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中国乱象的背后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售市场的低价策略不会诞生常胜将军,往往通道越强大越脆弱。只有那些重视价值链和谐共生、为社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零售品牌才有可能赢得持续。
  
  家乐福中国乱象的背后
  
  在商业史上,只有阶段性的成功,而没有永远的成功,这句话对战略大跃进中的外资进军中国市场现状同样有效。
  “家乐福,福到家”,这家以“福”为文化的全球著名零售商,现已深陷负面消息和内部危机的漩涡之中。
  进军中国市场15年的家乐福已进入多事之秋,因收取通道费被告上法庭,世界多地的店面被迫关闭,多位店长相继离职,大量核心人才流失,在中国高速发展了15年的家乐福,究竟怎么了?它何去何从?
  
  病发
  
  法国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金融危机以来,家乐福流年不利,2009年全年营收下降1.4%,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区市场持续低迷,为节约开支,家乐福甚至不得不考虑关闭位于上赛纳省的总部办公楼。
  进入2010年以来,家乐福的危机开始显现:先是无奈退出了意大利南部市场,此后又关闭了在比利时的2l家门店和法国总部大楼;2010年3月11日,在日本市場艰苦拼搏10年的家乐福只好黯然离场,从此彻底退出日本市场;3月22日,大连家乐福新华绿洲店正式关店,此前这家门店已亏损7年之久;6月,青岛一家企业为进驻家乐福,被迫支付各种高额费用,3000万元的货款中有600多万元被家乐福扣除或拖欠,因此一纸诉状将家乐福告上法庭;7月28日,经营仅三年的西安小寨店因业绩不佳被迫关门谢客。
  市场竞争的加剧、竞争对手的崛起以及全球市场收缩步伐的加快,致使家乐福一系列的门店被关停、业务被诉讼,由此引发的高管和核心人才离职风波同样困扰着家乐福。据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描述,在中国,家乐福店长级别的人数至少有200多人,这一级别管理层的离职率大约为5%,其中主动离职占3%,被开除人员占2%。
  早在几年前,家乐福遭遇中国消费者的抵制依然历历在目,不作恶、不牺牲供应商和合作者利益,应是受社会尊敬品牌的主要特征。显然,家乐福已经对本土化的“初战告捷”沾沾自喜起来,孰不知,动辄将商业利益上升为国家意志、政治文化的家乐福开始远离了公众、消费者,远离了市场,淡漠了商业内部规律的作用,同样远离了商业伦理和道德。
  这是中国市场体制下的家乐福式的无奈,还是商业规律的轮回?还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连锁渠道迟来的变局?
  
  诊断
  
  进店费、堆头费、促销费、节日费等对供应商名目繁多的盘剥方式已成家乐福“天天低价、福气到家”的利润保护伞。而普通含义的利润,商品差价(如加价15%)仅占家乐福利润的小部分。而这正是中国家电等连锁业成长起来的“秘密武器”。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分析认为,家乐福在其他国家并不是靠收取通道费获利的,只有在中国,家乐福也“本土化”地采取了这种盈利模式。
  笔者清晰地记得2005年在澳柯玛与家乐福谈判的细节,至今其利益上的锱铢必较和采购流程上的繁琐、霸权、潜规则等历历在目,由于市场和时局变故,合作最终流产,今天看来也是幸事。
  应该说家乐福的1 5年本土化市场经验,可以让其逐渐成熟起来,但成也本土化、败也本土化,商业贿赂在家乐福身上同样发作,饱受诟病名目繁多的通道费、扣点、宣传费等最终导致供应商反水,群起攻之;加上结算不及时、内部管理流程控制混乱,家乐福所谓的国际品牌优势已丧失殆尽,个中原因或许家乐福的高管们心知肚明,“分权”模式下,管理层面的权力平衡点无处可寻,同时造就的尖锐“零供”矛盾,成为大家普遍承认的事实。
  但愿意改变并为之努力者已寥寥无几,家乐福多位店长的相继离去和人才大量流失,足以说明家乐福的种种表现正在让投资者、合作商、消费者改用脚投票。
  更为重要的是,包括家电等在内的中国连锁、大卖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生诸多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从单纯讨好消费者、永远低价、盘剥供应商,开始向供应链和谐共生转变,而家乐福金融危机后期业绩的大幅下滑,“分权制”改“集权制”,内控不力导致大批核心人才流失,采购价格优势被削弱等等,这些都成为致命伤。
  
  本因
  
  纵观家乐福事件,2006年就曾发生多名管理层因受贿被捕,从那时起,家乐福“单店分权”的扩张模式之弊端就已显现。为此,2007年新上任的家乐福总裁罗国伟,便着手实施回收门店权力、统一管理的改革,而同样,因为回收门店权力,导致了大量管理层人才流失。
  在笔者看来,家乐福“权力膨胀”是现如今家乐福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在权力膨胀的背后,却是家乐福在经营、管理上的内部失衡。而家乐福企图在中国以关闭门店另行选址开张的类商业地产模式,如今也遭遇到政府监管者的警觉,项目屡有流产。
  在新总裁罗国伟大力改革之时,随之而来的是因权力的收紧而引发的大量管理层人员流失,这充分说明,在“权力”与“家乐福改革”之间,他们豪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企业文化中的“凝聚力”、“向心力”荡然无存,个人利益让他们选择了放弃继续追随家乐福,而他们放弃继续追随家乐福、放弃与家乐福共渡难关,是否也意味着放弃“善待”消费者?这值得家乐福高层深思。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其根源亦因家乐福的中国“本土化”。
  “本土化”曾经让家乐福在中国风光无限,但“本土化”进程中产生的弊端却没能引起家乐福的重视,“本土化”或许没有错,而眼下家乐福急需的,是“本土化”中的求变。
  
  求变
  
  在中国人已将家乐福等所谓的国际大牌运营模式摸透的今天,随着美国沃尔玛、泰国易初莲花、日本佳世客等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有分析认为,家乐福如果继续靠拖长供应商的账期、收取各种费用来盈利,将给供应商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冲突会更加尖锐,必将给家乐福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在净营利方面,大大高出家乐福的沃尔玛,或许可给求变中的家乐福一些经验。在盈利上,沃尔玛更注重通过价值链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获取利润的盈利模式。而家乐福的赚钱法宝是向上游供应商收取高额通路费用(进场费),挤压供应商的利润,显然此路已行不通。
  诟病非一日养成,解决更绝非一蹴而就。此时的家乐福,正在寻求各种方法,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而找准问题存在的根源比情急之下的盲目出招更为重要。
  家乐福中国市场频现危机给我们的警戒是,市场低价不会诞生常胜将军,通道越强大者往往越脆弱,只有那些重视价值链和谐共生、为社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品牌才有可能赢得持续。
  如果家乐福们不改变不合理的盈利模式,不改变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改变渠道为王的霸道和强权,相信关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看看国美、苏宁的前车之鉴和今天的变化,我们或许终会明白商道的真正本质所在。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与审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挖掘语文的审美教育资源,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小说作为初中阶
通航安全验收工作是国家赋予海事行政主管机关的一项职责,是海上通航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航安全验收要从码头、航道、锚地和助航设施入手。
土地资源属国家所有,当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宝贵时,我们所有的设计人员都应当为更有效地利用它而努力完善设计.
GPS在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系统的推广应用将为交通运输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业竞争是必然的,竞争中求发展也是硬道理,不能回避和退却.顺应市场、超前市场、开发市场是运输企业管理层所应具备的经营理念.
聚脂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仪(GTM)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和方法,虽然各有优点,但是对于目前我省的施工工艺、施工经验,在较薄的罩面结构中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为了对桥梁做出正确的工程评价,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荷载标定。因此,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来说明桥梁的标定方法,可为确定其精确承载能力提供依据,同时有助于正确地判断标准荷载车辆和