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方法初探

来源 :中小学老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ome_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初中教育来讲,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行背景下,不但要求教师需要利用语文课堂来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需要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既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传统文化素养
  引言
  在当前中国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课改指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而且能使学生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道德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古诗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初学生来讲,初中阶段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此时期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语文学习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讲,语言既汉字是主要的课堂组成内容,不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与学生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取语文知识、构建自身知识框架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是国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优秀“宝藏”,其中不但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文字内容,同样也包含着中华民族发展的精髓,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古诗词的阅读背诵活动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材中无可替代的内容,诗词作者在当时的时代中,将自身的遭遇、对社会的看法、社会现象以及自身的情绪完美的融入到诗词内容中,经过时间的流逝和沉淀,最终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以及学习活动提供了优秀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古诗词内容不仅能够表达出的意境极为优美,让读者能够依据诗词内容产生对情景的现象,而且诗词的形式多种多样,运用的语言精练,表达出的深层含义更加写实深邃,完美的记录了当时中国年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尤其针对文化方面,大部分的古诗词内容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容,这种诗词不但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工作有这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中,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载体,使学生能够从广阔的传统文化诗词视野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古诗词主要包括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古代诗词。同时,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中学古诗词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忽略了背诵的重要性,语言意识弱,对基本文化知识的理解差。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阅读是积累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最基本条件。
  古诗词真实的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现象和一定的生活内容,且不同题材的诗词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有的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而有的诗词则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穿插进行诗词和传统文化教学结的内容,通过阅读和背诵活动来深化学生对于诗词内容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中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竹石》、《石灰吟》两篇诗词内容时,首先带领学生阅读一遍诗词内容,并针对诗词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以及“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其中作者表达出的情感和品质,如“还、任、全、要、留”等字眼,都充分表明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的精神,而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优良精神的存在,从而完成传统文化与诗词内容结合的渗透。
  2.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是是指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逐渐演变并汇集成一种能够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其综合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等因素,是由祖先所创造的、无数中华世代人民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诞生了许多新颖的电子設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内容也开始大范围的进入初中校园和教学课堂,不但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事业。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出塞》这一诗词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出塞》动画内容和边塞战争的画面,让学生从残酷的战争画面中感受到作者表达出的爱国之情;教学《悯农》这一课时,为学生播放烈日下农民在麦地里辛勤劳作的画面,让学生将诗词与画面相结合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培养学生心中的净重之情。
  总结:总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加强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初中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映固.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20(06):98-99.
  [2]冯梅.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04):56-57.
  [3]王凤娇.初中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02):6-9.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新一轮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大背景,研究者以高考中常见的情境复杂、综合性强的弹簧类专题复习为例,从构建概念结构、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师生合作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见解。  【關键词】核心素养;问题串; 弹簧类问题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一个更高层面的要求,是从“知识为本”转向“素养为本”,形成
期刊
【摘要】在“空间与几何”知识领域中,长度、面积、体积是一组最为基本的度量概念,其对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是最为常用的度量单位。教师以有效衔接教学为研究主线,开展文本研读,寻找知识衔接点,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单位”为例,从唤醒、体验、辨析、内化等四个维度开展课堂衔接教学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研读与梳理,厘清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准确把握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点,促进
期刊
【摘要】视觉化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许多创新性思想源自视觉化思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强了运用视觉化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数学教材、课堂教学等也都不遗余力地渗透数学视觉化理念,但学生运用视觉化思考数学的意识尚不尽如人意。设计有效的数学任务是发展学生视觉化思考数学素养的重要路径。本文在诠释数学任务的认知层次,即低认知要求(记忆、无联系的程序)与高认知要求(有联系的程序、做数学)的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好课的标准,知趣合一是其中之一。要做到“知”,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含量及“方法论”的技术含量。要做到“趣”,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块“自留地”,供其耕耘收获,并营造轻松愉快的“情趣味”以怡情。如此,高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达到寓庄于谐,于快乐中求知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好课;标准;思考  笔者以为,要明确界定一堂高中语文好课的标准是不大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
期刊
摘 要:顺应时代需求,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教育,不仅要完善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更要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优化教学结构体系,同时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号召,在创新实践思考中不断优化中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培训创新;民族音乐  一、音乐教师技能与教学的结合  专业技能很强的舞台表演者,不一定是称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同样一名教师自
期刊
【摘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难读,刘冰老师运用跳读与还原、和着京调演读、品读与咀嚼、配画外音等方法,引导学生轻松地在外貌描写中读出人物的气派,在语言中读出人物的性格,这一切得益于刘老师深厚的教学底蕴。  【关键词】指导朗读;策略方法;教学艺术;赏析  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刘冰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获得一等奖,现场评课专家董蓓菲点评时,认为该课“将语言学习、背景音
期刊
【摘要】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必须走从“嘴头”到“笔头”的基本路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站稳讲台,必须练好“嘴头”,通过读书丰厚语言积累,以善听弥补语言欠缺;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所成就,走向卓越,必须常润“笔头”,既要学会反思总结,自我积淀,又要善于模仿借鉴,内化创新。在从“嘴头”到“笔头”的过程中,读、听、思、写四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路径;口才;写作;卓越  2018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在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成为重要目标,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品格的培养。在小学英语的学习课堂中,在大单元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在适应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课堂教学新方式方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创新性调整,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期刊
摘 要:哲学一向被认为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问,因而儿童能否进行哲学思考也存在争议。但其实在中小学年龄段,儿童哲学课程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对于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将儿童哲学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相互融合,业已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方向。文章结合中小学数学教育过程和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论,以实际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为例,从兴趣培养、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学习等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哲学思考的方式方法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运用趣味实验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摩擦力的方向、种类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将探究式的教学理念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的意识,通过互动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