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同时火了快递业,也催生了各种灰色利益链。快递单号公开叫卖、货物被骗取、快递成“蜗牛递”的现象相继曝光,舆论争议不断。物流业面临诚信危机,网民的安全保障与尊严遭受践踏,难道物流面临产业链之殇?
网民过足购物瘾-
去年十一黄金周,在深圳海关上班的林女士在家过足了网购瘾,“长假没有出去玩,钱却花了不少”
她告诉记者,黄金周,全国的旅游点都挤满了人群,既然不出游,林女士就花在了网购上。“买了一堆零食,正好秋季换装,给老公和女儿也买了几件衣暇。”除了这些日常开销,林女士还买了一台液晶电视。她说,十—期间,各大电商使劲促销,原本家里那台29寸的长虹电视就要换了,看看价格挺优惠,她就在这个时候出手了,这黄金周她网上购物就花了—万多元。
其实林女士的网购经历只是我国数亿网民中的一个缩影。
电商过足忙碌瘾
2012年圣诞节到来之际,记者在网上搜索这个国外人的节日,发现各大电商也是卯足了劲,电视、电脑、数码类产品都有大幅优惠。如亚马逊商城打出了“双节特惠电脑用品全场满4000立减100元”的活动。京东商城则在网站显著位置登出了“圣诞假,宅家购”的广告,促销产品包括衣食住行各大类。而天猫也不甘示弱地推出了多项降价活动。笔记本品类里,多款产品团购价格较低。在这强势的诱惑下,记者也在网上一点,购买了数码相机,同类的商品价格足足便宜了200元。
“这是我全职做淘宝店以来过的第一个黄金周,忙的焦头烂额。”在网上卖电子品的陶敏说起经营网商的经历,他说,10月1日自己8点半起床的,打开了电脑。“天哪,二三张订单都已经付款了。”网购真是这么火爆吗?本来订了机票一家人到黄山旅游的他,这样的商机怎能错过,于是把机票退了,几天都守着电脑。五天的时间就赚了3万多元。
据相关部门统计:仅“光棍节”这一天,全国网上购物就达到200亿元。
火爆网购催热物流业
网购火爆,来得凶猛、来得迅速。一堆堆大小成山的物件,快递公司显得是束手无策。
为此记者走访了设在深圳的几家快递公司,据圆通快递公司送货员张师傅介绍,由于过两天就是圣诞节,元旦与春节黄金周接踵而来,这期间大部分电子商品打折销售,订单多了,快递公司自然也就忙个不停。这不,目前无论是上海还是广东都出现了爆仓的情况。大量的包裹甚至连仓库都装不进,而派送则只能往后一拖再拖。
每天我们都看到这些穿着蓝、黄外衣的送货员,他们背着厚厚的货袋来回在各办公大楼与社区中。今年25岁的四川小伙李凌干快递员这份工作已经一年。
他接受记者采访,陈述快递员的辛苦:每天的快递很多,多的话100多件,有时候200多件。一般忙到下午两三点左右才吃饭。晚上能9点回到家算不错了,尽管每天起早贪黑,每个月三四千的收入,他觉得不错了。
火爆商机背后弊端凸显
快遞成了“蜗牛递”“都5天了,我买的东西还没到。”家住中山的林雄亮从淘宝网商城一家服装网店买了三件衣服,电商许诺2天左右衣服能送到,居然过了7天,还没到。林雄亮询问卖家,卖家的答复是:“订货的当天衣服就发出,应该是快递公司问题。”林雄亮又跟快递联系,他们也热心地帮忙查询货物到哪里了。后来一查,其实货物几天前就到广州了,可从广州到中山短短的一百公里路,竟然还需要5天,“那有什么办法,等呗。”对此,林雄亮很无奈。
这并非个例。不少市民遭遇“慢递”。“快递反而不正常,慢递倒是很正常。”
“你的快递个人信息被贩卖了吗”这是近段时间网民相互询问最多的一句话。日前,全国媒体关于“快递公司员工私下买卖单号”的报道引起热议。中央电视台暗访中,某快递公司的员工称,“我这里的快递单太多了,一个月几万张应该没问题”。泄露快递单号信息,涉及申通、圆通、中通、顺丰等多家公司。据估算,每天有几十万人的个人信息被贩卖。快递行业成为新的公民信息泄露“重灾区”。
二十八万货物被冒领。2012年12月12日,徐先生为了追讨货物在深圳机场附近率众围堵德邦公司大门,徐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通过该公司向浙江台州的客户发了一批价值28万元的电子产品,按该公司的规定缴纳手续费与保险费,一段时间后客户来电责问为何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发货。徐先生查询后得知,有人利用物流公司管理的漏洞骗走了这批货。到现在该公司_直没有处理此事,而他却被客户追讨28万元货款。
物流业亟待“标准化”
面对物流行业存在各种广遭诟病的问题,专家、网民是如何看?
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接受记者时说,落后的管理模式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已经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网购电子行业,而国有的中国邮政EMs则很少有客户信息被泄露,原因是他们有一套严格的“防泄”措施。
珠海律师梁海涛表示,目前我国快递业遵循的还是2008年制定的《快递业服务标准》,已明显滞后于行业的高速发展,应尽快制定专门规范快递行业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利益方的职责,促使监管部门有效监管,快递企业依法经营,消费者理性选择快递服务。
网民汉文是如此评说:据我所知,快递公司里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有机会对包裹做手脚,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丢包、换包的可能性。出现这些个人的恶性行为,不得不说是服务行业的悲哀。
(编辑:青雨)
网民过足购物瘾-
去年十一黄金周,在深圳海关上班的林女士在家过足了网购瘾,“长假没有出去玩,钱却花了不少”
她告诉记者,黄金周,全国的旅游点都挤满了人群,既然不出游,林女士就花在了网购上。“买了一堆零食,正好秋季换装,给老公和女儿也买了几件衣暇。”除了这些日常开销,林女士还买了一台液晶电视。她说,十—期间,各大电商使劲促销,原本家里那台29寸的长虹电视就要换了,看看价格挺优惠,她就在这个时候出手了,这黄金周她网上购物就花了—万多元。
其实林女士的网购经历只是我国数亿网民中的一个缩影。
电商过足忙碌瘾
2012年圣诞节到来之际,记者在网上搜索这个国外人的节日,发现各大电商也是卯足了劲,电视、电脑、数码类产品都有大幅优惠。如亚马逊商城打出了“双节特惠电脑用品全场满4000立减100元”的活动。京东商城则在网站显著位置登出了“圣诞假,宅家购”的广告,促销产品包括衣食住行各大类。而天猫也不甘示弱地推出了多项降价活动。笔记本品类里,多款产品团购价格较低。在这强势的诱惑下,记者也在网上一点,购买了数码相机,同类的商品价格足足便宜了200元。
“这是我全职做淘宝店以来过的第一个黄金周,忙的焦头烂额。”在网上卖电子品的陶敏说起经营网商的经历,他说,10月1日自己8点半起床的,打开了电脑。“天哪,二三张订单都已经付款了。”网购真是这么火爆吗?本来订了机票一家人到黄山旅游的他,这样的商机怎能错过,于是把机票退了,几天都守着电脑。五天的时间就赚了3万多元。
据相关部门统计:仅“光棍节”这一天,全国网上购物就达到200亿元。
火爆网购催热物流业
网购火爆,来得凶猛、来得迅速。一堆堆大小成山的物件,快递公司显得是束手无策。
为此记者走访了设在深圳的几家快递公司,据圆通快递公司送货员张师傅介绍,由于过两天就是圣诞节,元旦与春节黄金周接踵而来,这期间大部分电子商品打折销售,订单多了,快递公司自然也就忙个不停。这不,目前无论是上海还是广东都出现了爆仓的情况。大量的包裹甚至连仓库都装不进,而派送则只能往后一拖再拖。
每天我们都看到这些穿着蓝、黄外衣的送货员,他们背着厚厚的货袋来回在各办公大楼与社区中。今年25岁的四川小伙李凌干快递员这份工作已经一年。
他接受记者采访,陈述快递员的辛苦:每天的快递很多,多的话100多件,有时候200多件。一般忙到下午两三点左右才吃饭。晚上能9点回到家算不错了,尽管每天起早贪黑,每个月三四千的收入,他觉得不错了。
火爆商机背后弊端凸显
快遞成了“蜗牛递”“都5天了,我买的东西还没到。”家住中山的林雄亮从淘宝网商城一家服装网店买了三件衣服,电商许诺2天左右衣服能送到,居然过了7天,还没到。林雄亮询问卖家,卖家的答复是:“订货的当天衣服就发出,应该是快递公司问题。”林雄亮又跟快递联系,他们也热心地帮忙查询货物到哪里了。后来一查,其实货物几天前就到广州了,可从广州到中山短短的一百公里路,竟然还需要5天,“那有什么办法,等呗。”对此,林雄亮很无奈。
这并非个例。不少市民遭遇“慢递”。“快递反而不正常,慢递倒是很正常。”
“你的快递个人信息被贩卖了吗”这是近段时间网民相互询问最多的一句话。日前,全国媒体关于“快递公司员工私下买卖单号”的报道引起热议。中央电视台暗访中,某快递公司的员工称,“我这里的快递单太多了,一个月几万张应该没问题”。泄露快递单号信息,涉及申通、圆通、中通、顺丰等多家公司。据估算,每天有几十万人的个人信息被贩卖。快递行业成为新的公民信息泄露“重灾区”。
二十八万货物被冒领。2012年12月12日,徐先生为了追讨货物在深圳机场附近率众围堵德邦公司大门,徐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通过该公司向浙江台州的客户发了一批价值28万元的电子产品,按该公司的规定缴纳手续费与保险费,一段时间后客户来电责问为何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发货。徐先生查询后得知,有人利用物流公司管理的漏洞骗走了这批货。到现在该公司_直没有处理此事,而他却被客户追讨28万元货款。
物流业亟待“标准化”
面对物流行业存在各种广遭诟病的问题,专家、网民是如何看?
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接受记者时说,落后的管理模式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已经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网购电子行业,而国有的中国邮政EMs则很少有客户信息被泄露,原因是他们有一套严格的“防泄”措施。
珠海律师梁海涛表示,目前我国快递业遵循的还是2008年制定的《快递业服务标准》,已明显滞后于行业的高速发展,应尽快制定专门规范快递行业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利益方的职责,促使监管部门有效监管,快递企业依法经营,消费者理性选择快递服务。
网民汉文是如此评说:据我所知,快递公司里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有机会对包裹做手脚,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丢包、换包的可能性。出现这些个人的恶性行为,不得不说是服务行业的悲哀。
(编辑: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