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改变传统教学中对理论课单一的讲解法,整合教材,把情境教学引入其中,让学生能主动探索学习、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46-01
实际教学中,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感叹,诸如心理学这样的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难讲,难点在于学生都缺乏兴趣,认为枯燥、难懂,不容易理解。所以老师们都立足于本学科,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基于同样的想法,我力求从心理学的老式教学方法中走出一条适合幼儿师范学生学习的新路子。从而能够实现引领学生摆脱传统学习的畏难感、乏味感。
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弱化说教式的教学,依托教材中提供的理论知识,以情境教学为突破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的影子,强化印象,快乐学习的目标。
一、情境教学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教材为根本,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要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教师省力、省事,可学生学习起来生硬、死板,效果不好。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确保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2.真实性原则。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学生在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3.合作性原则。很多情境中,需要学生饰演各种角色,分工合作,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二)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课堂教学中,依照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我把情境教学分为三步走:
1.《幼儿教育心理学》中,适于情境教学的内容整合。本教材共有十四章内容,按情境教学把教材整合为若干板块,打破章节界限,适合课内游戏、角色扮演或视频欣赏的各自归类,并细化到教学进度中,个别实在不能情境教学的内容,要合理分配。
2.根据可以进行情境教学的板块,选取恰当的音像材料等。根据幼师学生的特点提前设置若干情境专题,给游戏和角色扮演选取适合的配乐、器材和服饰,并指导学生排演。以防止学生不能抓住主题,充分保证情境为教学服务。
3.情境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科理论。情境是为学习知识服务的,所以无论怎样,归根结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走出情境,从中总结归纳出相应的学科理论,学生做的不当之处,教师要及时补充,顺势引导,这样点拨,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幼师专业的女学生占大多数,表演能力强,亲和力大,原来是坐在座位上死学心理学理论,现在让她们走出来,依托课本,从情境中挖掘理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收效
情境教学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从两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让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更加喜爱这门学科。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本学科的学习效率。
3.引领学生在学过相关的知识以后,也能用课本剧、对话、朗诵等各种形式对知识加以巩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在情境中,让学生能真切的观摩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信任感。
5.在各种情境中,走近幼儿的真实心理状态,培养职业自豪感。
职业学校中,一切学科教育都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心理学这样的学科,从死板的学习中走出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入手,在情境中找寻理论的影子,快乐学习,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46-01
实际教学中,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感叹,诸如心理学这样的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难讲,难点在于学生都缺乏兴趣,认为枯燥、难懂,不容易理解。所以老师们都立足于本学科,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基于同样的想法,我力求从心理学的老式教学方法中走出一条适合幼儿师范学生学习的新路子。从而能够实现引领学生摆脱传统学习的畏难感、乏味感。
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弱化说教式的教学,依托教材中提供的理论知识,以情境教学为突破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的影子,强化印象,快乐学习的目标。
一、情境教学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教材为根本,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要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教师省力、省事,可学生学习起来生硬、死板,效果不好。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确保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2.真实性原则。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学生在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3.合作性原则。很多情境中,需要学生饰演各种角色,分工合作,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二)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课堂教学中,依照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我把情境教学分为三步走:
1.《幼儿教育心理学》中,适于情境教学的内容整合。本教材共有十四章内容,按情境教学把教材整合为若干板块,打破章节界限,适合课内游戏、角色扮演或视频欣赏的各自归类,并细化到教学进度中,个别实在不能情境教学的内容,要合理分配。
2.根据可以进行情境教学的板块,选取恰当的音像材料等。根据幼师学生的特点提前设置若干情境专题,给游戏和角色扮演选取适合的配乐、器材和服饰,并指导学生排演。以防止学生不能抓住主题,充分保证情境为教学服务。
3.情境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科理论。情境是为学习知识服务的,所以无论怎样,归根结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走出情境,从中总结归纳出相应的学科理论,学生做的不当之处,教师要及时补充,顺势引导,这样点拨,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幼师专业的女学生占大多数,表演能力强,亲和力大,原来是坐在座位上死学心理学理论,现在让她们走出来,依托课本,从情境中挖掘理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收效
情境教学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从两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让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更加喜爱这门学科。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本学科的学习效率。
3.引领学生在学过相关的知识以后,也能用课本剧、对话、朗诵等各种形式对知识加以巩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在情境中,让学生能真切的观摩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信任感。
5.在各种情境中,走近幼儿的真实心理状态,培养职业自豪感。
职业学校中,一切学科教育都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心理学这样的学科,从死板的学习中走出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入手,在情境中找寻理论的影子,快乐学习,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