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浅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我们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至一两句问候语也没有。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大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
  徐学俊,教师,现居甘肃高台。
其他文献
甲:伙计,都说油菜坡上的搞家儿多,我想问你,哪几个搞家儿最辽?  乙:哎呀,这坡上的搞家儿确实多,可要问哪几个最辽,我还没想过。  甲:那你这会儿想嘛!  乙:行得,让我好神想一会儿。(低头想)哦,我想到了几个。  甲:哪几个?  乙:天文伯伯算一个,以前当记工员儿,每个人的工分儿都由他记,多少他说了算,磕是个辽搞家儿!  甲:还有哪个?  乙:还有安寿爷,八十多岁了还耐得活杀猪。  甲:还有不有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把写作比作酿蜜,那么阅读的过程就是采集花粉的过程,采得百花方可酿出香甜的蜜来。阅读不仅可以让人获得知识,还能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越是丰富,对世界的认识越是深刻,他所写的文字也就越细腻和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对于写作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一.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不具备阅读的客观条件  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且感受到了这种方法所带来的便捷和好处。所以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彩的导入能为新授内容作好铺垫,能
《荆轲刺秦王》收入《战国策》,充分表现刘向的“史识”,其中诸多的悲喜因素,令人玩索不尽。我这里仅作笑谈。  一是燕主无雄才大略,外交才能平庸,朝中无人。想当年,燕昭王有乐毅的辅佐,各国诸侯乃至周天子谁敢小觑。“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这不只是说“丹”智谋有限,决策失误,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燕国当时朝中无人。既没有燕昭王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没有乐毅那样深谙“行军用兵之道”的将帅,下而“以荆卿为计”
近读教育先哲陶行知先生的文集,脑海中深深烙下两个词:“活”与“死”。陶先生用“死”这个词来表达他对没有生命活力的,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或课堂的深恶痛绝;用 “活”来表示对充满生命意蕴的教育或课堂的礼赞,他说这样的教育应是“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明了大众的生命”。  是的,课堂应如陶先生所说,是活的课堂,是绿色恣意生长的生命的课堂。  一.生命的
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形象创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根据百度整理)  什么是审美形象创造?
国外学校对于互动式教学研究比国内起步早,国内的大部分理论都是在国外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但是光有理论不去实践,就无法知道这些理论是否适合学生,所以国内对于初中生的互动式教育没有形成经验性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建构式生态课堂”。  “建构式生态课堂”在操作上拥有“三案、六模块”,三案是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模块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自学质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特色学校评比的开展,选修课的开发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语文教师不论是迫于领导压力,还是出于个人喜好,也不甘示弱,大有热闹非凡轰轰烈烈之势。笔者收集到的语文选修课程,就有四五十种之多。但静心读下来,发现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令人忧心:身为语文老师,开设的选修课是“怎样打毛衣”“跟我学烹饪”“乒乓的技巧”,诸如此类的名曰兴趣类课程。语文老师固然可以开兴趣类选修课程,但不能离开提升学
阅读权聆的这篇小说,就像穿越一条幽深的隧道,它不是实打实地依赖地心引力贴着地面行进,而是奇异地像蝙蝠一样在黑暗中飞舞了起来,凭借那独特的超声波系统最终准确无误地穿过了这段旅程,抵达下一个光明之地。当然,小说的“超声波系统”不是蝙蝠式的本能,而是来自它极强的形式主义实验——由陌生化与互文性营造出来的疏离感。糅合了诸多古典元素与更多西方元素的文本曾让初读者摸不着头脑,分不清这究竟是一篇原创小说,还是一
阅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话教学,而对话的前提是问题的提出,所以,需要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话教学中问题情境主要有两种:教师教学前的预设质疑情境和教学对话中即兴生成的问题情境。无论哪一种问题情境的对话,都应是为学生的“学”而创设的,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  一.预设质疑,以问导学  与传统的“问题预设”不同,这里的预设质疑情境是指教师以“学伴”,即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习,以问题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