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活动消费观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越来越多不良的消费行为。本文对小学生的不良消费心理、观念和习惯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何减少各方面的影响,进而引导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健康科学的消费。
  【关键词】小学生 消费 消费心理 消费观念 生态消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层次及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包括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近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几乎年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目睹了这期间学生的消费从简朴实用到奢侈浪费,再到铺张排场。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物质消费,正确对待金钱,养成节俭、勤勞的美德。让他们从小就就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了解小学生的消费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物质丰富了,小学生手里的零用钱多了,加之家长也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约束和引导,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形成了不良的消费心理。这些不良的消费心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可能并不明显,但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往往会表露无遗。
  1.分享性消费
  在集体活动中,许多小学生经常买很多食物和同伴们分享。在别的同学的感谢和赞叹中,获得被人认可和表扬的快乐,心里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炫耀性消费
  有些同学平时可能就喜欢买一新奇或名贵商品在同学面前炫耀,当集体活动来临时,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我有,你们没有”“我这是什么牌子,多少钱”就成了他们显摆自己的最好语言。
  3.从众性消费
  流行性的时代潮流,不甘落伍的心理特征,以及不成熟的思想,使得小学生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体现在消费上就成了攀比之风。在集体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同学穿着同一个牌子同一款式的鞋子、衣服,背一样的包。
  4.攀比性消费
  有的小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的消费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你有什么,我也有也,甚至比你的更好。集体活动一不留神就成了争奇斗艳的活动。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1、适度消费
  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小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
  2、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表现在对消费活动要充分考虑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不能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同时在消费前最好能接进行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比如过生日,要请全班同学吃饭,还一人发一个生日蛋糕,花费数千,够我们家长一个多月的工资了,这显然不够理性。
  3、勤俭节约
  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种资源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各种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个人不加节制的消费和浪费,就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
  三、减少成人社会对小学生消费观念的不良影响
  小学生正处一个模仿学习的年龄阶段,其思想和行为往往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许多小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和行为,追根求源都是受到大人社会的影响。
  1、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子女,所以许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对孩子也就由宠爱发展到溺爱。家长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盲目地满足子女的要求,结果使得许多中学生在小小的年纪就养成挥霍浪费的习气。其次。家长教育目标和方法失当。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支配下,家长们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却忽视其思想道德教育,甚至认为只要书读好了,花多少钱都舍得。这就养成了学生乱消费的坏习惯。再是家庭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对孩子影响很大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家长自己平时就经常请客、送礼,讲排场、比阔气、摆派头,这无疑会对小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受教育的决定性环节。然而,一些学校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结果使得学生乱消费有了生存的温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教育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学生成绩,放松了德育工作,缺乏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美德的教育,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消费观。②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少数学生过早接触社会,在吃喝玩乐中寻找安慰和乐趣。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于是,对中学生思想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得不到保证,影响德育的效果。
  3、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的偏差和社会舆论的误导。一些媒体或商家为追求经济效益,宣传一些诸如:高收入、高消费等消费观念。这无疑会给缺乏辨识能力的小学生造成消费观念上的误导。第二,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目前,社会上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很少,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场所也日益商业化。满街的网吧,台球室,图书出租屋等无不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进行不良消费。第三,社会上高消费和攀比风的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消费和盲目攀比的风气也日益蔓延,而置身其中的小学生也难以独善其身,不良消费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和年龄的增长面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和社会随时注意、留心和关心,要时时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做他们消费行为的引路人。只要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起来,同心协力,让我们的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活动消费观念,产生健康、科学的消费行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游小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2] 易轩羽.《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其他文献
近日,不断有中小学生因不堪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的消息见诸报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感觉有必要从中得到一些反思和感悟。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当前教育模式中的学生受挫能力太差,学校过多的强调素质教育,忽略了受教育个体的基本承受能力,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成绩评估,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世界;社会过多的推崇所谓的快乐教育、欣赏教育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和本性需求。  一 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隐患。  在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呢?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谈下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班班通”教学平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
【摘 要】物体沉浮的三种状态,作为初中物理学重要教学环节,对今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物体沉浮的三种状态分析,有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从而轻松解决物体浮力的相关计算问题。  【关键词】物体浮沉 状态 物理教学    概述:物体浮沉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下沉,是物理浮力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程中物体浮沉的三种状态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出初中物理雪中物体浮沉三态教学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竣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是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在继承和发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部分学生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据某市20所中学统计,24%的学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症状,13%的学生患有心理障碍症。一个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可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因此,分析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探讨。下面是我个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的形成要经过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生动有趣的实验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物理学家的实验探索,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不但是学生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而且是他们学好高中物理的重要因素。物理教材已经编入了许多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因此,学透教科书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为了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教师要讨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精心的指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致力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所有的学生都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的课堂强调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也就是说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
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存在较大差别,每个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独特性和群体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才得以显示。  个性化较深与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有关相近的内涵,都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情感、态度等,都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挖
[摘 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怎样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应用    顾名思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它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可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同时提供随时的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
摘要 同课异构反映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教师对课程改革思想的不同理解,同课异构反映教师的课程定位。实践证明这种教研活动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并且促进教师的群体成长,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作用,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关键词 三维有效整合 创造性使用教材 个性与风格 反思成长    随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