴趣能稳定地保持并发展下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阐述化学概念、原理,有的是分析、验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可以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如在分子这一节的实验教学中,笔者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
  2.重视分组实验
  虽然化学实验大多是演示实验,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步骤,通过观察、解释,自主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操作示范,指出实验步骤的要领,使学生心中有数,操作有序。
  3.开展家庭小实验
  为了配合教学内容,新教材还设置了13个家庭实验。当笔者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的颜色和形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完成课本第5页习题3的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实验记录本,把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并定期检查。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的能力,而且还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建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方式。除了举办扩展课内学过知识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如我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是专项内容之一,化学兴趣小组会表演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节目。听到“爆竹声声”时,学生会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炸声;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时,学生会急着想了解“这是为什么?”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
  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都要留出几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唐江红旗学校)
其他文献
通过6根GFRP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组合柱轴压试验,研究了GFRP管纤维缠绕角度、GFRP管厚度及内置钢骨等对组合柱的受力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柱承载力随着GFRP管壁纤维缠绕
小朋友,一开始学习三角形的时候,老师肯定会教你们一个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理现在已经被人们公认了,可是在几何学刚刚起步的时候,这可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几何学刚刚创建的时候,人们把三角形归类为多边形的一种,并没有去管三角形什么特殊的性质。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员们也照样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直到有一天,一个特别喜欢思考的学员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动手量了一下三角形的几个内角,他发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